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梁思禮:蒼穹大業(yè)赤子心

      2017-06-22 14:49:13石磊
      太空探索 2017年6期
      關鍵詞:制導東風導彈

      □ 石磊

      梁思禮:蒼穹大業(yè)赤子心

      □ 石磊

      梁思禮(1924.08.24—2016.04.14) :我國著名的導彈、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為該領域技術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成為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94年當選為國際宇航聯(lián)合會副主席。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獎。1997年作為全國十名有突出貢獻的老教授之一,獲“中國老教授科教興國貢獻獎”。

      左圖:1949年9月,乘坐“克里夫蘭總統(tǒng)”號郵輪回國

      右圖:參加導彈核武器試驗的科技人合影,前排左二為梁思禮

      生男為“凱”生女為“旋”

      1956年10月,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禮被任命為導彈控制系統(tǒng)研究室副主任,是錢學森院長手下的十個室主任之一。他將全部身心都融入發(fā)展我國導彈與火箭的事業(yè)之中。

      令梁思禮永遠難忘的是1962年的一次導彈發(fā)射試驗。當時他站在離發(fā)射陣地僅2千米遠的吉普車旁,聶榮臻元帥坐鎮(zhèn)在5千米以外的帳篷前,這顆導彈剛起飛就掉了下來,距發(fā)射點只有300多米。梁思禮立即奔向爆炸地點,望著深深的大坑,心痛萬分,幾天吃不下飯。

      在這次試驗前,他與快分娩的妻子趙菁告別時說:“若生男取名‘凱’,若生女取名‘旋’?!彼瓮鴦P旋而歸,試驗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給女兒起名“旋”,他相信今后一定會成功。果然,1964年,梁思禮作為控制系統(tǒng)的主要技術負責人,參加了第一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地地導彈的研制,一舉發(fā)射成功。

      梁思禮在長期從事導彈控制系統(tǒng)工作的實踐中,深切體會到質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性。他首先提出“質量和可靠性是設計出來的,不是統(tǒng)計出來的;是生產(chǎn)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是管理出來的,不是試驗出來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首飛因一根導線斷開而導致墜毀后,梁思禮積極推行并領導實施了一系列質量控制和可靠性保證措施,使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大大提高,自1975年后,連續(xù)成功地將12顆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送上天。我國導彈和運載火箭使用的是質量不太高的元器件,發(fā)射成功率卻位于世界先進水平,在國際上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割掉導彈的“洋尾巴”

      1964年9月,中央軍委下達了組建第一個戰(zhàn)略導彈陣地的命令。那年冬天,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張愛萍,帶著梁思禮等人親赴東北勘選導彈部隊的陣地。他們拄著木棍,踏著沒膝的大雪,鉆山溝、穿密林,風餐露宿,對即將開建的導彈陣地的山形、等高、坡度和石質進行詳盡的考察。

      東風二號導彈是按蘇聯(lián)的框框搞的,原有的控制系統(tǒng)采用無線電橫偏校正系統(tǒng),即該系統(tǒng)向空中發(fā)送一個無線電等信號面,導彈發(fā)射后沿著等信號面飛行,假如偏離等信號面,則由彈上接收機等自動校正橫向偏差,從而提高橫向落點精度。

      但橫偏校正系統(tǒng)有一個局限性,在蘇聯(lián)的發(fā)射勤務指南中嚴格規(guī)定了陣地的地形要求,不符合這個要求就會使等信號面發(fā)生畸變,會影響命中精度。蘇軍的陣地多在開闊地上,他們很容易按照發(fā)射勤務指南操作。而我國為了作戰(zhàn)需要,陣地要建在山區(qū)隱蔽的地方,橫偏校正系統(tǒng)在山地會受到地形的干擾,導彈發(fā)射時,搜索雷達必須搬到朝向發(fā)射目標的位置,如果發(fā)射目標變化,搜索雷達就得隨之搬來搬去,像一條老要不停甩動的大尾巴,很難達到實戰(zhàn)要求。梁思禮一行在勘察陣地時,也發(fā)現(xiàn)在山地中等信號面確實發(fā)生了畸變。

