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16年度江蘇省研究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森林美學研究”(項目編號:KYLX16_0828)。
摘 要:本文從中國古代“古”字美學范疇的流變角度,對“古”這一范疇追根溯源,力求以小見大,把握中國美學史的審美含義的變遷?!肮拧弊畛踔浮白R前者言”,兩層詞性,到魏晉初期才稍見審美意味的萌芽,社會的發(fā)展給“古”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個具有美學價值的范疇。
關(guān)鍵詞:古;美學范疇;高古;古雅
作者簡介:李冬嫻(1992-),女,江蘇大豐人,南京林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態(tài)美學。
[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7--02
“古”字在先秦的典籍中已經(jīng)廣泛使用了,許慎《說文》中解釋“古,從十從口,識前言者也?!薄稜栄拧め屟浴分校罢?,古也。”《全北齊文》中“思弘古典”,《詩品》中“次有輕薄之徒,笑曹、劉為古拙”等等,“古”作為一個美學范疇的確立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文章從本義發(fā)展、美學內(nèi)涵的確立和在近代的發(fā)展三個方面進一步探討。
一、“古”的本義探究
(一)“古”的本義
“古”有雙重詞性,“古”作為名詞時的本義是古代,如“古,故也。——東漢·許慎《說文》”。二指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遺典、道統(tǒng),如“余嘉其能行古道——唐·韓愈《師說》”。三指古人,如典籍中常見的“古人云”。四指天,“如其于中古乎?!兑住は缔o傳》”。而古作為形容詞,一是指久遠的,古老的?!肮?,久也?!队衿贰薄6纲|(zhì)樸,如:古穆、古峭、古健、古常。三指奇特、不同凡俗、執(zhí)拗,如:古執(zhí)、古董、古澀。四指舊的,原來的?!肮欧ú刹菟幎嘤枚?、八月——宋·沈括《夢溪筆談》”。五指古體詩的簡稱,如:古風、五言古、七言古等。
(二)“古”之本義的發(fā)展
在魏晉初期,開始出現(xiàn)“古烈”、“玄古”、“古典”、“雅古”、“古拙”、“真古”、“秀古”等這一類新詞。以“古拙”為例,一指古舊樸拙。“指儒素為古拙——隋李諤《上隋高祖革文華書》”。二謂古雅質(zhì)樸?!澳钼窒壬衩?,而古拙逈別?!钯棥稌鴳?yīng)方卷后》”。至于“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妿V《詩品》”中的“真古”,以及“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睿不如丕,亦稱三祖?!妿V《詩品》”中的“古直”等等,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著作中的“古”字已超出本義,初見審美意味的萌芽。“斯女清貞秀古,跡表來今矣?!B道元《水經(jīng)注》”?!扒逭嫘愎拧笨梢岳斫鉃椤扒逍隆⒇憹?、秀麗、古雅”,我們大約可以從中想象酈道元見到當時風景的時候的心理狀態(tài)。
葉朗評論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時說:“這篇著作在意境說發(fā)展史或者美學史上的地位在于它論述了詩歌意境共同的美學本質(zhì)?!彼究請D列舉的二十四詩品中,涉及到“古”的有“高古”、“清奇”、“纖秾”三品。張懷瓘在其《書斷》中也屢次提到“古雅”、“古直”,孫過庭《書譜》中提到的“古質(zhì)”等等。到宋朝時,嚴羽《滄浪詩話》詩辯中提及詩之品有九,其二曰“古”;在詩評中也提到“高古”,“惟阮籍《詠懷》之作,極為高古?!绷_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中的“古雅”,郭煕《林泉高致》中的“真古”等等。以后的一些朝代的“古”字,大體離不開以上一系列詞組的審美含義,且看清朝曾國藩《冰鑒》中,“相貌家有清、古、奇、秀之別?!钡摹肮拧弊趾歪B道元《水經(jīng)注》中的“斯女清貞秀古”是大體相似的。所以,“古”字本義的發(fā)展大體如此。
二、“古”字的美學特征
(一)“古”的美學內(nèi)涵的確立
漢朝鐘嶸《詩品》中的“古”,主要是強調(diào)著主體精神和詩風對現(xiàn)實的疏離與超越。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對于崇古、師古、法古等現(xiàn)象的議論隨處可見,這些議論大多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歷史發(fā)展中的前后承繼的意義上來推崇“古”典,如“陛下尊敬先圣,垂意古典?!喙獭逗鬂h書》”,強調(diào)著后代文學要學習、繼承古代經(jīng)典文學?!对娖贰分械摹肮拧币膊贿^是借古圣而在遙遠的歷史開啟處樹起一個象征性的精神高度。這樣的超越,仍是一種明顯的內(nèi)在超越?!肮拧彼磉_的是對人生精神高度的向往,雖與當下人生有一定距離,但仍內(nèi)在于現(xiàn)實人間世界。
