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寄生蟲陽性患者四例分析

      2017-07-01 16:25:16陳士偉郭江梅
      浙江臨床醫(yī)學 2017年5期
      關鍵詞:惡性瘧蟯蟲瘧原蟲

      陳士偉 郭江梅?

      寄生蟲陽性患者四例分析

      陳士偉 郭江梅?

      寄生蟲是一類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病原體。我國經過長期有效防治,人群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趨勢,2006~2013年監(jiān)測期間,土源性線蟲病國家級監(jiān)測點人群感染率從20.88%下降至3.12%[1]。寄生蟲成蟲或寄生蟲卵作為形態(tài)學檢驗的一部分,手工操作為主,費時費力,尤其是通過糞便查找蟲卵的工作,隨意應付現象嚴重,加之有經驗能準確識別寄生蟲成蟲和蟲卵的檢驗人員較少,實際檢出率極低,導致寄生蟲感染者未能得到及時的診斷,經常輾轉求醫(yī),病因難定。本文對4例寄生蟲檢出陽性患者的患者資料進行回顧分析,以加強醫(yī)學檢驗人員學習寄生蟲專業(yè)知識的必要性。

      1 臨床資料

      病例1 患者,男,48歲。2010年1月18日收住神經內科病區(qū),反復發(fā)熱,伴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一直查尋病因。血常規(guī)結果:WBC5.2×109/L,白細胞分類N66%,L27%,M6%,E1%;HB69g/L;PLT 81×109/L。貧血嚴重,血小板偏低。復查多次血常規(guī),檢測數據無大差異。臨床要求查找瘧原蟲。此時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蚊蟲稀少,檢驗人員主觀認為不可能查到瘧原蟲;又因長時間無診斷此類患者的經驗,對瘧原蟲的形態(tài)認識模糊。該患者經多次反復檢驗,多名檢驗人員接檢,無果,后經一名有經驗人員重新制片、染色、鏡檢后發(fā)現:血膜上除觀察到正常血細胞外,還存在其他有形成分,主要有兩種形態(tài):(1)紅細胞內形似指環(huán)狀物,一個或兩個。(2)形似新月或香蕉狀物(見圖1)。其形態(tài)符合惡性瘧小滋養(yǎng)和配子體特點,考慮為惡性瘧原蟲感染。復檢陰性標本,存在漏檢情況。惡性瘧原蟲配子體在外周血中出現較晚,常在原蟲血癥后7~11d出現[3]。后經了解,該患者為非洲務工春節(jié)返鄉(xiāng)人員,上報,確診。

      圖1 惡性瘧疾小滋養(yǎng)體和配子體(×1000)

      病例2 患者,男,38歲。2013年8月2日收住呼吸科。血常規(guī)結果:WBC6.5×109/L,HB100g/L;PLT 52×109/ L。輕度貧血,血小板低。普通薄血涂片,姬氏染色,油鏡下觀察,除正常血細胞外,還出現其他的有形成分(見圖2),初步判定為瘧原蟲,但不明確屬于哪一種瘧原蟲。該例瘧原蟲,形態(tài)多異,歸納主要有以下幾種:(1)紅細胞內環(huán)狀體,多為一個。(2)寬帶狀的大滋養(yǎng)體。(3)6~8個排成環(huán)狀的成熟裂殖體。(4)接近紅細胞大小,圓形,胞質豐富,紫紅色核的配子體。寄生的紅細胞變化不明顯。查閱瘧原蟲的相關資料,以上形態(tài),符合三日瘧原蟲的特點。而我國三日瘧原蟲少見[2],如不熟悉其各期的形態(tài)特點易錯判。經了解,該患者為出國返鄉(xiāng)人員。上報,確診。

      圖2 三日瘧大滋養(yǎng)體、成熟裂殖體、配子體(×1000)

      病例3 患者,女,年齡31歲,門診就診。因大便后發(fā)現白色線頭狀生物附著,于2013年8月24日來本院就診。送檢時白色線頭狀生物尚有動力,1cm左右。在做大便常規(guī)涂片鏡下觀察中,發(fā)現蟲體內充滿蟲卵,蟲體動力由強至弱,繼而涂片中出現蟲卵,數量較多。觀察蟲卵,其形態(tài)一側偏平、一側隆起(見圖3),該形態(tài)符合蟯蟲卵的特點,成蟲應為蟯蟲雌蟲。如此密集的蟲卵,且來自成年人,較少見。

