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虎
“下凡肉”是老虎在山東聊城臨清所嘗。而“佛跳墻”則是自福建福州品味。一南一北,不同的美食,卻能引得神仙下凡和僧人跳墻,那滋味當然是絕佳的。
吃“下凡肉”是老虎作為美食顧問陪央視拍《運河味道》之時,在臨清賓館,賓館曹總和聊城烹?yún)f(xié)王金福會長與老虎小酌時特意上的下酒菜。
老王告訴老虎,下凡肉最正宗的當屬臨清劉垓子鎮(zhèn)尹閣村,據(jù)說從清朝至今,已經(jīng)上百年了。最出名的“豬尿(sui)泡肉”,就是用豬的膀胱也叫小肚來做外皮灌制,類似香腸腸衣之用。
新鮮豬膀胱用鹽抓過,去油脂,清水反復清洗,去其異味。肥瘦適中紅白相間的豬肉,切成肉片,加蔥姜調(diào)配料攪拌至上勁,灌入小肚之內(nèi)然后用簽子別上封口。用老湯慢火煮燉,袁枚《隨園食單》曰“快火粥、慢火肉”,所以下凡肉最大的奧秘就在于這老湯和燉煮的火候。
肉煮好后,撈出晾干,點燃木屑,煮好的下凡肉放置其上,慢火慢熏,須臾,煙霧繚繞中,宛如在仙境。熏醬好的下凡肉,呈暗紅棕褐之色,油光滑潤。嗅之香氣撲鼻,嘗之,熏香濃郁,肉香且糯,肥而不膩,好吃至極。從制作之法來看,“下凡肉”和北方典型熟肉制品“松仁小肚”近乎一致,“松仁小肚”源自于“下凡肉”或未可知。
而“佛跳墻”則是老虎去福州拍美食紀錄片《搜鮮記》時,在和諧苑,由福建省烹飪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烹飪大師林量親手所做。匯聚眾多極品原料,鮑魚、魚翅、瑤柱及刺參、干貝、魚肚及火腿等18種主料12種輔料,按照原料相生相克的層次壘放,猶如一場交響樂,你可以看到任何一種樂器,但是獲得的美妙卻非單單來自任何其中的一種。
煨燉“佛跳墻”講究儲香保味,用福州當?shù)匾环N叫“青紅”酒的黃酒壇裝壇后密封壇口,然后加蓋。旺火燒沸后用文火煨至成品。林大師這道“佛跳墻”,香飄四座,湯色濃郁,卻厚而不膩,送入口中,只覺得滿嘴奇香流動,反復盤旋。各原料互為滲透,味中有味,香氣濃郁卻又不失含蓄,湯汁濃郁鮮香偏偏層層分明!味蕾之上猶如梅花穿樁,翩翩起舞。忍不住大聲叫好。所謂“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边@已經(jīng)是美食的絕高境界。
“下凡肉”和“佛跳墻”皆美味。但老虎竊以為,下凡肉和佛跳墻還有不同,佛跳墻用的都是名貴食材,什么海參干貝鹿筋之類,匯集山珍海味,再加上高湯煨燉,想不引得“佛跳墻”都難。而所謂的下凡肉,其實就是豬的下貨,極其普通甚至是過去棄之的食材,卻通過烹飪讓肉香濃郁,引得“神仙下凡”,自然更貼近百姓生活一些。
老虎愚鈍,對于仙或佛,對于宗教,不敢妄言,有一個朋友所言老虎認為有些道理:佛倡四大皆空,道講清靜無為,宗教最大功能莫過于對生死的參悟,并將其善良美好的人生觀落于生命的當下??赐覆皇穷j靡,更應是一種達觀。給人快樂何嘗不是布施,佛祖釋迦牟尼與道祖老子都是悲天憫人的圣人。創(chuàng)教初始就用實證的法門,去解釋了人來世間的種種迷茫。
又說多了,老虎不是神仙,更無心參佛,只想在這凡間,走走嘗嘗,饕餮人間,所以不管是吃“下凡肉”還是“佛跳墻”,不用下凡也不用跳墻,但味蕾之上,不是神仙,快樂似神仙了!
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