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穎
5月29日下午,一名男游客在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潛龍洞景區(qū)內三腳踢斷鐘乳石,踢斷的部分有30厘米左右。
相關專家表示,30厘米鐘乳石的形成至少要數萬年,被踢斷后,也很難恢復曾經的樣子。當時該男子已被處以500元罰款。此后,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公安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當事人張某作出行政拘留十日的處罰。
國家旅游局6月9日通報4起游客不文明行為,在景區(qū)野蠻踢斷鐘乳石、擅自攀爬巨蟒峰等4名游客被列入旅游“黑名單”。被國家旅游局列入黑名單的人,旅行社可拒絕為其提供服務,各旅游景點也可拒絕為其提供景區(qū)內的服務項目。腳踢鐘乳石的張某被列入名單的記錄年限為3年6個月。
對于名勝古跡的破壞事件歷年來屢屢見諸報端:2016年9月,“多情女驢友”在仙居國家公園的飯蒸巖上,作6米人物畫像向心儀之人示愛;2017年3月,杭州“斷橋殘雪”碑無故被潑灑紅油漆。
向斷橋殘雪石碑潑油漆的行為,屬故意毀損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文物,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
在實際處罰過程中,少有人因為損毀古跡、文物而入刑。2016年,一名游客在浙江衢州古城古建筑上潑機油,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6個月,處罰金1000元,這已是罕見的嚴懲個例。
我建議,對于損毀名勝古跡以及文物的行為,處罰應更重一些,該入刑則入刑,僅靠經濟手段威懾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