      圖3 蟯蟲蟲卵(×400)

      病例4 患者,女,60歲。本市郊區(qū)菜農。因胃腸道不適,并在不同醫(yī)院住院多次,未能消除癥狀。于2015年9月10日感覺腹痛來本院就診。醫(yī)囑大便常規(guī)檢查。觀察送檢大便,顏色性狀未見異常,生理鹽水涂片,鏡檢,發(fā)現受精蛔蟲卵、鉤蟲卵和未受精蛔蟲卵,甚至同一視野出現蛔蟲卵和鉤蟲卵并存現象(見圖4),為蛔蟲、鉤蟲混合感染的患者。土源性線蟲感染率已明顯下降,混合感染患者更少。出現合并感染較常見的一般是蛔蟲、鞭蟲兩種蟲體[3],蛔蟲與鉤蟲合并感染較為少見。該患者自稱每次住院期間,均留取大便經歷,但均為正常結果。對癥治療后,患者自訴有蟲體排出,再復查大便,未見蟲卵,患者癥狀消除,病愈。

      圖4 蛔蟲卵、鉤蟲卵(×400)

      2 討論

      瘧疾曾在我國廣泛流行,近20年來得到較好的控制[4]。但隨著居民出國旅游和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近年來我國輸入性瘧疾患者逐年增加。輸入性患者中以輸入性惡性瘧病死率最高。盡早查明原因,對惡性瘧原蟲患者尤為重要。輸入性三日瘧患者占我國三日瘧患者的87.3%[5]。檢驗人員不能因非發(fā)生地域,非流行季節(jié),在未了解患者既往史,主觀上先行否定,疏于查找,造成漏檢。本資料中,1例為惡性瘧,也是輸入性瘧疾最多見的一種;1例為三日瘧,2例患者均有血小板減少,有學者指出血小板減少是瘧疾發(fā)病的標志之一[6],研究主要針對間日瘧及惡性瘧。三日瘧是否也有類似的病理變化,待考證。

      瘧原蟲在外周血中形態(tài)多樣,檢驗人員對其形態(tài)普遍認識不足。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有4種,4種瘧原蟲在發(fā)育各期的形態(tài)又各有不同,被寄生紅細胞的形態(tài)也因瘧原蟲的種類而不同。熟悉4種瘧原蟲的特點,才能準確分辨種類。如病例1,外周血一般只見小滋養(yǎng)體/環(huán)狀體及配子體,配子體形態(tài)獨特,與其他三種瘧原蟲區(qū)別明顯;其次惡性瘧患者外周血難見大滋養(yǎng)體和裂殖體,因惡性瘧原蟲此階段的蟲體主要集中在內臟毛細血管中,這是惡性瘧有別與其他瘧疾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此外,惡性瘧的發(fā)熱閾值較高,原蟲數量可達500~1300個/μl血[2]。因此,相比其他瘧疾,惡性瘧患者的血涂片可能見到數量較多的蟲體。而病例2,三日瘧患者,雖然少見,但只要熟悉其各期特點,也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蟯蟲的感染者,多見于兒童。各個年齡群也均可感染,病例4為成年人。蟯蟲在腸內溫度和低氧環(huán)境中,一般不排卵或僅產較少蟲卵,僅以大便涂片找蟯蟲卵,檢出可能性極低。雌雄交配后,雄蟲死亡排出體外,雌蟲子宮內充滿蟲卵,據查一條雌蟯蟲子宮內可能存在5000~17000個的蟲卵數。蟯蟲與其他寄生蟲的不同點,其感染率與國家或地區(qū)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無密切聯(lián)系,即使在發(fā)達國家蟯蟲也較常見,且感染率一般是城市高于農村[2]。因此,即使城鎮(zhèn)化,經濟大發(fā)展,檢驗人員仍需掌握蟯蟲成蟲及蟲卵的檢驗技術。

