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可愛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陽光實驗學校)
“日積月累”是小學語文教材“語文園地”或“回顧·拓展”中的一個板塊,旨在通過精彩的語言材料,如古詩、成語、諺語、歇后語、名人名言等,來豐富學生的語言,使學生受到思想熏陶。
一、課堂掃描——難出新招,高耗低效
丁零零,下課鈴聲響起……
“同學們,今天請大家把《語文園地一》中的‘日積月累部分同桌互相背誦,然后默寫!”
“哎,怎么又是這個……”
這樣的對話,曾很多次出現(xiàn)在我的耳畔!
縱觀我們的課堂,對于“日積月累”的教學,現(xiàn)狀堪憂。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弱化”日積月累;(2)“僵化”日積月累;(3)“簡化”日積月累。
教師對“日積月累”的教學難出新招,學生對“日積月累”則是“審美疲勞”,高耗低效。那么,怎樣才能擺脫此類現(xiàn)象,讓“日積月累”的學習可品可賞、可觀可感、趣味盎然呢?
二、對策構建——巧用、活用、實用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對“日積月累”板塊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下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具體闡述。
策略一:花樣手段,巧用“積累”
(一)趣味背誦,讓積累輕松起來
對學生來說,機械記憶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我們?nèi)绻茇S富背誦的形式,會使積累重新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
【案例1】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園地四中的“日積月累”
這一部分內(nèi)容旨在引導學生積累和動物有關的成語,豐富語言。怎樣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有趣的積累呢?筆者在教學時分為以下幾個活動進行:
1.動物成語挑戰(zhàn)賽
規(guī)則:根據(jù)出示的成語,限時記憶。甲乙兩組隨機抽代表上來挑戰(zhàn),每說一個得一分,積分高者獲勝。
2.動物成語表演賽
規(guī)則:兩組同學任意派人分為表演方和猜謎方,表演方通過肢體語言形容所看到的成語,由猜謎方猜。表演者可以說話但是不能說出與猜測成語相同的字,底下的同學也不能提示,否則無效。每對一個得一分,積分高者獲勝。
3.頭腦風暴
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動物成語海報,還可以根據(jù)成語,繪上簡筆畫。
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是語言學習的必要條件和關鍵因素,把“理解—積累—運用”揉在一起,把難點分解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成語內(nèi)化,課后更無需再花精力去背誦和默寫了。
(二)背景引入,讓積累生動起來
“日積月累”中古詩詞占了較大的比重,有些詩詞對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引入作者及背景簡介可以幫助學生解除閱讀障礙。因此,在教學中,對詩人的背景、介紹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中的“日積月累”——《過故人莊》時,我先出示作者孟浩然的“名片”,引領學生走進詩人背后的故事,來個詩人身世大揭秘:孟浩然平生不得志,長期在故鄉(xiāng)居住,這也是他常寫反映農(nóng)村生活的“田園詩”的原因。然后,創(chuàng)設情境,在音樂聲中緩緩道:“一天,這位農(nóng)民朋友宰了雞,煮好了小米飯,邀請孟浩然到鄉(xiāng)下做客……”
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把作者、作品和寫作背景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更好地投入學習,積累變得生動、愉悅。
(三)創(chuàng)意活動,讓積累立體起來
我們還可以借助“日積月累”,開展各種各樣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如,將“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作為語言材料做成書簽、書法作品進行展示,或是將資料編成小報在全班交流。
記得在人教版六上冊的“日積月累”中出現(xiàn)了有關環(huán)保方面的宣傳語。于是,在教學時,我請學生當一次“小小環(huán)保家”,以此為主題,創(chuàng)作環(huán)保宣傳標語。學生興致勃勃,立馬參與進來,創(chuàng)作的標語也“精彩紛呈”:
“綠色,是世界上最美的顏色!”
“勿讓地球欲哭無淚!”
“青青家園,你我共創(chuàng)!”
的確,語言的積累,不僅僅是字詞句篇的積累,也是思想的積累、認識的積累。這樣的教學,使積累“立體”起來,不再是平面的,說教式的,而是真真正正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為學生服務的。
策略二:無痕融合,活用“積累”
在教學中,應該以單元學習主題提領,將“日積月累”與課文教學無痕融合。教師可以適當調整教學的順序,不拘一格,使“日積月累”的教學形式更具多樣化。
(一)與“課文”共舞
名人名言、詩句等是“日積月累”的???,孤立的教學顯得乏味,如果和課文教學進行融合,變化教學順序,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2】
內(nèi)容: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八中的“日積月累”
這單元“日積月累”中有三句有關科學發(fā)明的名言。當學習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學生感受到科技的發(fā)展使人們曾經(jīng)的“幻想”成真時,引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在閱讀的情境中,加深了對這句名言的理解,也推進了課文的深入閱讀。
當學習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科學家們因為鳥類和恐龍骨骼相似而提出兩者有親緣關系的假說,最終借助化石這一證據(jù)完善推論時,引入名言“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融合恰到好處,把準時機,深刻理解了科學“異想天開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實質。
“日積月累”中的詩句,不僅可以和課文緊密相融,改變教學的順序,為課文的學習帶去一些“小清新”和“小驚喜”,還能促進詩句的理解和體會,真是一舉三得。
(二)和“生活”牽手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語文學習來源于生活,也要回歸于生活。融合學習的主題,“日積月累”也可同生活相融合。以下僅以筆者課堂中的一例呈現(xiàn)。
【案例3】
內(nèi)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中的“日積月累”
四下冊第三單元主題為“大自然的啟示”,口語交際安排了學生介紹有關大自然啟示的資料。教學中,我將“日積月累”的內(nèi)容——天氣諺語,作為口語交際的材料,讓學生在閱讀諺語后,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我國民間廣為流傳各種有關天氣變化的諺語,蘊含著農(nóng)民的智慧。請你讀讀這幾則天氣諺語,生活中,你有類似的經(jīng)驗嗎?