      由于作戰(zhàn)使用不便,導彈部隊要求研制單位去掉無線電橫偏校正系統(tǒng),既“割尾巴”。在一個型號飛行試驗成功接近定型的時候,要求做這樣大的方案變動,無疑是非常困難的。但這是用戶的需要,實戰(zhàn)的需要,梁思禮和他的研制團隊必須千方百計去滿足。

      好在當時有較成熟的技術儲備。早在1961年9月,國防部五院二分院組織了控制系統(tǒng)技術發(fā)展途徑的方案大討論,在全慣性制導方面提出了許多新思想和方案,其中“雙補償制導方案”和“橫向坐標轉換方案”,首選列入了預先研究計劃,并作為東風二號備份方案開展配套預研工作,到用戶提出“割尾巴”時,該方案已經(jīng)經(jīng)過各種地面試驗,達到了可以應用的成熟程度。

      在決定導彈上馬哪種制導方案時,設計師系統(tǒng)提出了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坐公共汽車”方案,即把雙補償和橫向坐標轉換兩套裝置作為“乘客”裝在東風二號上,在飛行試驗時,測得這兩套裝置的有關信息,以判斷工作質量。這種方案比較穩(wěn)妥,但試驗周期長。第二種方案是“半搬方案”,即每次飛行只要更換一套裝置,或者把無線電橫偏校正系統(tǒng)改為橫向坐標轉換,而另一套裝置仍沿用原來東風二號的。這種方案有一定的風險。第三種方案是“全搬”方案,即用雙補償和橫向坐標轉換裝置把東風二號原來的制導系統(tǒng)全部換下來,這種方案承擔的風險最大,但一旦試驗成功,就能立即把新系統(tǒng)正式用到型號上去,可以大大縮短試驗周期。

      梁思禮等技術負責人充分相信新系統(tǒng)在理論上的正確性和實現(xiàn)的可能性,堅決主張上“全搬”方案。

      2003年9月,在神舟飛船船艙里

      與沈緒榜院士討論問題

      為此,第一設計部內開展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通過反復討論比較,1965年7月5日七機部正式批準采用“全搬”方案。由梁思禮帶隊僅一年時間就完成了修改設計及飛行試驗,并取得連發(fā)連勝的好成績。

      1967年12月,東風二號甲改進型導彈定型,隨之進行了小批量生產(chǎn),使用情況一直良好。1969年,東風二號甲改進型導彈正式裝備部隊,成為第一代為我國站崗放哨的戰(zhàn)略核導彈。

      洲際導彈利劍強腦

      要想成為戰(zhàn)場的主人,重要的不是你擁有多少數(shù)量的利劍,而在于你的利劍擁有多強的“大腦”。導彈控制系統(tǒng),就充當著“大腦”的角色。

      東風五號洲際導彈的設計方案開始于1965年,可以說它是生逢亂世。在此之前的導彈沒有計算機裝置,用分離元件組成的計算裝置,又大又重,計算精度也很差。東風五號要求目標打擊精度更高,控制系統(tǒng)首當其沖就要改變過去的制導方案。這是技術跨度非常大的舉措,每一項新技術都充滿了挑戰(zhàn),都是設計師們需要面對的攔路虎。

      為了制訂既滿足精度要求又具有發(fā)展?jié)摿Φ闹茖Х桨?,運載火箭研究院專門組織了東風五號制導系統(tǒng)的方案討論會,控制系統(tǒng)研究所在梁思禮和徐延萬的主持下,重點對捷聯(lián)式制導方案和平臺-計算機方案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

      考慮到平臺-計算機方案能直接建立慣性基準,不需要坐標轉換,同時制導方案比較簡單,可以降低對彈載計算機的要求,在制導方程中不出現(xiàn)姿態(tài)角,所以也不需要高精度的模數(shù)轉換或數(shù)字輸出的傳感器。此外,平臺能改善加速度表和陀螺儀的動態(tài)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器件的使用精度。因此,經(jīng)過反復權衡,梁思禮最后決定在東風五號上采用這種新的制導技術。