隋唐五代時期,司空圖的著作《二十四詩品》中,就有著突出的超越精神。除《高古》品中言“古”之外,另有兩處,一是《纖秾》中的“與古為新”,另一是《清奇》中的“神出古異”?!独w秾》的“如將不盡,與古為新”主要談的是文學創(chuàng)作時,作者的藝術(shù)風格的表現(xiàn)要光景常新,并沒有超出“古”的本義。而《清奇》“神出古異”之“古”則與《高古》之“古”較相似,孫聯(lián)奎在《詩品臆說》中曰:“不俗斯古異矣。”以“高古”為例,學古而變,取古而化,自有我在,是謂高古境界。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陳洪綬,他的獨立的人格和恬淡的心態(tài)對后世影響頗深,其人本真、質(zhì)樸、自然、超脫、輕松,他有一種淡泊寧靜的心境,畫就顯示出高古的境界。他學古人,但不拘守成法,其藝術(shù)效果具有奇傲古拙氣勢,被人們稱之為“高古奇駭”。
(二)“古”美學概念在近代的發(fā)展——古雅
《二十四詩品》中,《高古》言:“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蹤。月出東斗,好風相從。太華夜碧,人聞清鐘。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落落玄宗?!薄兜溲拧费裕骸坝駢刭I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由此觀之,這是中國古典美學中最早涉及“古”、“雅”的,在審美經(jīng)驗上的體悟也應(yīng)相似。至于米芾《谷岳名言》“備其古雅?!币痪浔銓ⅰ肮拧薄ⅰ把拧眱勺终尺B一處了。
“古雅”在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shù)品評中早已有之,中國的文論、書論、畫論中有許多關(guān)于古雅的評述,但在傳統(tǒng)的品評語匯中,作為品評標準的“古雅”,其重要性似乎并未得到充分顯現(xiàn)。王國維根據(jù)康德、叔本華優(yōu)美與崇高論延伸而來,把這樣一個隱性概念明確的提了出來,作為藝術(shù)品評的標準。他將“古雅”作為一個獨立的美學范疇提出,1907年發(fā)表了《古雅之在美學上之地位》,這是中國美學史上第一篇專論古雅(即藝術(shù)之形式美)的美學論文。王國維說:“因美學上尚未有專論古雅者,故略述其性質(zhì)及地位如右?!?
“古雅”這個概念是用來表達“神韻”、“氣味”那樣的時空美學的審美理想,或者說是對“神”、“韻”、“氣”、“味”、“趣味”的美學與哲學概括。王國維說:古雅者,可謂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也。形式美的本質(zhì)在于“古雅”。[1]他在《古雅》一文中,用康德的“美之性質(zhì)”,把“可愛玩而不可利用者是也”這一思想,作為論述的前提和理論基礎(chǔ)。他的這一思想直接來自于康德的“美是對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p>
“古代之遺物雅于近世之制作?!薄把拧敝a(chǎn)生乃“古”之所致。在這種“古雅之美”里,我們欣賞的并不是作者個體的生命節(jié)奏的時間之美,而欣賞、贊嘆的是通過作品所折射出的人類的生存、文化、智慧的悠久性,這就是我所說的“類的生命的時間之美”的“古雅”。這種“時間之美”,一方面,它讓遠古的人類“活著”,人類獲得“永恒”;另一方面,它開闊了我的歷史視野,于是,拓展了我審美欣賞時的心靈時間的“境界”,一如藝術(shù)作品中那崇高的人格、淵博的學問、絕妙的技巧、豐富的聯(lián)想、神奇的想象拓展了我的心靈空間的“境界”那樣。這就是“古雅”的本質(zhì)。
三、總結(jié)
從一開始作為“識前言者也”的會意字“古”,發(fā)展到“古典”、“雅古”、“古拙”“秀古”等這一類新詞,再到“古雅”,“古”字的含義已經(jīng)遠超其本義,其審美意味也愈加精彩,含義的變遷反映的無不是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興盛,“古雅”在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shù)品評中早已有之,但在傳統(tǒng)的品評語匯中,作為品評標準的“古雅”,其重要性似乎并未得到充分顯現(xiàn),這與社會風氣是有直接關(guān)系的。
從魏晉以前的零星的“古”的美學思想,到鐘嶸《詩品》和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再到近代王國維的《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古”作為一個美學范疇的意味也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發(fā)展的。以王國維評論:“古雅之位置,可謂在優(yōu)美與宏壯之間,而兼有此二者之性質(zhì)也?!彼裕肮拧弊值暮x會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
注釋:
[1]王國維:靜庵文集.遼寧教育出版社,第38頁.
參考文獻:
[1]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M].周錫山編校.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87.
[3]柯尊全.論王國維古雅理論[J].東方論壇,1996.
[4]王國維.靜庵文集[M].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