      蛔蟲是一種最常見的人體消化道寄生蟲,無論是成蟲還是蟲卵熟悉度均較高。蛔蟲產卵量大,每條雌蛔蟲日排出的蟲卵約為24萬個[3],蛔蟲感染者大便查找蛔蟲卵比較容易。鉤蟲產卵量遠低于蛔蟲,十二指腸鉤蟲日均產卵約為1~3萬,美洲鉤蟲約為0.5~1萬[3]。因此,蛔蟲卵易檢出,而鉤蟲因排卵量較少不易檢出。混合感染的患者,檢驗人員在發(fā)現蛔蟲卵后,易疏忽繼續(xù)查找。對于輕度感染者易漏診。分析漏診或誤診的原因,作者認為:(1)是寄生蟲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檢驗人員以為寄生蟲已少見,不再重視這方面的學習,學術會上有些專家,也提到是否有必要花大精力用在查找寄生蟲的工作上,比如大便涂片。(2)檢驗人員對寄生蟲理論知識缺乏,實踐經驗不夠,出現陽性病例,也難發(fā)現,難判斷。(3)專業(yè)學習氛圍不濃,醫(yī)療機構檢驗人員主動學習寄生蟲相關知識的意愿低。

      從患者血液、體液或排泄物中,檢出寄生蟲成蟲或蟲卵,是診斷患者感染寄生蟲的金標準。因此,實驗室檢出寄生蟲或寄生蟲卵,并能準確判斷寄生蟲種類,對寄生蟲感染者的治療,至關重要。不同種類的寄生蟲感染者,依據不同癥狀表現,至不同的臨床科室就診,如檢驗者不能及時發(fā)現病原體,會貽誤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檢驗人員不可放松對寄生蟲形態(tài)學知識的學習。

      [1] 陳穎丹, 臧煒. 我國土源性線蟲病監(jiān)測現狀及今后監(jiān)測工作重點.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 2015, 27(2): 111.

      [2] 李雍龍. 人體寄生蟲學. 第七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

      [3] 曹勵民. 寄生蟲學檢驗. 第三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0.

      [4] Vitoria M, Granich R, Gilks CF, et al. The global fight against HIV/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Am J Clin Pathol, 2009, 131(6): 844-848.

      [5] 田睿, 徐惠芳, 朱小燕等. 全球瘧疾流行現狀及我國輸入性瘧疾疫情態(tài)勢分. 中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雜志, 2013, 36(6): 425-427.

      [6] Kumar A, Shashirekha M. Thrombocytopenia-an indicator of acute vivax malaria.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06, 49: 505-508.

      310014 杭州市兒童醫(yī)院(陳士偉)330006 江西省人民醫(yī)院(郭江梅)*通信作者

      猜你喜歡
      惡性瘧蟯蟲瘧原蟲
      外環(huán)境蟯蟲卵檢測時間與蟯蟲反復感染的關系
      研究揭示瘧原蟲對青蒿素的耐藥性機理
      瘧原蟲可“潛伏”血液數月
      科學導報(2020年69期)2020-11-09 03:38:44
      寶寶撓屁屁是蟯蟲感染嗎
      保健與生活(2019年5期)2019-08-01 06:31:38
      河南省首例輸入性諾氏瘧的診斷和分析
      類人猴瘧原蟲:另一種可能感染人類的靈長類瘧疾病原
      惡性瘧疾病案治療經驗分析總結
      成人闌尾蟯蟲病合并闌尾炎1例
      輸入性惡性瘧1例的分析
      ??谑兴搅⒂變簣@蟯蟲病感染現狀及監(jiān)護人員健康知識調查分析
      岳西县| 双辽市| 磴口县| 宽城| 保德县| 隆林| 安福县| 崇阳县| 桃源县| 新宁县| 嘉峪关市| 通化市| 全州县| 汉川市| 犍为县| 屏东市| 汶上县| 黄龙县| 赤壁市| 凤阳县| 张掖市| 固镇县| 锡林浩特市| 鄂托克前旗| 乌什县| 灵丘县| 河东区| 大冶市| 四川省| 湖南省| 蒙山县| 二连浩特市| 敖汉旗| 惠来县| 阳城县| 平阳县| 同德县| 金昌市| 灵宝市| 铜陵市|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