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清
方程和方程組是初中數(shù)學的核心知識點,主要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及解法
例1 (2016·賀州)解方程:[x6]-[30-x4]=5.
分析:將方程兩邊同時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然后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shù)化為1.
解:去分母,得2x-3(30-x)=60.
去括號,得 2x-90+3x=60.
移項,得 2x+3x=60+90.
合并同類項,得 5x=150.
系數(shù)化為1,得x=30.
評注:去分母時,注意將方程中的每一項都乘以最小公倍數(shù),不能漏乘.
練習1 解方程:[12]x+2×([54]x+1)=8+x.
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及解法
例2 (2016·成都)已知[x=3,y=-2]是方程組[ax+by=3,bx+ay=-7]的解,求代數(shù)式(a+b)(a-b)的值.
分析:將關(guān)于x,y的方程組的解代入方程組中,得到關(guān)于a,b的方程組,解此方程組,然后求代數(shù)式的值.
解:把[x=3,y=-2]代入方程組,得[3a-2b=3, ①3b-2a=-7. ②] 由①+②,得a+b=-4.
由①-②,得5a-5b=10,即a-b=2.
所以(a+b)(a-b)=-4×2=-8.
評注:解決此類題目時注意觀察代數(shù)式的結(jié)構(gòu),嘗試運用整體代入法求代數(shù)式的值,不一定要解出方程組的解,有的題目可以根據(jù)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特點選擇較簡單的解題方法.
練習2 已知x,y滿足方程組[x+6y=12,3x-2y=8.]則x+y的值為( )
A.9 B.7 C.5 D.3
三、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yīng)用
例3 (2016·徐州)小麗購買學習用品的收據(jù)如下表,因污損導(dǎo)致部分數(shù)據(jù)無法識別,根據(jù)下表:[商品名\&單價(元)\&數(shù)量(個)\&金額(元)\&簽字筆\&3\&2\&6\&自動鉛筆\&1.5\&·\&·\&記號筆\&4\&·\&·\&軟皮筆記本\&·\&2\&9\&圓規(guī)\&3.5\&1\&·\&合計\&\&8\&28\&]
解決下列問題:
(1)小麗買了自動鉛筆、記號筆各幾支?
(2)若小麗再次購買軟皮筆記本和自動鉛筆兩種文具,共花費15元,則有哪幾種不同的購買方案?
分析:(1)由“購買數(shù)量為8”和“購買總金額為28元”得出兩個等量關(guān)系,由此列出方程組.
(2)由題意可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根據(jù)自動鉛筆和記號筆是正整數(shù)分析該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1)設(shè)小麗購買自動鉛筆x支,記號筆y支.根據(jù)題意,得
[x+y=8-2+2+1,1.5x+4y=28-6+9+3.5.]
解得[x=1,y=2.]
答:小麗購買自動鉛筆1支,記號筆2支.
(2)設(shè)小麗購買軟皮筆記本m本,自動鉛筆n支.根據(jù)題意,得
[92]m+1.5n=15,即n=10-3m.
又因為m,n都是正整數(shù),
所以[m=1,n=7]或[m=2,n=4]或[m=3,n=1.]
答:共有三種方案:
方案一:1本軟皮筆記本和7支記號筆;
方案二:2本軟皮筆記本和4支記號筆;
方案三:3本軟皮筆記本和1支記號筆.
評注:運用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時,關(guān)鍵要找出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guān)系,通過設(shè)未知數(shù)來列出方程(組).運用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某物體的數(shù)量時,注意該物體的數(shù)量為非負整數(shù),由此可討論出該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練習3 某商場投入13 800元資金購進甲、乙兩種礦泉水共500箱,礦泉水的成本價和銷售價如下表所示:[\&成本價(元/箱)\&銷售價(元/箱)\&甲\&24\&36\&乙\&33\&48\&] [類別][單價]
(1)該商場購進甲、乙兩種礦泉水各多少箱?
(2)全部售完500箱礦泉水,該商場共獲得利潤多少元?
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解法
例4 (2016·山西)解方程:2(x-3)2=x2-9.
分析:先移項,然后運用平方差公式和提公因式法解方程.
解:移項,得2(x-3)2-(x2-9)=0.
