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盛
【摘要】本文論述了教師采用先學后教的方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先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一個主動發(fā)現化學奧秘的機會,高效地學習化學新知識,積極探究化學實驗,認真完成化學練習,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讓化學學習充滿樂趣,提高學生化學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化學 先學后教
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A-0034-01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展開?!跋葘W后教”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被越來越多的師生接受。初三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自學能力,普遍對自主學習比較感興趣,而且初三化學的內容相對簡單、易懂,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先,教師精講點撥在后,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學生先閱讀教材內容,教師后精講關鍵點
初中化學中包含著很多基礎性的概念、定義、定律等,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基礎。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課,他們對各種各樣的基礎知識比較陌生,但卻充滿了好奇,他們迫切想學好這些知識。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先學后教的形式,讓學生先自行閱讀教材內容,嘗試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去理解這些新的知識,然后教師再講解知識的關鍵點,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認知。
例如,在學習“燃燒和滅火”的內容時,考慮到學生對燃燒和滅火也積累了一些生活常識,所以教師先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閱讀教材內容,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再組織學生交流討論通過閱讀教材有什么收獲,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學生說知道了“物質燃燒的條件是有可燃物、達到一定溫度和與空氣接觸”;有的說了解了“緩慢氧化的現象,并且知道了緩慢氧化與燃燒一樣都屬于氧化反應”;還有學生說知道了“滅火的原理及滅火方式有很多種,要根據著火的材料來選擇適合的滅火方式”。之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強調了“燃燒的條件是: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達到著火點,并且由此推理出滅火的原理有:除掉可燃物,隔絕氧氣(或空氣),降溫至著火點以下?!边@樣,通過先行自學,再加上教師的精彩講解,學生形成了對化學教材內容的全面、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二、學生先熟悉化學實驗,教師后指導問題點
學生們對于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通常都具有比較濃厚的探究興趣。在組織學生開展化學實驗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自主學習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和實驗原理的時間,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對即將進行的化學實驗的相關信息進行全面透徹地了解,然后教師再對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進行強調,增強化學實驗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實驗室制取氧氣”實驗時,教師先讓學生熟悉整個實驗的目的、內容,掌握實驗的步驟。學生通過自學,了解此次實驗的目的就是制取和收集氧氣,實驗的原理就是通過加熱高錳酸鉀來制取氧氣,用到的實驗藥品、器材有:高錳酸鉀、水、木炭、鐵架臺、大試管、導管、集氣瓶、水槽等。之后,教師再強調實驗的步驟和問題:“這個實驗需要按照查、裝、定、點、收、息的步驟,注意大試管口要塞一團棉花,試管口要略下傾,試管的預熱、剛開始有氣泡不收集,先移導管再熄燈。”讓學生注意到實驗的注意事項,進而高效地完成化學實驗。
三、學生先完成練習題目,教師后點撥知識點
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適量的習題練習是鞏固學生化學知識的有效方式,也是拓展化學學習內容的良好載體。在組織學生進行化學習題訓練時,教師先讓學生獨立學習,思考完成習題,然后再進行點撥和精講,幫助學生梳理、分析解題思路,讓學生全面掌握解題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提高化學習題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了酸、堿、鹽的知識之后,教師出了一道典型的題目:如何分離FeCl3、NaCl、BaSO4三種固體。學生通過觀察這三種物質,發(fā)現其中BaSO4是不溶解于水,其他兩種物質溶于水;FeCl3可以與NaOH反應生成Fe(OH)3是固體,可以沉淀出來,再加入鹽酸就可以還原成為FeCl3,這樣就把三種物質分離了。在學生給出答案后,教師點撥:“像這類分離物質的題目就是利用物質反應后產生沉淀的特點,注意在選用試劑時要確保不能引入新物質。”這樣,學生不但懂得了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和解題的依據,還明白了解這一類題目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提高了自身的解題能力。
先學后教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讓學生充分體驗了學習化學的成就感,增強了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高效地實現了教學目標。教師在組織學生通過“先學后教”的方式學習化學時,應做到靈活應變,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恰當地點撥,科學地指導,讓學生愛上化學。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