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霖
若不是走到近前,很難在茫茫蒼蒼的林海中發(fā)現(xiàn)丹霞赤壁的芒玉峽谷。山河縱橫的云南,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峽谷最多的省份之一,深達二三千米,長達數(shù)百公里的怒江、金沙江、瀾滄江大峽谷排名世界峽谷前列,而地處滇西南無量山區(qū)的芒玉峽谷,400多米的深度,7公里的長度,似乎很難在那些峽谷巨人中排上號。但這座微型而又不失壯麗,亞熱帶叢林與丹霞地貌完美結(jié)合的峽谷,總能讓每一個到訪者感到驚奇,在山水、云霧、奇松、怪石中找到自然的奇趣。
站在海拔1492米的大尖山的頂上望下去,淡淡的云霧從茂密的思茅松林中飄蕩出來,芒玉峽谷仿佛幻景一般,若隱若現(xiàn)。遠處的山巒如墨如黛,只在云中起伏,綠色的原野和河流似乎懸于天上,在云霧的邊緣驟然跌落,沒入林海之中,隱約可見一條河流蜿蜒于森林的縫隙,在峽谷中盤旋。
朝陽照亮了整座山林,我們沿著石砌的小道,在奇松與怪石構(gòu)成的巖壁中一路向下。巨大的丹霞石呈現(xiàn)出奇異的景象,有的石頭表面猶如烏龜殼;有的石頭好似從中裂開,而人正好可從中通過;有的石頭在風(fēng)水剝蝕萬年以后變幻出各種形象,似人、似佛或者叫不出名的動物;數(shù)十米高,無從攀登的石柱巍然聳立,頂上卻平平坦坦,相傳上古時有仙人在此石上曬銀,因此得名“仙人曬銀石”……樹木與石頭緊密相依,樹包石、石包樹,裸露的樹根從石中掙扎而出,彎彎曲曲地把石包裹起來,仿佛一對情人,樹枯石爛,永不分離。隨著海拔的下降,樹木也在變化著,高處是思茅松,到了低處取而代之的是熱帶常綠闊葉的細葉榕、黃梨樹以及眾多灌木、茶花、杜鵑、蘭花……3000多萬年前,在這里還生長羞世界茶葉的始祖“寬葉木蘭”,化石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景谷是茶葉的發(fā)源地。
一個多小時以后,我們終于到了峽谷的底部,河水發(fā)出的聲響透過密林傳來。很快一座吊橋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橋下亂石密布,湍急的水流從石上跳躍而下,發(fā)出奇怪的聲響。由于是旱季,大大小小猶如石窩、石缸的窟窿遍布在河床上,酷似女人的玉門,玉門內(nèi)蓄著一汪春水。芒玉峽谷因此而得名,芒玉者,傣語意為女人的生殖器。兩側(cè)的巖壁上還有10多條高低不一的瀑布,巨瀑雄壯,細瀑靜謐。
過河以后,進入了真正的熱帶雨林。上午積蓄的云氣到了下午變成雨水,籠罩了峽谷和山林。雨林的奇特在這時顯示了出來,層層疊疊的寬大樹葉把林中遮蓋得不見天日,雨水打在上面,淅瀝作響;而林中的溪流也發(fā)出澎湃的聲音,但我們卻沒有看見水,雖然天上地下都是水的音樂。待到鳥鳴蛙揚,雨停了,雨林中也恢復(fù)了生命的活力,偶爾一滴水珠穿透了叢林,從樹葉上滾落下來,讓人有了下雨的感覺。兩個多小時,我們經(jīng)歷了3場雨聲,直到走出峽谷,才看見滿山的林木被雨水沖刷后的晶瑩剔透。
芒玉峽谷的谷口有一座古橋,茶馬古道從這里經(jīng)過。千百年來,多少馬幫從這里經(jīng)過,但對粗獷的趕馬人來說,芒玉峽谷只是他們旅途中的短暫一瞥。也許他們看多了“三江并流”的那些大峽谷,也許他們忙于趕路謀生,沒有人關(guān)注這里的密林中隱藏著什么樣的風(fēng)景。芒玉峽谷如果按照評定一座峽谷的標準一一長度、深度、寬度來說,并不算什么。但對峽谷的美來說,石、樹、水、云,卻具備了媲美那些大峽谷的標準,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