因式分解,得2(x-3)2-(x+3)(x-3)=0,
(x-3)(2x-6-x-3)=0,
(x-3)(x-9)=0.
∴x-3=0或x-9=0.
∴x1=3,x2=9.
評注:解方程時要根據(jù)方程的特點選擇比較簡單的方法解方程.
練習4 解方程:x2-6x-4=0.
五、一元二次方程的應(yīng)用
例5 (2016·畢節(jié))為進一步發(fā)展基礎(chǔ)教育,自2014年以來,某縣加大了教育經(jīng)費的投入,2014年該縣投入教育經(jīng)費6 000萬元.2016年投入教育經(jīng)費8 640萬元.假設(shè)該縣這兩年投入教育經(jīng)費的年平均增長率相同.
(1)求這兩年該縣投入教育經(jīng)費的年平均增長率;
(2)若該縣教育經(jīng)費的投入還將保持相同的年平均增長率,請你預(yù)算2017年該縣投入教育經(jīng)費多少萬元.
分析:設(shè)年平均增長率,根據(jù)兩年增長率相同列出2016年教育經(jīng)費投入資金表達式,由此列出方程.
解:(1)設(shè)該縣投入教育經(jīng)費的年平均增長率為x.根據(jù)題意,得
6 000(1+x)2=8 640.
解得x1=0.2=20%,x2=-2.2(不合題意,舍去).
答:這兩年該縣投入教育經(jīng)費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0%.
(2)因為2016年該縣投入教育經(jīng)費為8 640萬元,且增長率為20%,
所以2017年該縣投入教育經(jīng)費為8 640×(1+20%)=10 368(萬元).
答:預(yù)算2017年該縣投入教育經(jīng)費10 368萬元.
評注:有關(guān)增長率的問題,往往要用到公式:M=a(1+x)n,這里a表示增長的基數(shù),x表示每次的增長率,n表示增長的次數(shù),M表示增長n次后的量.
練習5 某服裝店原計劃按每套200元的價格銷售一批保暖內(nèi)衣,但上市后銷量不佳,為減少庫存積壓,兩次連續(xù)降價打折處理,最后價格調(diào)整為每套128元.若兩次降價折扣率相同,則每次的降價率為( )
A.8% B.18% C.20% D.25%
例6 (2015·湖北)如圖1,一農(nóng)戶要建一個矩形豬舍,豬舍的一邊利用長為12 m的住房墻,另外三邊用25 m長的建筑材料圍成,為方便進出,在垂直于住房墻的一邊留一個1 m寬的門,所圍矩形豬舍的長、寬分別為多少時,豬舍面積為80 m2? [住房墻][1 m] [圖1]
分析:設(shè)豬舍垂直于住房墻一邊的長為x m,用x表示出平行于墻的一邊的長,由矩形的面積公式即可列出方程.
解:設(shè)矩形豬舍垂直于住房墻一邊的長為x m,則平行于墻的一邊的長為(25-2x+1) m,即(26-2x) m.由題意,得
x(26-2x)=80,
化簡,得x2-13x+40=0.
解得x1=5,x2=8.
當x=5時,26-2x=16>12(舍去),
當x=8時,26-2x=10<12.
答:所圍矩形豬舍的長為10 m、寬為8 m.
評注:運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必須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驗證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題意,不符合題意的根舍去.
練習6 某小區(qū)在綠化工程中有一塊長為18 m、寬為6 m的矩形空地,計劃在其中修建兩塊相同的矩形綠地,使它們的面積之和為60 m2,兩塊綠地之間及周邊留有寬度相等的人行通道(如圖2),求人行通道的寬度. [6 m][18 m][圖2]
六、分式方程的解及解法
例7 (2016·樂山)解方程:[1x-2]-3=[x-12-x].
分析:先去分母,將分式方程轉(zhuǎn)化為整式方程,然后按照整式方程的步驟求解,最后檢驗根.
解:方程兩邊同乘以x-2,得
1-3(x-2)=-(x-1),即-2x=-6.
解得x=3.
檢驗:當x=3時,x-2≠0.
所以原方程的解為x=3.
評注:解分式方程時,一定要檢驗方程的根是否有意義,注意增根.
