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文生
[摘 要]采煤方法是煤礦生產的核心組織方式。合理選擇采煤方法,必須結合生產實際,依靠科技進步,發(fā)展機械化、自動化、工藝操作控制程序化,從而實現(xiàn)安全、高產、高效、高采出率。
[關鍵詞]易燃煤層;綜放;采煤技術
中圖分類號:TD823.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8-0001-01
崔家溝煤礦屬陜西省監(jiān)獄局管理的重點煤礦,位于銅川市北38km處,井田位于銅川市金鎖鄉(xiāng)西北邊緣及耀州區(qū)杏樹坪和核桃峪地區(qū)。東西長約7km,南北寬約4km,井田面積為29.91km2。井田北東與玉華礦為鄰,東南以煤層露頭為界,西北、西南均以4-2煤層可采邊界線為界。崔家溝煤礦1958年建井,邊建設邊生產,逐步形成210萬t/a的生產能力。
礦井瓦斯絕對涌出量9.5m3/min(掘進)及28.55m3/min(采煤),采區(qū)正常涌水量m3/h。煤層自燃發(fā)火期一般3~6個月,最短24~28天。地質勘探期間,對4-2煤分層采樣,證明部分煤分層為易自燃煤層,發(fā)火期一般3~6個月,最短24~28天,試樣著火點286℃~339℃,深部上分層燃點降低值34℃~54℃,更易自燃。煤塵爆炸指數(shù)44.39%,有強炸性,煤質為弱粘結煤。
一、采煤方法的選擇
根據上述煤層賦存特點,可供選擇的采煤方法有兩種,一是傾斜分層采煤法,二是放頂煤采煤法。
眾所周知,傾斜分層采煤法,雖然技術比較成熟,煤炭的回收率高,但由于自動鋪網裝置和工藝技術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從而制約了綜采設備能力的發(fā)揮。需大量增加鋪網人員,工作面工序復雜、輔助作業(yè)時間增加,存在著工作面效率低、掘進率高、順槽維護費用高,開采下分層是,工作面端頭維護困難、事故多等諸多缺點,嚴重制約了工作面的高產高效。
綜采放頂煤是我國80年代初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新的采煤方法。由于它具有高產、高效、低耗等一系列優(yōu)點,近十年來,在我國得到了較迅速的推廣,成為實現(xiàn)我國煤礦高產、高效的主要途徑之一。
放頂煤采煤是在開采厚煤層時,沿煤層的底板或煤層某一厚度范圍內的底部布置一個采高為2~3m的采煤工作面,用綜合機械化方式進行回采,利用礦山壓力的作用或輔以松動爆破等方法,使頂煤破碎成散體后,由支架后方或上方的“放煤窗口”放出,并由刮板運輸機運出工作面。
崔家溝煤礦改擴建以前,一直采用傾斜分層采煤法,工作面裝備標準為炮采~高檔普采,實踐證明這種采煤方法存在著工作面效率低、掘進率高等問題。崔家溝煤礦屬高瓦斯礦井,煤層自燃發(fā)火,采空區(qū)煤層自燃一直是礦井安全生產的一大隱患,采用分層開采時,原設計三個分層,但是一般只能采兩個分層,第三個分層由于自燃發(fā)火,只能丟棄。崔家溝煤礦于90年代末期開始采用綜采放頂煤采煤方法,原設計綜采放頂煤工作面設計單產為0.75 Mt/a,實際突破了1.0 Mt/a,實現(xiàn)了高產高效,也很好的解決了分層開采自燃發(fā)火的隱患。
二、工作面主要設備配備及技術特征
1、液壓支架
ZZ5500-1.8/3.8型支架,高度1.8~3.8m,中心距1.5m,初撐力4322~4406KN,工作阻力5447~5552KN,支護強度84~87噸/m2(0.82~0.85Mpa)。
2、采煤機
MG200/500-WD型采煤機,截深600mm,滾筒直徑1.8m,牽引力620KN、牽引速度0~7.1m/min。
3、刮板運輸機及轉載機
SGZ800/630型刮板機,運輸能力1200t/h、SZZ764/200型轉載機一部。