      平臺-計算機制導技術的關鍵是要有運算速度快、小型化的彈載計算機,也就是集成電路計算機,由它完成制導程序的實時計算,發(fā)出各級關機信號、程序俯仰信號、遙測數(shù)字信息以及修正彈道用的導引信號。它的成敗,關系著東風五號有沒有聰明的大腦,決定著我國的戰(zhàn)略武器能否形成戰(zhàn)斗力,

      1965年,國外的集成電路剛剛研發(fā)出來,僅有美國“民兵”-2導彈使用了集成電路彈上計算機,元器件還經(jīng)常出問題。而我國的計算機正處于從電子管向晶體管轉變的時期,其整體技術還比較落后,此時梁思禮他們的決定無疑是具有前瞻性的大膽決定。梁思禮用“在白紙上畫畫”來形容這項任務的艱難,“再難,也要咬著牙走下去,必須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因為這是國家的需要?!?/p>

      任務落在了梁思禮領導的控制所和航天771所的身上。先由控制所下達任務書,提出技術指標,再由771所具體研制。

      20世紀60年代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計算機似乎是遠在天邊的尤物,不知道的大有人在。控制所的技術人員對計算機也不大熟悉,除了能提出體積、質量、可靠性與適應惡劣環(huán)境要求外,卻提不出設計計算機需要的性能指標要求,任務書中只有計算的公式、計算時間與當量表示的計算精度等內容。因此,只有通過仿真計算來求出彈載計算機的字長、容量與速度等基本指標了。

      由于受當時工作條件限制,大量數(shù)據(jù)只能靠手工穿孔紙帶輸入,運算一次要花很多時間。為了趕時間,辦公室里白天人人伏案,夜夜燈火通明,誰也不愿離開工作崗位。梁思禮經(jīng)常到試驗室了解指標計算、邏輯設計情況。計算機專家沈緒榜等人就依據(jù)邏輯設計做線路設計、版圖制作、芯片制備、器件組裝、整機裝調、運行考核、三防處理、例行試驗等,這一系列的工作就像一條流水線一樣不停地運轉著。1966年9月,一臺全部國產(chǎn)的22位雙極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彈載計算機終告完成。

      1979年在一院12所辦公室辦公

      梁思禮與夫人麥秀瓊晚年合影

      正當大家如釋重負、喜極而泣的時候,一個壞消息傳來:所有指標都達標,只有一個指標未達標——計算機體積過大,裝不進彈艙,而且由于所用的組件太多,可靠性也不高。

      梁思禮明白,解決的辦法唯有提高芯片的集成度,芯片用的少,體積就小了,計算機上的組件少了,可靠性也就相對提高了??稍诋敃r,這是個大難題,沒有一年半載是搞不出來的。

      梁思禮開動腦筋并和大家一起商量,能不能從設計上來想辦法,在滿足精度要求下,調整計算機字長,這樣計算機體積不就小了嗎?

      談起當時的思路,梁思禮常常引以為自豪:

      我們重新推導了制導方程和關機方程,犧牲一些方法誤差,以減少計算機的負擔,從而減少計算機的復雜性。從整個制導系統(tǒng)來看,方法誤差增大后影響不大。由此我們的彈上計算機采用的是增量計算機方案,沒有乘除法,只有加減法,雖然粗了一些,但是少用了近1/3的集成電路,解決了小型化難題。

      很難相信,東風五號洲際導彈上使用的第一臺彈上計算機,竟然是只有12條指令、沒有乘法除法指令的算術型增量計算機,其運算速度只有每秒近兩萬次的水平,存儲量小得只有768個字,制導計算完全是通過增量的累加得到全量的。

      1971年9月10日,這種彈載數(shù)字計算機參加了我國東風五號洲際導彈的首飛試驗,一舉獲得成功。

      在1986年出版的《當代中國的航天事業(yè)》一書中,這樣描述和評價了梁思禮的創(chuàng)新性貢獻:

