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群
為了配合學校搞的讀書活動,我們高段語文教研組的黃老師上了一堂六年級的課外閱讀指導課。他定的主題是“尋求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效率——做讀書筆記”。
課是這樣上的:
(導入略)
師:讀書筆記的第一類是摘抄型。同學們平時都在做,誰來讀讀自己的摘抄?
生1:讀摘抄的優(yōu)美寫景語段。
生2:讀摘抄的一首小詩歌。
師:你們摘抄的都屬于文學類的好詞佳句,還有其他不一樣的摘抄嗎?
學生無反應。
師:歸納起來講,摘抄型可以分三大部分。一是文學類的好詞佳句,優(yōu)美語段;二是哲理類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三是其他方面的各類小知識,名人故事等等。
師:除了摘抄外,你們還做過哪些筆記呢?
學生無反應。
師:幻燈出示。
感想類人事現(xiàn)象聯(lián)系社會、生活、思想實際
師:關(guān)于人的感想,以《梅花魂》為例,我們可以這樣寫——“《梅花魂》這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一位身在海外卻仍念念不忘祖國的老人聯(lián)想到中國歷史上無數(shù)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的中國人。中華民族正因為有這樣一批鐵骨錚錚的民族脊梁才得以延續(xù),才得以振興,也必然會富強!”
師:關(guān)于事的感想,以《“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為例,我們可以這樣寫——(略)
師:以《大雪歌》為例,我們可以這樣談對現(xiàn)象的感想——(略)
師:不知同學們的讀書筆記中有沒有這樣片段?不妨拿出來交流一下。
一生讀對《三國演義》的一堆看法。(談了很多,感覺是以前寫過的一篇讀后感。)
師:還有嗎?
無學生再舉手。
步驟雷同,師講解下面兩種類型。
評價型思品性格學識技藝興趣愛好 提綱類歸納要點理清思路
期間學生還是沒有反應。
師:接下來,我們從課前發(fā)下的三篇文章(魯迅的《故鄉(xiāng)》、余秋雨的《黑白照片》、《三國演義》第三十回)挑兩篇,分別試寫讀書筆記,注意類型不能重復。
生閱讀并寫讀書筆記。
師:我們交流一下吧。
舉手要求發(fā)言的學生依舊不多。
生1摘抄了三國演義里的詩。
生2評價了趙子龍的英勇。
生3就《故鄉(xiāng)》里的“我”發(fā)表了感想。
生4摘抄了《黑白照片》里的富有哲理的話。
緊接著就下課了,時間已經(jīng)過去60分鐘。
【觀察分析】
整堂課的總體感覺是老師精心準備,學生無心聽講;老師講授示范很多,學生共鳴收獲很少。平時十分愛看書的學生在這節(jié)課外閱讀指導課上為什么會如此反應冷淡?問題出在哪里?
我談兩個想法。
首先,要不要上如此理性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我認為還是不上的好。
讀書應是一種自發(fā)自覺的學習行為,學生在過程中體驗到的是快樂,是滿足。不應是一種有過分的外在要求或者牽引下的讀書。對小學生來說,這樣會把讀書這本來很有意思的事變?yōu)闆]有意思的事,是好心辦壞事。
感想也好,評價也罷,都是有感于某人某事某現(xiàn)象,是一種不由自主,是一種不抒則不快。外在的引導作用不大的。
讀書應是感性的一件事,一進入理性的分析、歸納就會枯燥乏味,令人望而生畏。這堂課上教師把讀書筆記分為四大類十三小塊,然后一一示范,步步講解,的確講得很有道理。聽課的教師都感受、收獲頗多。但學生呢?他們的感受和老師一樣嗎?看著學生的表現(xiàn),只能說明老師的這四大類十三小塊把他們給嚇著了——記讀書筆記還有這么多講究???
我想,在小學階段,上課外閱讀指導課的目的還應是讓學生更愛讀書。在目前情況下,指導的重點不應是讓學生那么理性地去讀書,只有在學生有了十分深厚的知識文化沉淀后才可為之。
寫讀書筆記有利于對書的消化,但讀書的目的不是寫讀書筆記。試想,如果凡讀一本書都要寫一份讀書筆記,還有誰要讀書?包括我們自己。說這話的目的是——我們無論做什么,都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要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是必須的,但進行十分理性的“體貼入微”的指導是沒必要的。
其次,如果非要上關(guān)于做讀書筆記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怎么上?
基于黃老師的上課環(huán)節(jié):講解讀書筆記類型→示例示范→閱讀文章→寫讀書筆記→交流講評。從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fā),環(huán)節(jié)上是不是可以換成這樣:閱讀文章→自由寫讀書筆
記→交流→歸納讀書筆記類型。
兩者最大的區(qū)別是前者學生是被動地寫讀書筆記,吃力去套老師的要求。后者則是主動寫讀書筆記,輕松獲知有關(guān)讀書筆記類型知識。后者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水到渠成地點明學生寫的讀書筆記屬于哪個類型,不但不會有生硬枯燥的感覺反而會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哦,原來我寫的還是××型呢。
把先“歸納”再“感想”,換成先“感想”再“歸納”,更符合學生讀書的內(nèi)在規(guī)律,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
參考文獻:
[1]周春華.淺談如何引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11).
[2]王煒.讓讀書筆記成為有效閱讀的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0(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