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成
30年前,美國一家致力于心理研究的研究所,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36個就讀于不同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進入一間大會議室坐下后,研究人員對小朋友們說:“現(xiàn)在,老師給你們每個人都發(fā)一顆全世界最好吃的巧克力,就放在你們面前的桌子上。你們在這里靜靜地待著,如果兩個小時之后,你們既沒有起來走動,又沒有碰那顆巧克力,更沒有吃掉它,那么,老師就再多給你們一顆巧克力?!?/p>
研究人員事先在實驗室里放置了攝影頭,記錄這些小朋友面對巧克力誘惑時的不同反應。小朋友們以為老師不在場,十幾分鐘后,就有幾個小朋友開始忍耐不住,將巧克力拿起來聞了聞;接著,又有幾個小朋友將巧克力拿起來把玩一下又放回原位。其中一個小朋友甚至用手指舔一舔口水,再將手指伸上去沾一沾巧克力上的可可粉,然后再放進嘴里舔一舔;再后來,有一個小朋友終于禁不住誘惑,他不想再等待兩個小時,也不想痛苦忍耐,于是把整顆巧克力送進嘴里吃掉了。接下來,坐在他旁邊的小朋友們似乎也受到了強烈的刺激,他們的意志開始動搖,有27個小朋友向欲望投降,選擇盡情享用他們的巧克力。
漫長的兩個小時終于過去了。雖然有8個小朋友沒有吃巧克力,但其中只有3個小朋友通過了考驗:他們不但沒有起來走動,而且完全沒有碰過巧克力。
研究人員特別詢問了那3個小朋友:“為什么你們只是看著心愛的巧克力,能忍耐著既不動手又不動口,你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個小朋友回答:“因為我想多得到一顆巧克力,分給我的弟弟吃?!?/p>
第二個小朋友回答:“我希望多得到一顆巧克力給奶奶吃,因為奶奶生病了。”
第三個小朋友回答:“我很愛我的媽媽,我希望多得到一顆巧克力,跟媽媽一起吃。”
也就是說,這3個小朋友都是因為有目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所以才愿意忍耐。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研究人員們一致認為,這3個通過考驗的小朋友,將來的工作成就一定比其他小朋友高。
為了證實這一結(jié)論的正確性,該研究所保存了參與這次實驗的所有人的資料,決定30年后再對他們的收入進行回訪調(diào)查。2017年2月,該研究所對當年參與實驗,如今分散在不同城市、不同單位的32人(其中4人因各種原因未聯(lián)系上)的收入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年通過考驗的3個小朋友,雖然后來學歷不是最高的,但是他們的年收入比其他人高出了將近8700美元。結(jié)論表明:被研究對象的薪資差異,主要取決于個人的自制力、忍耐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企圖心這四項能力特質(zhì)。
你能夠禁得住放在眼前的巧克力的誘惑嗎?你能夠?qū)W⒂谀阍O(shè)定的工作目標而奮力拼搏嗎?如果你不想將來落于人后,就請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自制力、忍耐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企圖心這四項能力特質(zh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