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
全世界的重要作物大概有500種,其中250種都起源于中國,或者中國是起源地之一。也就是說,全世界重要作物一半都是從中國來的,或者中國是發(fā)源地之一。
中國作物的貢獻豐富了世界的飲食文化和食物結(jié)構(gòu),悄悄改變著世界。
大豆:拯救了日本飲食和美國土地沙化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三千年前《詩經(jīng)》中所說的“菽”就是今天的大豆。
現(xiàn)在大豆傳播到世界各地,影響很大,大豆傳出去時間比水稻晚,但是現(xiàn)在全世界吃大豆的人比吃水稻的人多。
中國人不僅僅傳播物種,更重要的是伴隨著物種傳播的,還有文化和技術(shù)。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把中國的大豆變豆腐的技法帶到日本。公元654年,隱元大師把壓制豆腐的方法傳入日本。沒有這些技術(shù),那大豆就還是大豆,既變不成豆?jié){也變不成豆腐。
豆腐的制作工藝,是大豆利用的一次革命性變革。大豆不僅被用來制造豆腐,也是醬油、味噌等調(diào)味料釀造的主要原料。
江戶時代,日本人鄙視肉食,豆腐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可以代替肉類的營養(yǎng)成分而大受歡迎。道遠和尚以豆制品為主要制作的“精進料理”,從此豆腐風行日本。
1765年,曾受雇于東印度公司的水手沙繆爾·布朗把大豆從中國帶回今喬治亞州種植,而推動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大豆生產(chǎn)國的關(guān)鍵人物是富蘭克林·哈瑞姆·金,他曾任美國農(nóng)業(yè)部土壤局局長。
美國西進運動開墾了大量土地,但是美國人對土地的消耗非常厲害。輪番種植作物,土地完全沒有休息的時間又不懂得施肥,造成土地肥力嚴重流失,導致后來耕種面積增大但產(chǎn)量下降。
富蘭克林·哈瑞姆·金1909年專門到中國考察,一是考察土地,二是考察肥料。學到了中國的大豆和其他作物輪作或間、混、套種,以豆促糧的寶貴經(jīng)驗。
于是從20年代開始,美國西部大農(nóng)場都開始廣泛種植大豆。
今天作為大豆產(chǎn)量第一的國家,大豆在美國不再是單純的糧食作物,甚至被用到了工業(yè)領(lǐng)域。福特汽車就利用大豆發(fā)泡材料用于汽車座椅的彈性坐墊和椅背中,將大豆油添加在汽車涂料中,極大降低了汽車制作過程中的石油消耗。
番薯:沒有福建人就沒有烤地瓜
番薯最有影響力的路線是從美洲傳入西歐,再到菲律賓,再到中國福建長樂。
從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國大陸以后,馬上就掀起了殖民的高潮,他1492年發(fā)現(xiàn)美洲,1493年,每年來往美國和歐洲的船只就有幾十上百艘,所有的美洲作物都是先傳入西歐的。
番薯就被西班牙人帶到了菲律賓。番薯非常適合在菲律賓種,反而在西歐不太適合,只有土豆才能適應(yīng)歐洲的高寒氣候,其他的像番薯、玉米,都不適合歐洲的氣候。
番薯到了菲律賓之后,這里的熱帶氣候讓番薯非常高產(chǎn),一年產(chǎn)個上千斤沒有問題,立馬解決了糧食問題,非常受當?shù)赝林说南矚g。所以,番薯一傳到東南亞,馬上就傳播開了,畢竟吃飽肚子解決了大問題。
當時在菲律賓有很多華僑,華僑陳振龍一看番薯在當?shù)胤N得又好又多,解決了糧食問題,想起老家福建,窮山惡水,大家都吃不飽,就把番薯偷偷帶回國,因為,當時西班牙當局禁止將物種帶出關(guān)。
陳振龍的兒子陳經(jīng)綸是一個監(jiān)生,他進諫當時的福建巡撫金學曾說明番薯的種種好處。金學曾怕被忽悠,于是自己試種了一下,發(fā)現(xiàn)番薯畝產(chǎn)很高,吃得飽,然后他就下令在福建全省推廣。明代的時候,福建番薯極大緩解了溫飽問題。
南瓜:能吃上南瓜得感謝哥倫布