練習7 關(guān)于x的方程[3x-2x+1]=2+[mx+1]無解,則m的值為( )
A.-5 B.-8
C.-2 D.5
七、分式方程的應(yīng)用
例8 (2016·岳陽)我市某學校開展“遠是君山,磨礪意志,保護江豚,愛鳥護鳥”為主題的遠足活動.已知學校與君山島相距24 千米,遠足服務(wù)人員騎自行車,學生步行,服務(wù)人員騎自行車的平均速度是學生步行平均速度的2.5 倍,服務(wù)人員與學生同時從學校出發(fā),到達君山島時,服務(wù)人員所花時間比學生少用了3.6小時,求學生步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時.
分析:由“路程÷速度=時間”和“服務(wù)人員所花時間比學生少用了3.6 小時”即可列出方程.
解:設(shè)學生步行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x 千米,則服務(wù)人員騎自行車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2.5x 千米.根據(jù)題意,得
[24x]-[242.5x]=3.6.
解得x=4.
經(jīng)檢驗,x=4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題意.
答:學生步行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4 千米.
評注:運用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既要考慮方程的根是否使方程有意義,又要考慮方程的根是否符合實際意義.
練習8 “母親節(jié)”前夕,某商店根據(jù)市場調(diào)查,用3 000元購進第一批盒裝花,上市后很快售完,接著又用5 000元購進第二批這種盒裝花.已知第二批所購花的盒數(shù)是第一批所購花盒數(shù)的2倍,且每盒花的進價比第一批的進價少5元.求第一批盒裝花每盒的進價是多少元?
八、方程與函數(shù)的綜合應(yīng)用
例9 已知一次函數(shù)y=-mx+3和y=3x-n的圖象交于點P(2,-1),則關(guān)于x的方程組[mx+y=3,3x-y=n]的解是 .
分析:理解方程組[mx+y=3,3x-y=n]的解與一次函數(shù)y=-mx+3和y=3x-n的圖象的交點P(2,-1)的縱橫坐標的關(guān)系.
解:∵一次函數(shù)y=-mx+3和y=3x-n的圖象交于點P(2,-1),
∴方程組[mx+y=3,3x-y=n]的解是[x=2,y=-1.]
評注:本題考查了一次函數(shù)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知識,解題的關(guān)鍵是了解函數(shù)的圖象的交點與方程組的解之間的關(guān)系.
練習9 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組[x-y=-5,x+2y=-2]的解為[x=-4,y=1,]則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l1:y=x+5與直線l2:y=[-12]x-1的交點坐標為 .
例10 (2016·菏澤)如圖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拋物線y=ax2+bx+2過B(-2,6),C(2,2)兩點.
(1)試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若拋物線的頂點為D,求△BDC的面積;
(3)若直線y=[-12]x向上平移b個單位所得的直線與拋物線段BDC(包括端點B,C)部分有兩個交點,求b的取值范圍.[O][x] [y] [B][C][D][圖3] [-2 -1 1 2 3 4 5 ][7
6
5
4
3
2
1
-1][·][·][·]
分析:(1)運用待定系數(shù)法列方程組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運用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數(shù)的頂點D的坐標,再求出直線BC與對稱軸的交點H的坐標,根據(jù)S△BDC=S△BDH+S△DHC求出S△BDC.
(3)聯(lián)立一次函數(shù)y=[-12]x+b和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列方程組,根據(jù)題意求出b的取值范圍.
解:(1)將點B,C的坐標代入解析式中,得
[4a-2b+2=6,4a+2b+2=2.]
解得[a=12,b=-1.]
∴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12]x2-x+2.
(2)∵y=[12]x2-x+2,
∴y=[12](x-1)2+[32].
∴拋物線的頂點D的坐標為(1,[32]).
設(shè)直線BC的解析式為y=mx+n,
把B(-2,6),C(2,2)代入,得[-2m+n=6,2m+n=2.]
解得[m=-1,n=4.]
∴直線BC的解析式為y=-x+4.
∴拋物線的對稱軸直線x=1與直線BC的交點H的坐標為(1,3)(如圖4).[O][x] [y] [B][C][D][圖4] [-2 -1 1 2 3 4 5 ][7
6
5
4
3
2
1
][·][·][·] [-1] [H]
∴DH=3[-32][=32].
∴S△BDC=S△BDH+S△DHC[=12]×[32]×3[+12]×[32]×1=3.