      為提高大型運載火箭的制導精度,專家梁思禮和他的同事們經(jīng)過理論研究和反復計算,完成了關機方程和導引方程的推導,從而有可能用一個中速度、小容量的箭上計算機完成大型運載火箭的高精度復雜運算。這樣的制導方案和國外常用的平臺式制導系統(tǒng)相比,具有突出的優(yōu)點和創(chuàng)新,為我國慣性制導系統(tǒng)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途徑。

      伏櫪仍存萬里心

      梁思禮非常喜歡著名作家蕭伯納的名言:“人生并不是短短的一支蠟燭,而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一支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燒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后把它交給后一代人們?!彪q笾甑牧核级Y,除了繼續(xù)為國防事業(yè)當顧問外當,又當起了“80后志愿者”。

      從2006年到2012年7月,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梁思禮所在的中國老教授協(xié)會面向全國高校開講了《當代中國國情與青年歷史責任》課程,在6年的時間里梁思禮以《中國航天精神和素質教育》為題,先后為北京十幾所著名高校的學生和青年教師講課,直接聽眾3400多人,全國網(wǎng)絡視頻聽眾有57000多人。他曾經(jīng)多次講過的一個故事,震撼了青年學子的心靈:

      我在美國有一個好朋友林樺(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去世了),當年我們都在美國留學,我回國了,他留在了美國。他是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我曾是航天部的總工程師。他搞的是美國的洲際導彈(民兵導彈),我搞的是中國洲際導彈。他的年薪是30萬美元(80年代),我的工資只有他的百分之一。他住在西雅圖一個小島上的高級別墅,回國時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我住在很普通的單元房子里。有人曾問我對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他干的民兵導彈是瞄準中國的,我干的導彈是保衛(wèi)我們祖國的!從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到第一艘神舟飛船,我回國后和第一代航天戰(zhàn)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創(chuàng)建起完整堅實的中國航天事業(yè),使中國位居世界航天大國之列。能為此奉獻一生,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光榮。

      1999年10月1日,建國50周年慶典閱兵式在北京舉行,這一年也正好是梁思禮返回祖國50周年。站在觀禮臺上,看著威風八面的導彈武器從眼前經(jīng)過,回顧起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fā)展史,梁思禮感慨萬千。愛國主義、奮發(fā)圖強是他一生的精神支柱,使受盡屈辱的祖國繁榮昌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他不懈的追求,他用一生的實踐在航天事業(yè)中兌現(xiàn)著自己的諾言。

      更正:本刊今年第5期“航天人故事”欄目《屠守鍔:嚴謹、嚴肅、嚴格》一文作者應為賀青,特向作者及讀者致歉。

      ——《太空探索》編輯部

      猜你喜歡
      制導東風導彈
      東風Honda全新XR-V
      汽車觀察(2022年12期)2023-01-17 02:20:58
      等閑識得東風面
      女報(2021年4期)2021-05-06 13:40:38
      導彈燃料知多少
      軍事文摘(2020年14期)2020-12-17 06:27:16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正在發(fā)射的岸艦導彈
      兵器知識(2019年1期)2019-01-23 02:20:44
      攔截那枚導彈
      導彈轉運
      基于MPSC和CPN制導方法的協(xié)同制導律
      基于在線軌跡迭代的自適應再入制導
      關于東風四號要不要取消的一場爭論
      太空探索(2016年8期)2016-07-10 09:21:58
      改则县| 施秉县| 黑河市| 新源县| 宜兴市| 随州市| 宁晋县| 同德县| 金华市| 宁乡县| 文山县| 偏关县| 尤溪县| 鱼台县| 来宾市| 大荔县| 温宿县| 彭水| 客服| 巴彦淖尔市| 益阳市| 古丈县| 绍兴市| 蕉岭县| 炎陵县| 河间市| 新晃| 格尔木市| 岚皋县| 白玉县| 河源市| 潜山县| 静乐县| 屯昌县| 武夷山市| 二连浩特市| 明水县| 泾阳县| 金溪县| 温泉县| 资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