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如果說,在近幾年選擇一個可以讓你“一夜爆紅”的行業(yè),那么毫無疑問,答案只有一個:直播。
這幾年,我們見證了太多人通過直播這個行業(yè)實現了人生“逆轉”,走向人生巔峰。是的,“一夜爆紅”、“月入百萬”這些誘人的條件,驅使成千上萬的人懷著所謂的夢想,祈禱自己能夠成為“上帝的寵兒”,但是又有多少成功的呢?
隨著直播行業(yè)逐漸遇冷,受傷的那些“主播”也只是冰山中的一角,而那些掙扎于直播行業(yè)的“巨頭”卻成為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以映客為首的直播平臺面對用戶的流失,以及平臺之間激烈的斗爭,不得不到處尋求投資者的“關懷”,來做出應對。
2017年,5月宣亞國際發(fā)布公告稱,將收購直播平臺映客至少50%的股權,本次交易方式初步確定為全部采用現金的方式購買標的公司的股權。而映客也如愿以償的獲得了足夠的資本,來進行改革。
但上市時間還不足三個月的宣亞國際真的是映客的“良配”嗎?這次“曲線上市”能讓映客絕處逢生嗎?
趕上直播黃金期,映客身價暴漲幾十倍
近年來我國直播行業(yè)快速發(fā)展,成為了投資者眼中的新的“香餑餑”,于是不管不顧各種投資、燒錢直播平臺,造成了直播行業(yè)一片繁榮的假象。
映客成立于2015年3月,上線初期曾獲多米音樂500萬元天使投資;2015年11月,映客再次獲得賽富基金領投,金沙江創(chuàng)投、紫輝創(chuàng)投跟投的數千萬元的A輪投資;2015年12月,獲得昆侖萬維領投的8000萬人民幣A+輪投資。
2016年1月4日,昆侖萬維向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投資6800萬元,取得18%的股權。9月21日晚間,昆侖萬維公告,公司擬出售所持有的網絡直播平臺“映客”3%的股權,售價為2.1億元。依此可推算,在這9個月時間內,映客的估值經足足漲了17倍。
如此暴利的行業(yè),多少都會讓人“眼饞”,于是各種直播平臺如雨后春筍般蔓延開來,比如斗魚TV、熊貓TV、龍珠直播等。
尋得靠山的映客,還能翻身嘛
或許,我們只看到了直播行業(yè)多么的掙錢,卻忽略了其實直播行業(yè)也是最燒錢的,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直播平臺也很難周轉下去。
比如,騰訊旗下已囊括龍珠、斗魚、NOW直播、騰訊直播、企鵝直播、QQ空間直播等近十家直播平臺;阿里通過優(yōu)酷土豆延伸了泛娛樂領域直播,投資了來瘋直播、火貓直播;花椒直播有360和周鴻祎做靠山,一直播和微博互相綁定......而映客背后的賽富基金、金沙江創(chuàng)投、紫輝創(chuàng)投等多為創(chuàng)投資金。
單單是背后的靠山映客就已經落后太多,在加上剛剛收購映客的宣亞國際市值也僅為72億元,可想而知,直播行業(yè)的競爭是多么的激烈。
當然了,一個直播平臺堅持做下去,除了依靠雄厚的資金支持,還需要產品自身的特點來吸引用戶的使用,但是映客最近好像遇到了大麻煩,包括最近被蘋果商店下架的事件,使得映客深處輿論的漩渦,據獵豹智庫的2017一季度中國直播類APP排行榜顯示,映客已經從第一名跌至第四名。
所以,即使現在映客已經找到“金主”的資金支持,也不能懈怠,如何做出調整,在直播行業(yè)的下半場做出新意,才是首要任務,否則,想要翻身,是何等艱難。
直播行業(yè)遇冷,各大平臺岌岌可危
2016年被稱為中國的“網絡直播元年”,國內的移動直播平臺超過200家,其中拿到融資的公司在100家以上,“180天估值30億”、“直播用戶達到了3. 44 億,市場規(guī)模達高達 213 億元”、“千萬年薪主播”等新聞不斷爆出。
從去年12月起,隨著國家網信辦發(fā)布《互聯(lián)網直播服務管理規(guī)定》實施,對直播內容進行了嚴格把控,9個直播平臺被關閉,3萬賬號被封禁,直播流量驟然進入了衰退。12月,直播平臺的DAU僅僅為735萬,環(huán)比驟降了17.2%。
今年以來,直播行業(yè)更是進入殘酷的淘汰賽階段。年初至今,已有愛鬧直播、網聚直播、趣直播、微播、凸凸TV、等十余個平臺停業(yè)或宣布關閉。
2017年,隨著直播行業(yè)的紅利期已過,投資者也更加的冷靜跟審慎。而且隨著大批直播平臺“團滅”,整個行業(yè)正式進入洗牌期。據《2017中國直播行業(yè)生態(tài)報告》,還剩下的直播平臺數量或已低于100家。
寫在最后
2017年,這些直播平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問題:監(jiān)管加緊、內容同質化、刷單、燒錢、用戶留存日漸困難、盈利遙遙無期……
隨著直播紅利期已過,行業(yè)痛點依然如鯁在喉,不只是映客,包括所有的直播平臺面臨的問題只會越來越棘手,怎樣在絕境中生存,就看他們是如何應對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