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
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
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善小事攻難事。
彪炳千秋,樂觀向上,與時俱進,立志愿樹志向。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輕快熟稔的歌聲響起,又是一年五月,又是一年“五四”。
自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以來,已有98個春秋了,青年人伴隨著步履蹣跚的祖國母親一步步走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浪潮中,是青年人扛起了愛國救亡的大旗,于是有了萬千青年學子上街游行維護祖國權益,痛打賣國賊;在新中國成立后舉步維艱的困窘中,是青年人櫛風沐雨力圖改變一窮二白的中國,于是有了捐獻私有資產(chǎn)充為國有的民營企業(yè)家和歸國將自己奉獻給祖國的年輕知識分子;在改革開放的新浪潮中,是青年人下海經(jīng)商,他們敢闖敢拼。
“青年”一詞就起源于五四運動,這個詞也是一個年輕的詞。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青年無非是指20歲到30歲這個年齡階層。但是為何五四運動前未曾喚20歲到30歲者為青年呢?
五四運動前,中國的主要領導階層仍舊為舊的士大夫階層,官僚階層,資本主義階層等舊的、腐朽的社會階層。只有在五四運動后,中國新的年輕知識分子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新時代的引領者,才真正代表著青年人的出現(xiàn)和崛起。
在他們心中,民主和科學猶如火炬,指引著接受了新文化新教育的青年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上,他們有理想抱負,并為之堅守,故謂之青年!面對敵人,他們高昂頭顱,目眥盡裂,“鐵窗之苦算什么?國難當頭,拋頭顱,灑熱血也不懼”。在他們身上,五四精神就是不畏強敵,敢于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
國已富,民也要更強。昔日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至今仍響徹在我們耳旁,時時刻刻喚醒著一代代青年學子,激勵一代代青少年熱血澎湃,砥礪前行!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v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jié),這是屬于我們青少年的節(jié)日。我們在回憶和牢記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的青年先烈為我們做的一切的同時,也要再次挑起重擔,立志明德。發(fā)揮五四精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持去追尋“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中華富強之路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