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玲+梁煒
摘 要:本文以陜西省“展璞計劃”培訓項目為研究對象,以分析陜西省參與培訓的基層女性干部群體特征為基礎,分別從展璞培訓測評的工作能力提升和滿意度調查等兩個方面進行了培訓效果的評價分析,由此總結了高校參與展璞培訓的影響及作用,最后提出了進一步提升培訓效果的建議。
關鍵詞:展璞計劃;繼續(xù)教育;基層女性干部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展璞計劃——農村社區(qū)發(fā)展項目暨村女“兩委”和基層民政干部能力建設項目,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與李嘉誠基金會合作,中共中央組織部與全國婦聯支持的公益項目,自2013年至2016年在陜西、湖南、廣東、新疆和廣西等省區(qū)實施。該項目以基層婦女干部培訓為切入點,以提升基層女性干部能力為先導,以促進農村社會創(chuàng)新管理并服務于民生為中心,為村“兩委”女干部和基層民政干部提供高校集中培訓和遠程學習服務,直接扶持并改善當地農村社群生活。西北大學作為“展璞計劃”陜西省培訓任務的唯一高校,共舉辦了32期干部培訓班,培養(yǎng)1140多名村“兩委”女干部和180多名基層民政干部。
西北大學重視“展璞計劃”培訓工作,成立了由副校長任組長,校長辦公室、教務處、社科處、財務處、后勤集團、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國內合作與校友工作處、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以及繼續(xù)教育學院等相關職能處室共同為成員單位的“展璞計劃”培訓工作小組。培訓工作小組的主要職責為推進“展璞計劃”培訓計劃的制定、落實和協調,會商重大事項,確保展璞培訓工作協調有序進行。
西北大學充分發(fā)揮綜合學科優(yōu)勢,根據培訓涉及的不同學科,從公共管理學院、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等10個院系甄選出21位教師組成師資團隊,這些教師不僅在自身專業(yè)領域擁有較高建樹,而且很多老師在女性問題或是鄉(xiāng)村建設等方面有研究。2014年1月,學校選派5名教師赴汕頭大學參加為期5天的種子教師培訓;2014年3月下旬,舉了辦陜西省“展璞計劃”項目管理人員和教師培訓班。教師團隊多次專門召開集體備課會和板塊負責人教學會,對課程計劃、教學環(huán)節(jié)和任務分工進行了梳理和改進,為“展璞計劃”的教學培訓、組織管理的順利開展和不斷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陜西省農村基層婦女干部的群體特征分析
陜西省為農業(yè)大省,按照地貌地域特征分為長城沿線風沙區(qū)、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渭北高原區(qū)、關中灌區(qū)、漢中盆地和秦巴山區(qū)六大農業(yè)經濟區(qū)。根據陜西省農業(yè)網最新數據顯示,陜西省共有21853個行政村,1790.5萬農業(yè)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47.4%。2015年陜西省村級組織換屆后,村黨組織女干部為11102人,占比15.69%,村委會中女性成員數為13692人,占比16.23%。此次參與西北大學“展璞計劃”培訓共有陜西省13個地市的1143名正副職女性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基本均勻覆蓋全省,樣本規(guī)模為全省農村基層女干部的十分之一,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根據對樣本的觀察分析,陜西省基層女性干部群體具有以下特征:
(一)學習愿望較為強烈
根據考勤統(tǒng)計,展璞培訓出勤率高達98.6%,且學員在學習中始終保持熱情高昂的學習情緒,上課氣氛活躍,互動環(huán)節(jié)參與性高,學習討論氛圍強,學習效果顯著。說明絕大多數基層女性干部非常珍惜培訓機會,具有強烈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中年婦女干部是我省農村基層婦女干部的主力軍
樣本數據顯示,40~55歲的婦女為培訓人數的57.68%,占有相當比例,這個年齡段的女性社會閱歷豐富,思想成熟,處事經驗豐富,一般能夠處理好多重角色沖突的問題,因子女成年,家庭責任由重轉輕,有較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村莊事務管理,成為我省農村基層婦女干部的主力軍(圖1所示)。
(三)文化教育程度差異較大
受培訓的女干部中,具有高等或以上教育程度的比例僅為20.22%,且主要集中在35歲以下,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約73.41%,具有初等及以下教育程度的約12.36%??傮w知識水平不高導致女村官在治理村務時,很大程度上依賴經驗和技巧,或者遵循家族勢力及個人權威,由于缺乏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理論指導,開展工作的視野不夠,能力有限,參政議政意識尚處于萌芽階段。
(四)接受培訓的機會較少
調查發(fā)現,村級婦女干部接受培訓的機會較少,尤其缺乏系統(tǒng)性知識培養(yǎng),僅有28.57%有三次及以上的培訓經歷,這些培訓多為市級民政和婦聯部門組織的干部素質及專業(yè)技能提升班。值得注意的是,未曾接受過任何培訓的女村官比例高達40.82%,因此展璞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這些學員進行引導(圖2所示)。
三、培訓的內容及方法
(一)培訓的內容
“展璞計劃”的培訓內容以村“兩委”女干部日常應對工作為基礎,對其個人能力提升和村事物發(fā)展的角度進行了合理覆蓋,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六大板塊:1.掌握新資訊科技知識。主要學習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使用,體驗互聯網的便捷。2.增強自信應對挑戰(zhàn)。分析女村干部的優(yōu)勢與挑戰(zhàn),基層女性參政的意義,幫助女干部堅定信心,應對挑戰(zhàn)。3.領導方法與技巧。學習領導團隊,溝通交流以及面對沖突的技巧。4.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了解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的理念及趨勢,學習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的模式與經驗,學做村莊規(guī)劃。5.農村社區(qū)關懷與服務。認識農村社區(qū)關懷與服務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經驗和做法,了解社區(qū)環(huán)境保護與治理。6.設計和管理項目。引導和幫助制定種子計劃。六大板塊課程內容豐富,結構緊湊,通俗易懂,貼合農村實際,非常適合基層女干部所學所用。
