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
我把人生的目標(biāo)定為兩項:身體的舒適和精神的愉悅。這樣說時,卻有點心中惴惴,似乎有些內(nèi)疚。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首先,從利他角度考量,把快樂的享用確定為人生目標(biāo)總是給人不夠高大上的感覺,似乎真正的高大上必須是利他的,犧牲的,奉獻(xiàn)的,自身的享樂只能是低小下的??墒侨绻说目鞓房梢猿蔀槟繕?biāo),自身的快樂為什么就不可以成為目標(biāo)呢?每一個自身對于他人來說不都是他人嗎?王小波批評過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你專門利我,我專門利你,最終得到的還是兩個人全都被利,全都享受到快樂,那何必要那么麻煩呢?每個人都追求到自己的快樂,效果在客觀上不是一樣的嗎?
其次,從建立功勛角度考量,只追求快樂似乎是胸?zé)o大志的表現(xiàn),這樣的人生目標(biāo)一點也不勵志。中國古代講究三立,成功的人生要立德立功立言;西方社會學(xué)講社會分層的指標(biāo)是權(quán)力、財富和名望。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只是追求快樂不是不往高處走,反往低處流嗎?但是追求名利是有條件限制的:天賦、努力和運氣,缺一不可,缺了一樣,追求的過程就變成痛苦,只有當(dāng)追求的過程也是快樂的時候,才應(yīng)當(dāng)追求,而如果這一過程確實是快樂的,那么它與追求快樂的人生目標(biāo)也就不矛盾了。
第三,快樂有高下之分。按照馬斯洛的需求五層次理論,生存和安全需求的滿 足只帶來低下的快樂,歸屬和尊敬的滿足帶來中等程度的快樂,自我實現(xiàn)需求的 滿足則帶來高尚的快樂,甚至是他所謂“高峰體驗”。所以,把人生的目標(biāo)確定為精神的愉悅也不是一個很低的目標(biāo)。
最后,無論是否快樂,一個人的生命從宏觀角度看是無意義的。既然無意義,那么怎么過也是一輩子。與其在痛苦中煎熬一輩子,不如選擇一個快樂的人生。 (摘自《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