(3)直線y=[-12]x向上平移b個單位得直線y=[-12]x+b,
聯(lián)立一次函數(shù)y=[-12]x+b與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得[y=-12x+b,y=12x2-x+2.]
消去y,得x2-x+4-2b=0.
當Δ=0,即1-4(4-2b)=0時,直線與拋物線只有一個交點.
解得b=[158].
當直線y [=-12]x+b經(jīng)過點C(2,2)時,b=3,
當直線y [=-12]x+b經(jīng)過點B(-2,6)時,b=5.
∵直線y [=-12]x向上平移b個單位所得的直線與拋物線段BDC(包括端點B,C)部分有兩個交點,
∴[158]
評注:求直線與拋物線是否有交點時,可將兩個函數(shù)的解析式聯(lián)立成方程組,然后轉(zhuǎn)化為一元二次方程,根據(jù)根的判別式判斷交點情況.當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時,直線與拋物線有2個交點;當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時,直線與拋物線有1個交點;當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時,直線與拋物線沒有交點.
練習10 如圖5,拋物線y=ax2+2ax+1與x軸只有一個公共點A,經(jīng)過點A的直線交該拋物線于點B,交y軸于點C,且點C是線段AB的中點.[O][x][y][A][B][C][圖5]
(1)求這條拋物線對應(yīng)的函數(shù)解析式;
(2)求直線AB對應(yīng)的函數(shù)解析式.
九、方程與幾何的綜合應(yīng)用
例11 (2015·柳州)如圖6,在四邊形ABCD中,AD∥BC,∠B=90°,AB=8 cm,AD=12 cm,BC=18 cm,點P從點A出發(fā)以2 cm/s的速度沿A→D→C運動,點P從點A出發(fā)的同時點Q從點C出發(fā),以1 cm/s的速度向點B運動,當點P到達點C時,點Q也停止運動.設(shè)點P,Q運動的時間為t s. [A][B][C][P][Q][圖6][D]
(1)從運動開始,當t取何值時,PQ∥CD?
(2)從運動開始,當t取何值時,△PQC為直角三角形?
分析:(1)已知AD∥BC,添加PD=CQ即可判斷以P,Q,D,C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分三種情況討論:①∠CQP=90°,
②∠CPQ=90°,③∠PCQ=90°.
解:(1)由題意,得點P在AD上,PD∥BC,當PD=CQ時,四邊形PDCQ是平行四邊形,即12-2t=t.
解得t=4.
∴當t=4 s時,四邊形PQCD是平行四邊形.
∴當t=4 s時,PQ∥CD.
(2)如圖7,過點D作DF⊥BC于F. [A][B][C][P][Q][圖7][D] [P][1][Q][1][F]
∴DF=AB=8 ,CF=BC-AD=18 -12 =6 ,CD=10 .
①當PQ⊥BC時,點P在AD上,則BQ+CQ=18 ,即2t+t=18.
解得t=6(s).
②當QP⊥PC時,點P在DC上(如圖7),CP1=10+12-2t=22-2t,CQ1=t,
易知,△CDF∽△CQ1P1,
∴[CP1CF]=[CQ1CD],即[22-2t6]=[t10].
解得t=[11013](s).
③當PC⊥BC時,∠PCQ=90°.
又∠DCB<90°,
∴這種情況不存在.
綜上所述,當t=6 s或[11013] s時,△PQC是直角三角形.
評注:解決關(guān)于幾何圖形的動點問題時,往往根據(jù)動點的時間和速度設(shè)某一邊長為未知數(shù),然后再用該未知數(shù)表示出其他線段的長,再根據(jù)圖形的性質(zhì)找出等量關(guān)系列方程.
練習11 如圖8,在△ABC中,∠C=90°,AC=6 cm,BC=8 cm,點P從點A開始沿AC邊向點C以1 cm/s的速度運動,在點C停止,點Q從點C開始沿CB邊向點B以2 cm/s的速度移動,在點B停止. [A][B][C][P][Q][圖8]
(1)如果點P,Q分別從A,C同時出發(fā),經(jīng)過幾秒鐘,使S△QPC=8 cm2;
(2)如果點P從點A先出發(fā)2 s,點Q再從點C出發(fā),經(jīng)過幾秒鐘,使S△QPC=4 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