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博鈞牛琪
(保定日報社,河北保定071051)
科學應對科技新聞在當前和諧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賈博鈞牛琪
(保定日報社,河北保定071051)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科技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類感受并受惠于科技帶來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科技新聞也登上了歷史舞臺,并逐漸成為一個新的門類。和諧文化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和標志,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科技新聞對于和諧文化有一定的影響??萍夹侣劸哂信c其他類別的新聞不一樣的屬性,但是在目前的報道中,它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本論文旨在探討當前科技新聞存在的問題,并根據(jù)思考提出一些對策及建議,從而更好地促進和諧文化的構建。
科技新聞 和諧文化 問題 對策
在這個構建和諧文化的大環(huán)境中,科技新聞發(fā)揮著自己的影響,它對于凈化科技界的風氣、提升受眾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科技給人類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觀念也早已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關心與科技有關的事情,科技新聞也應運而生。根據(jù)陸定一關于新聞的定義,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那么科技新聞就是對科學技術領域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科技新聞除了與其他類別的新聞具有一樣的新聞性以外,還具有科學性和通俗性的特征。
科學性是科技新聞與其他類別的新聞最重要的區(qū)別,可以說,科學性是科技新聞的靈魂??萍夹侣勔鹬厥聦嵄旧恚瑫r必須具備科學性。作為科技新聞,如果失去了科學性,就會影響媒介形象,失去這則新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科學性也是提高受眾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保證。
通俗性是科技新聞的又一屬性??萍寂c其他的事物不同,科技本身是艱深晦澀的,普通人不是那么容易就聽懂科技語言的。所以,當科技事實轉(zhuǎn)化為科技新聞,就需要變得通俗易懂,讓晦澀的語言變得通俗,才能被受眾喜聞樂見。
其實,當前的科技類媒體大都是科普定位,比如《大眾科技報》《北京科技報》等,他們都是把科技知識介紹給受眾,以普及科技知識為己任。在科技新聞的報道中,也能充分體現(xiàn)出媒體對科學的正視和尊重。在構建和諧文化中,科技新聞起到了自己的作用,雖然存在著問題,但在一定程度上凈化了社會風氣,促進了和諧文化的建設。
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以及給人類和大自然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jīng)讓人類對科技心生崇尚之情。只有科技新聞傳達的信息正確、傳達的態(tài)度正確,受眾才能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但是目前的科技新聞在報道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科技新聞灌輸式的報道不利于公眾理解科學
這些年來,科技類媒體評十大科技成就、十大科技新聞等,事實上一直是正面的聲音比較多,一直是灌輸式的報道。人們早已對科技心生崇尚,科技新聞的正面聲音,使這種崇尚的情緒更加高漲,人們忽略了科技給人類帶來的負面效應。
“公眾理解科學”在西方是雙面性的,受眾有權利知道科技的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而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單線的向受眾灌輸科技知識。而且有的是尚未得到準確驗證的科技信息,它對人類的作用效果或負面影響尚未確認。
2.科技新聞報道者的科學素養(yǎng)有待提高
科技本身的專業(yè)性決定了科技新聞工作者需要比其他類別的新聞具有更高的素養(yǎng),而我國的部分科技新聞工作者是缺乏素養(yǎng)的。
在科技報道中,很多的科技新聞報道者道聽途說、捕風捉影,比如這些年一直揮之不去的特異功能的報道、《光明日報》的“永動機”事件、當年轟動一時的“水變油”事件,有些甚至是偽科學,這都顯現(xiàn)了這些新聞工作者科學素養(yǎng)的低下。有些科技新聞報道者甚至不去認真地咨詢專家,從而導致科技新聞的扭曲。
3.采編人員缺乏對科技本身復雜性認識的問題
科技本身是復雜的,科技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不斷的發(fā)展,舊的科技可能被新的科技推翻。
科技語言要轉(zhuǎn)化成新聞語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新聞界與科學界是不同的話語體系,高深莫測的科技語言變成通俗易懂的新聞語言,難免會出現(xiàn)問題,如果科技新聞報道者的素質(zhì)不高,就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科技新聞采編人員應該認識并正視這種復雜,而不是回避。
科技新聞存在的這些問題,影響了和諧文化的發(fā)展,不利于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科技新聞,科技本身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醫(yī)療、衛(wèi)生、電器等等,當前的科技新聞報道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關注,筆者認為應作如下改進。
1.科技新聞要轉(zhuǎn)變報道方式
科技新聞應該改變灌輸式的報道方式,捍衛(wèi)公眾的知情權。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學術造假行為正明目張膽的在科學界存在,科技新聞應該把事件的始末以及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傳遞給受眾,使受眾認識到科技的正面效應的同時,也把打著科學名義的偽科學帶到受眾眼前,讓受眾正確的理解科學的正面和負面。
要讓受眾正確的理解科學,首先科技新聞報道者要正確的理解科學,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不能唯科學是從。在面對科技時,要秉持全面的態(tài)度,受眾有權利知道科技的“喜”與“憂”。
2.新聞報道者要提高科學素養(yǎng)
科技新聞報道者要提高科學素養(yǎng),就要不斷學習,增加自己的科學知識和儲備,完善自身的科學知識體系,保證科技新聞的科學性;還要了解國家相關的科技政策、方針,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要提高科學素養(yǎng),還需要采編人員多思考、總結,增強創(chuàng)新思維,秉持對受眾負責的態(tài)度,認真咨詢專家。
3.采編人員要正確認識科技
科技本身是復雜的,作為新聞工作者,應該把這種復雜性作為一種客觀事實去認識、正視。
只有正視科技本身的復雜,采編人員才會在科技新聞報道中更加的小心謹慎,其科學性才會有所保障。新聞界和科學界之間不同的話語體系,也應該正確認識,并努力把兩個話語體系融合到一起。
綜上所述,我國的科技新聞雖然占據(jù)了越來越多的版面,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科技新聞,但是它存在著單一的灌輸式報道、采編人員由于科學素養(yǎng)低下并缺乏對科技本身復雜性的認識等,在以后的報道中,應該改變這種情況,努力轉(zhuǎn)變報道方式、增強采編人員的科學素養(yǎng),不斷地完善科技新聞報道,讓公眾正確的理解科學。只有這樣才能營造積極健康的科學文化環(huán)境,從而促進和諧文化的發(fā)展,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傳播正能量。
(編輯: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