4、泵站
MRB200/31.5型乳化液泵兩臺,額定壓力31.5Mpa,流量200L/min,1500L泵箱一臺。
5、破碎機
PCM-132型破碎機一臺。
6、皮帶機
DSP-1080/1000皮帶機,帶速2.5m/s,帶寬1000mm,運輸量630t/h。
三、綜采放頂煤回采工藝
1、落煤、進刀方式、割煤方式
根據采區(qū)內煤層賦存穩(wěn)定的情況及地質情況,結合實踐經驗和設備配備實際情況以及采煤工作面的具體情況,由采煤機自開缺口,往返割煤的同時,由螺旋滾筒將煤裝入刮板輸送機內,剩余浮煤在移溜時由鏟煤板裝入溜槽。采煤機往返一次割兩刀,進刀方式采用割三角煤工作面端部斜切進刀方式,如圖1。
2、移架
工作面液壓支架選擇單向連續(xù)式移架方式。支架沿采煤機牽引方向依次前移,移動步距等于截深。先降后移帶壓檫頂移架支護頂板,移架滯后割煤機3~5架進行追機作業(yè),頂板破碎處可跟機組進行超前支護,移架步距為0.6米。
3、移溜
移溜前工作面浮煤清理干凈,底板平整,并改掉臨時柱。移溜時,采用移溜器進行移溜。工作面每6米設一個移溜點,機頭機尾各設一個移溜點。移溜進度1.2米,由機頭向機尾,或由機尾向機頭,或由中間向兩端移溜,嚴禁由兩端向中間移溜。移溜點間距不得大于9米,移溜過程中,除移機頭機尾外不得停溜。移溜后要保持溜子平、直、穩(wěn)、牢,并要打好機頭、機尾壓柱。
4、放頂煤
放頂煤過程一般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通過移架使頂煤垮落、破碎,移架不破碎的可采取放炮等措施,使其破碎;第二階段是放煤,即把已破碎的頂煤最大限度的回收出來。放煤方式分為多輪順序均勻放煤、單輪間隔順序均勻放煤、單輪順序放煤,需要根據煤層賦存情況選擇,最佳的放煤方式是采出率高、含矸率低,而改進放煤工藝使之更合理,可以提高采出率、降低含矸率。
5、頂板管理
該面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正常生產時追機移架并打開護幫板維護煤墻。
四、高濃度粉塵的綜合防治
綜采放頂煤由于開采強度大、產塵塵源多、多塵量可高達(2000-5000)mg/m3,因而對塵毒的防治難度大。在生產中,由于高濃度粉塵使作業(yè)場所的勞動衛(wèi)生條件急劇惡化,嚴重地制約了這種采煤方法的推廣應用。高濃度粉塵的綜合防治的總體思路:一是減少粉塵的產生;二是要針對不同塵源的特點,采取防治措施。
1、綜放工作面煤層注水
煤層注水是國內外公認的減少粉塵產生的較好技術措施,尤其是對綜采放頂煤工作面,還具有軟化煤體(f>3的硬煤),減少跨落煤中的大塊,提高煤炭回收率的作用。但是,將一般在普通綜采面應用的煤層注水技術,應用在綜采放頂煤的厚煤層中,則達不到濕潤頂煤的作用,因此,對注水工藝必須作適當?shù)母倪M;再者,對孔隙率較低的難注水煤層,在工作面原始應力帶注水,水難以注入煤體,不容易達到理想要求,必須對注水工藝進行改進。
2、采煤機徑向霧屏及液壓支架探梁輔助噴霧降塵
在滾筒搖臂靠人行道一側設一組構成一弧形的噴嘴組,當噴霧時,在滾筒靠人行道一側形成一道徑向噴霧屏障。同時,在采煤機兩個端頭各設兩個噴嘴,在采煤過程中,作為第二道霧屏的延伸,起到控塵降塵的作用。這兩道噴霧屏障既可防止粉塵向人行道方向擴散,又可以起到降塵的作用。
3、液壓支架移架和放煤自動噴霧降塵
有針對性地采取以下技術措施:第一,采用一種自動噴霧控制閥,使液壓支架移架和放煤的噴霧降法與操縱液壓支架動作的液壓系統(tǒng)聯(lián)動,實現(xiàn)自動噴霧降塵;第二,在噴霧系統(tǒng)中增加一個組合五通閥,可以實現(xiàn)本架移架自動噴霧下風鄰架同時自動噴霧,可提高噴霧降塵效果。
參考文獻
[1] 錢平高,石平武.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