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喜歡血拼的親們,還是遠離京東比較好……
4月19日,廣州警方打掉一個售假團伙,該團伙長期在京東經營兩個全球購店鋪和一個一號店店鋪。突擊打掉該團伙時,警方在該團伙窩藏的高檔別墅里,發(fā)現(xiàn)了大量COACH、MK男女式皮包、腰帶、雷朋眼鏡、阿瑪尼手表以及各種包裝袋,茶幾上散落著一堆尚未發(fā)貨的快遞單據(jù),發(fā)貨地點寫著“廣州保稅區(qū)”,但其實這些貨品的進貨地點是在東莞。
有消費者發(fā)現(xiàn),京東全球購coach好評榜前十中,該團伙經營的店鋪所售商品竟然就占了七個。而打假志愿者和警方聯(lián)手協(xié)力,證實好評榜TOP10中的另外3款商品也都是假貨,售假團伙最終分別在重慶和廣州落網。
其實這次警方查處京東售假店鋪并非新聞,畢竟京東自營和第三方平臺上一直假貨不斷。
從2012年以來的媒體報道中不難看出,京東平臺15個大類目下,13個已被爆出出現(xiàn)假貨,這些類目是:家用電器、手機、電腦、家具、化妝品、服裝、珠寶、鞋履、汽車用品、母嬰玩具、食品酒類、醫(yī)藥保健、圖書等。超過80%的類目存在假冒偽劣問題。
深陷假貨圍困的京東商城,如今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假貨輸出口。
為什么京東上假貨如此猖狂呢?
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恐怕是京東本身疏于監(jiān)管。媒體報道,京東店鋪入駐代辦業(yè)務已形成產業(yè),代辦商都已經明碼標價,“我們可以幫忙辦理入駐,收費幾千到幾萬不等?!?/p>
以此次出事的京東全球購為例,一位曾入駐過多家網絡平臺的店主透露,除了花錢通過代辦機構進駐京東全球購平臺,自己利用假證或者過期證件也能注冊成功,“都是人工審核,很容易混過去”。另一位代辦人則表示,他們與京東招商部門有對接與合作,只要2萬元左右就能幫商家入駐京東全球購平臺,即使資質條件不夠也不用擔心。
正是因為京東對入駐店鋪的審核機制如此漏洞百出,也導致了其他平臺打假端掉的售假團伙大量轉戰(zhàn)京東。據(jù)華西都市報報道,2015年,被阿里打假驅逐的售假商家中,有12家轉戰(zhàn)到了京東上,很多在京東出售的涉假商品信息和被阿里早年處罰清退的假貨高度相似,甚至就是同款。
當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電商市場,2016年網購交易規(guī)模預計超過20萬億。但是對于電商平臺而言,不能只顧著趁機收割紅利,而應該擔起起碼的社會責任。前段時間“像治理酒駕一樣打假”的倡議一出,隨即引爆社會輿論,假貨之禍,人人喊打,社會關注度可見一班。
對于幾近成為“假貨”代名詞的京東而言,在準備繼續(xù)收獲光鮮的財報數(shù)字之前,首先要做的,恐怕是對自家平臺上的假貨痛下殺手,還消費者一個放心的購物環(huán)境,否則,消費者還是會選擇用腳投票的,決然棄“假貨東”而去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