生讀諺語后交流:
生1:爸爸打算在我家菜園種一些小瓜苗,可是,最近他特別忙,都沒有時間播種。我要好好勸勸他,千萬不要再拖了,因為“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師:哈哈,看來提醒爸爸播種,已經(jīng)迫在眉睫了!
生2:老師,諺語說“春霧風”,的確不錯!昨天早上大霧籠罩,中午的時候太陽就出來了,還起了風,吹在身上,渾身涼颼颼的。這天氣諺語可真準!
就在這樣良好的討論、交流氛圍中,學生暢所欲言。此類教學作為拓展和升華,和文本相交融,課堂其樂融融。
(三)同“練筆”結合
“日積月累”的積累,不能機械式的記憶,那樣就失去了語言運用的價值。教師在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鼓勵學生把積累的詞句運用于生活情境中,使這些沒有生命的詞句變得溫潤、靈動起來。
【案例4】
內(nèi)容: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中的“日積月累”
師:“王××是一個貪玩又不愛學習的小孩子,老師和爸爸媽媽可為他傷透了腦筋。請你寫一封信勸勸他,可以用上‘日積月累中相關的名言詩句,讓你的勸告信更有說服力?!?/p>
摘錄一個學生的小練筆:
王××:
你好!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蹦阋プ‖F(xiàn)在的光陰,努力學習,你知道古人說的一句話嗎?“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你可千萬不能再貪玩了,相信你,肯定會成為最好的自己!加油哦!
你是朋友:霍××
吳忠豪教授曾經(jīng)提出這樣的觀點:積累有兩類,一類是消極積累,一類是積極積累,其分水嶺在于是否能夠運用,因為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或運用于書面交流,或用于口頭交際。我想,上述案例中,能為運用而積累的語言是積極語言,能夠被學生長久儲存,最終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策略三:濃墨重彩,實用“積累”
(一)“未著墨處”再拓展
“恰似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日積月累”中諸多耐人尋味、意蘊深邃的詞語或詩句,我們可在誦讀的基礎上,對部分內(nèi)容進行拓展和延伸。
如,四上語文園地二中出現(xiàn)了“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蘭花盆里裝,三月桃花連十里……”隨著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句子獨特的表達方式。教師話語一轉,引導道:同學們,一年四季還有很多的花,請你用心思考,也學著作者的樣子來編一編。于是,就有了“三月杜鵑開遍山”“四月桃花笑紅臉”“八月菊花枝頭綻”等妙句。
又如,在學習五上冊“回顧·拓展二”中的“思鄉(xiāng)詩句”時,不要求一句句地理解,而是運用到情境中,想象詩人當時的心境,進行填空:
面對那一輪明月,詩人袁枚默念:
看到江南的梅花綻放,劉著思緒飛揚,他想:
啊,這就是濃濃的鄉(xiāng)愁??!
教師抓住這樣的契機,能收到不錯的效果。當然,很多時候,語言文字是一種模糊的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不作硬性要求。
(二)“淡墨之處”再開發(fā)
“日積月累”中的很多內(nèi)容往往只是一個領域的一部分,此時,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特點,在這些一筆帶過的淡墨之處做出大文章。
【案例5】
人教版四年級教材“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兩次有關自然景觀的對聯(lián),特別引人注目。其實,學習對聯(lián)對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并非易事,因為對聯(lián)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為常見。四年級的對聯(lián)學習是小學階段對聯(lián)學習的一個承接階段,從低段的“對對子”過渡到“對聯(lián)的認識”中,也為五年級園地中的對聯(lián)學習做好鋪墊。筆者以此為契機,嘗試創(chuàng)編了三堂微課——《初識對聯(lián)(一)》《初識對聯(lián)(二)》和《趣聯(lián)巧對》。讓積累彰顯實效!以下截取幾個微課鏡頭:
在三堂微課中,筆者抓住學生的未知處和興趣點,通過聽故事、看圖片等形式,使學生初步了解對聯(lián)的起源和發(fā)展,初步感知常用的幾種對聯(lián),知道對聯(lián)作為一種文學品類,已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在有趣的學習過程中,體味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語言文字的魅力。
在語文這片芳草園中,努力豐盈“日積月累”教學,“巧用、活用、實用”積累,相信,厚積定能薄發(fā)!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