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南瓜是外來的。對,南瓜真的不是“親生”的。南瓜源起于美洲,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之后,美洲南瓜被引進到歐洲,之后葡萄牙人到達印度,在東南亞建立殖民地。因為南瓜可長時間儲存,葡萄牙人就帶著南瓜遠洋航行到中國,南瓜很可能就先從廣東、福建的口岸登陸中國。
《清稗類鈔》云,“其種本出南番,故名南瓜”。有沒有發(fā)現(xiàn)勞動人民的智慧真的非常耿直,南方來的瓜就叫南瓜,西方來的瓜當然就是西瓜啦。但南瓜名字很多,多到還有一個截然相反的名字——北瓜。齊如山在《華北的農(nóng)村》中“北瓜”條目說:北瓜亦稱倭瓜,古人稱之為南瓜,鄉(xiāng)間則普通名曰北瓜。清代四川農(nóng)學家張宗法在《三農(nóng)記》中載:南人呼南瓜,北人呼北瓜。
在鴉片毒害人民的時代,國人曾有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吃了南瓜就不想抽煙了。南瓜可以治療鴉片煙癮,史料記載非常多,至少上百條,比如道光年間的《英德縣志》記載:“其白者加糖煮熟,可斷鴉片煙癮?!惫饩w年間的《曲陽縣志》也記載:“食南瓜與花藤能解罌粟毒?!钡降字委熈硕嗌偃耍瑓s沒有清晰的記錄。
現(xiàn)代人把南瓜做成南瓜糕、南瓜粥等等,這些吃法不是今天才發(fā)明的,在清代的時候就有,甚至清代的時候吃得更講究,還有南瓜肉拌蟹等高檔菜。中國人還有喜歡吃南瓜籽的傳統(tǒng),這是西方人不太吃的,包括日本人也不吃。
西瓜:林黛玉磕的都是西瓜籽
西瓜起源于非洲,從非洲經(jīng)過絲綢之路,先到蒙古地區(qū),再從蒙古進中原。因為它從西方傳入中國,于是叫做西瓜。
西瓜在中國留下許多古跡,可見西瓜是一直很受歡迎的水果。比如內(nèi)蒙古的敖漢旗出土一個西瓜壁畫,上面是一個遼代的大官坐著,下面有幾個侍女,端著幾個西瓜。遼代就有了西瓜壁畫,西瓜在五代的時候剛傳過來,就在內(nèi)蒙古敖漢旗發(fā)現(xiàn)了遺跡。湖北恩施有一個西瓜碑,在這個南宋的碑上記載著當時都有哪些西瓜品種。
西瓜剛傳入中國時的品種,并非我們今天見的西瓜。那時的西瓜籽特別大,瓤并不好吃,不像今天又甜又水潤。那會都沒有吃瓜群眾,只有吃西瓜籽群眾。
這個西瓜籽非常有意思。從西瓜傳入中國以來,西瓜籽的地位一直非常高,是國人的主流零食。還有歷史文獻記載,當時的人吃西瓜就要西瓜籽不要西瓜,把西瓜籽拿了,然后西瓜扔了,讓外國傳教士目瞪口呆。
至少從宋代開始,就已經(jīng)有吃西瓜籽的記載了。在清代之前,只要提到瓜籽,都是西瓜籽??础督鹌棵贰贰都t樓夢》,里面經(jīng)常會提到潘金蓮、林黛玉嗑瓜籽,此處吃的都是西瓜籽,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向日葵籽,現(xiàn)在流行吃的向日葵籽都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事了。
番茄:新中國之后,才炒了雞蛋
番茄傳入歐洲之后,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作為一種觀賞作物,當花看的,并不敢吃,畢竟經(jīng)驗是越鮮艷的果子越毒。在中國也是,番茄剛傳入的時候,也是作為觀賞植物,后面就被當成一個中藥材,看看有什么藥用作用,最后發(fā)現(xiàn)沒毒才發(fā)展到吃。
番茄在世界的歷史,包括在中國的歷史,并不長。中國人開始吃番茄,可能是20世紀的事了,估計是民國,民國之前恐怕都沒怎么吃。民國之后大家突然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好東西,又好吃,產(chǎn)量又高,就一擁而上。
今天大家特別喜歡吃的家常菜,西紅柿炒雞蛋,那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才有的菜,估計得五六十年代了,番茄才被發(fā)明出的一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