(二)培訓的方法
展璞培訓與以往培訓最大的不同是其參與式的培訓方法。在保證培訓要求同時,在培訓方法和培訓過程中認真謀劃,開拓創(chuàng)新。特別是在完善組織和制度、增補修訂培訓內容、加強反饋和跟蹤、促進學員和學校間互動交流、擴展教學實踐等方面的做法獨樹一幟,特色鮮明,獲得基金會和項目辦的大力支持。
在這種方式中,被培訓的學員稱作參與者,老師稱作協作者,整個培訓過程是在協作者與參與者在平等、尊重、相互分享中學習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共同提高能力的過程。參與式教學方式以學習者為中心,利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游戲教學、分組討論等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分子,讓學習者自由思考,讓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有充分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習者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例如在沖突調解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設置真實案例,由學員扮演不同角色,讓學員再現解決沖突的過程,再由老師對各角色引導點評,其他學員討論分析,使每個學員通過切實體會深刻掌握處理矛盾糾紛時的原則與技巧。
教師團隊在對展璞教材內容、案例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科研,刪減了部分不符合陜西農村實際的內容,同時根據我省農村發(fā)展需求,增補修訂案例、增加國家和省市相關政策內容30余處。在培訓內容上突出了實效性和針對性,在培養(yǎng)方法上更加注重學員的實踐能力,特別是領導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村莊管理能力的提升。新加入的知識和案例通俗易懂,符合鄉(xiāng)情,獲得了學員的一致好評。鑒于國家對推進農村互聯網發(fā)展的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措施和農村對電子商務快速發(fā)展的迫切需求,基金會和項目辦共同遴選我校作為全國唯一試點增加農村電子商務理念與應用的培訓內容。
同時,為追蹤和檢驗培訓班的效果,定期采用電話回訪或實地回訪,對學員訓后情況和種子計劃實施進展進行調研。兩年間,組織電話回訪300余人次,分別組織授課教師和志愿者多次赴渭南、漢中兩市進行實地回訪,訪談涉及15個村莊。
四、展璞培訓的實施效果評價
“展璞計劃”在每期培訓班開始前和結束后,分別對學員進行參訓前測和參訓后測,通過相關指標數據對比,為評估培訓效果和改善課堂教學提供依據。
(一)工作能力提升評價
通過集中培訓,女村官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較為顯著的提升,培訓前后的數據為學員工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工作能力評價分為7個一級指標,36個二級指標,每個測評點得分為1~10分。對工作能力提升的評價情況如表1:
經過培訓,女村官的各項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提升幅度最大的前三項工作能力為運用新資訊科技知識、實施項目規(guī)劃管理與種子計劃和推動農村社區(qū)關懷和服務。這是由于與此相對應的板塊內容帶有較強的技能性和實用性,因而學員在短時間內運用掌握的速度最快。
(二)滿意度評價(如表2)
根據對所有學員的測評顯示,學員對培訓滿意程度給出了較高的分數,平均得分4.49,其中前三項分別為:“積極參與了本次”“培訓內容的豐富程度”“對未來的工作有幫助”。表明展璞培訓的內容貼合農村工作實際需求,培訓的方法能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達到了既定的培訓效果。
五、提升培訓的建議
(一)按教育文化程度或年齡進行分班
現有培訓是按地域進行分班,這樣便于組織管理,但每班學員的年齡層次和文化水平差異較大,同一班中既有20歲左右受過高等教育但無多少工作經驗的大學生村官,也有五六十歲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但能以經驗和人格魅力服眾的老村官,她們的學習能力和工作短板不同,同班授課影響學習效率的發(fā)揮。建議按年齡和學歷重新進行分班,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才能更好地達到培訓效果。
(二)按地域特色制定培訓課程和內容
展璞培訓配套統(tǒng)一的培訓教材和內容,但對于我國國土資源遼闊,南北文化經濟差異較大,尤其是農村發(fā)展很不平衡的現狀,要想解決具體問題,同樣的教材和內容肯定是不能滿足的。各承辦高校可以充分發(fā)揮師資優(yōu)勢,結合當地農村發(fā)展現實條件,重新開發(fā)或修訂科學合理的培訓內容,以符合當地農村需求。
(三)采取普訓+精訓的培訓方式
展璞培訓是在五天半時間內學習了6個板塊內容,雖然采取參與式教學方法極大調動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但在短時間內很難全部消化,學員在課堂上建立起來的工作激情和信心,回鄉(xiāng)后很容易又被現實拉回原態(tài),培訓效果的保持力不強。因此,建議在大范圍普訓后,選擇一定比例有培養(yǎng)潛質的女村官進行定期專項培訓,成立教師幫扶團隊給予長期跟蹤幫扶,達到培養(yǎng)鄉(xiāng)村治理帶頭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術泉.政策失效、制度創(chuàng)新與性別平等——農村婦女參與村民自治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理論觀察[J].理論觀察,2007(2).
[2]王愛蘭.參與式教師培訓及培訓效果研究——來自參與式教師培訓效果的調查[J].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11).
[3]許光馳,宋奇慧.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實踐及效益評價[J].職教通訊,2013(18).
[4]曹荔函,張克云.當權力遭遇性別——近10年女村官研究綜述與展望[J].婦女研究論叢,2013(11).
[5]肖勇,蘭覺明,尚春雅.高校培訓教育管理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