姚祥儀++++孫曉光
摘 要: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幾千年來,無數(shù)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留下了無數(shù)享譽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這些古代的文學作品為我們國家很多現(xiàn)代的文學作品提供了很多豐富的營養(yǎng),為我們國家的文學發(fā)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本文通過對我們國家古代文學傳播方式發(fā)展情況進行探析,從而對我們國家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幫助大家了解我們國家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傳播方式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7-0-01
一、我們國家古代文學傳播方式的發(fā)展情況探析
(一)口頭傳播方式探析
我們國家的古代文學通過口頭進行傳播的時間根據(jù)相關專家的考證應該在甲骨卜辭出現(xiàn)的時間就開始了,但是還有一些相關的專家認為我們國家的古代文學通過口頭進行傳播是應該在詩經(jīng)出現(xiàn)之后的時代,這兩種看法在時間上都處于商周的時代。從相關的歷史文獻記載內(nèi)容我們可以看出,前者的口頭傳播更加注重對于看見的事情通過口頭的方式向他人進行傳播,而后者的傳播廣泛程度通過當今詩經(jīng)在中國文學作品當中的重要程度就可以看出。在我們國家大規(guī)模使用文字之前,人們只能利用口頭的方式進行事務的傳播,包括一些事務的經(jīng)驗等等。在《左傳》的具體內(nèi)容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文學傳播方式是通過口頭的方式進行傳播的。當時的口頭傳播使得所有階層的人們都能夠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另外,我們從《詩經(jīng)》的文章中可以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的文章都是帶有韻腳的,讀起來朗朗上口,從而比較有利于背誦,進而更加容易進行口頭傳播。
(二)抄寫傳播方式探析
我們國家利用抄寫的方式進行文學作品的傳播起始于我們國家的秦漢時期,抄寫的方式在漢朝時期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國家當時文學作品的主要傳播手段。這一點我們從《尚書》當中就可以看出,其中有一段話“唯殷先人,有冊有典”,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當時的文學作品傳播主要是以抄寫的方式進行。在秦漢時期,我們國家的古代文學通過抄寫傳播的方式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抄寫也由竹簡的方式發(fā)展到后來的絹帛再到后來的紙質(zhì)。絹帛在秦漢時期一度得到了貴族的廣泛應用,而紙質(zhì)則是在后漢時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
(三)雕版印刷傳播方式探析
雕版印刷的傳播方式起始于隋唐時代,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印刷術,印刷術的出現(xiàn)對于我們國家的古代文學傳播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印刷術代替了傳統(tǒng)的抄寫從而加速了古代文學的傳播速度,同時傳播的內(nèi)容也得到了更多的擴展。隨著印刷術的廣泛應用,各種紙質(zhì)也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由于紙張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價格也相對低廉,從而使得各階層的人們都能夠使用。特別是隨著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開始,更多的古代文學作品被紙質(zhì)印刷出來,從而側(cè)面推動了印刷術的發(fā)展。
二、我們國家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研究
(一)利用語言進行傳播
在我們國家沒有出現(xiàn)文字的傳播方式時,一直是利用語言的方式來進行信息的傳播,在當時看來,語言傳播是效率最高的一種傳播方式,當時的人們通過語言進行信息的溝通,從而進行情感的交流和經(jīng)驗的交流,隨著語言傳播的不斷發(fā)展,語言傳播逐漸成為了當時社會上文學作品的主要轉(zhuǎn)播方式,例如目前我們國家所流行的神鬼故事等等,都是當時通過語言傳播的形式流傳下來的。直到文字傳播的形式出現(xiàn)之后,這些故事才被記載下來,流傳至今。還有一種語言傳播的方式是通過唱詞的方式,從名士風流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就非常注重這種樂士唱詞的方式傳播當時著名的文學作品,這也是當時文學作品傳播的主要途徑。一般來說,都是樂士憑借金銀向文人索要詩詞,從而雙方都獲得利益,增加雙方的知名度。所以當時很多的文學作品都是迎合樂士唱詞的需要,極富押韻感。另外,說書也是當時文學作品的一種主要的傳播方式,例如我們國家四大名著當中的《西游記》《三國演義》都是通過一代一代的說書人說評,才流傳至今。古代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喜歡聚在一起飲酒作詩,很多著名的作品都是通過聚會的形式出現(xiàn)的,例如王勃的《滕王閣序》等等。
(二)利用文字進行傳播
文字傳播方式的出現(xiàn)為古代文學的傳播帶來了巨大的幫助,文字的傳播不但彌補了語言傳播容易出現(xiàn)記憶錯誤的缺陷,同時文字相對于語言能夠給接受信息的人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印刷術的出現(xiàn)也使得文字傳播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在唐宋時期,利用題壁的形式進行文字傳播是當時非常風靡的一種方式,由于唐宋時期的交通相對發(fā)達,十分盛行郊游四海,從而使得題壁的文字形式傳播的速度非??臁M瑫r,題壁的文字也更有利于對文字的保存,很多著名的文學作品都是通過題壁的形式保存至今?,F(xiàn)今我們國家很多的古代文學作品都是通過把題壁上的作品摘抄到紙上流傳至今,例如陸游的許多作品等等。
結(jié)束語:
總的來說,隨著我們國家時代的變更以及社會的發(fā)展,古代文學作品傳播的方式也在不斷進行著改革,從最早的語言傳播到文字傳播。直到現(xiàn)在,語言和文字依然在傳播著一些古代文學作品。不同的朝代,傳播的方式也具有不同的特點,但不管是那種文學作品傳播方式,都對于我們國家古代文學作品的傳承起到了非常巨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玉琦.中國古代文學傳播發(fā)展脈絡及其基本特征[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9,(5):74-79.
[2]杜剛.中國古代文學傳播中名人效應原因探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8):1-3.
[3]趙丹丹.文學傳播學的創(chuàng)建與中國古代文學傳播研究——評曹萌的中國古代文學傳播研究系列著作[J].大連大學學報,2007,28(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