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云張舒劉美剛劉夢澤徐榮欽
(1.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武漢 430070;2.湖北省農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武漢 430070;3.湖北省仙桃市植保站 433000;4.湖北省孝感市植保站 432100)
水稻病蟲“一施多效”減量施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許艷云1張舒2劉美剛3劉夢澤4徐榮欽1
(1.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武漢 430070;2.湖北省農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武漢 430070;3.湖北省仙桃市植保站 433000;4.湖北省孝感市植保站 432100)
2015年~2016年,我省將“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研究與應用”列入省重點研發(fā)計劃(2016YFD0200807),同時列入湖北省農科院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2016-620-000-001-017)。為減少農藥用量,我們開展“水稻病蟲一施多效減量施藥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研究,即在水稻病蟲防治的關鍵時期,選擇合理高效低毒藥劑,達到多種病蟲同時兼治的效果,既減少農藥用量,又能控制病蟲危害。
地點:仙桃市、孝感
試驗設計:設9個小區(qū),3次重復,每個示范區(qū)1hm2,藥劑對照區(qū)1334m2,空白對照區(qū)300m2。
2.1 研究內容
探索以水稻生育期為節(jié)點的“一施多效”技術的可行性,為中稻病蟲害防控減量施藥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中稻病蟲害防控減量施藥的核心技術是“三改三減”,“三改”:一是改進防控理念,推進總體防控。防控對象由病蟲單體防控改變?yōu)橹卮蟛∠x總體防控,綜合應用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預防控制病蟲害,使病蟲害發(fā)生范圍減少、程度降低。二是改進防控時期,推進過程控制。根據病蟲預測預報,平衡單一病蟲防治適期,確定重大病蟲總體的防治時期,改變病蟲發(fā)生時段為中稻生育時段上重大病蟲總體的防治時期綜合施藥。三改進施藥技術,推進科學用藥。用好藥,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一藥多治,并合理添加噴霧增效助劑,促進農藥減量增效;用好械,推廣新型高效植保機械,降低飄移損失,提高噴霧對靶性,提高農藥利用率?!叭郎p”:一是減少施藥次數。應用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創(chuàng)建有利于作物生長、天敵保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的環(huán)境條件,預防控制病蟲發(fā)生,從而達到少用藥的目的。二是減少施藥劑量。在關鍵時期用藥、對癥用藥、用好藥、適量用藥,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劑量,把過量施用減下來。三是減少農藥流失。應用現代植保機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機械,減少農藥流失和浪費。
2.2 供試藥劑
a)200g/L氯蟲苯甲酰胺(康寬)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667m2用量10mL。
b)25%吡蚜酮(神約)懸浮劑,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防治稻飛虱,667m2用量20g。
c)32.5%苯甲·嘧菌酯(又勝)懸浮劑,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防治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667m2用量40g。
d)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連云港立本農藥化工有限公司。防治水稻稻瘟病,667m2用量100g。
2.3 對照藥劑
a)480g/L毒死蜱(樂斯本)乳油,美國陶氏益農公司。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667m2用量100g。
b)25%噻嗪酮(川珊靈TM)可濕性粉劑,江蘇灶星農化有限公司,防治稻飛虱,667m2用量40g。
c)500g/L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懸浮劑,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防治水稻紋枯病、稻瘟病,667m2用量100g。
d)24%井岡霉素A(菌刀)水劑,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667m2用量20g。
2.4 試驗示范作物
中稻(示范地主要栽培品種)
2.5 防治對象和施藥時間
防治對象為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第一次施藥時間水稻分蘗期,第二次施藥時間水稻孕穗期。
仙桃、孝感兩地針對水稻主要害蟲在綜合應用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預防控制的基礎上,根據病蟲預測預報,平衡單一病蟲防治適期,按照作物生育期進度確定重大病蟲總體的防治時期,根據病蟲發(fā)生種類和低毒高效農藥的防治對象,合理選用農藥,同時兼顧多種病蟲的防控技術試驗研究,結果如下:
以上試驗結果表明:在中稻整個生育期,前期在采取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基礎上,只用防治2次,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的防效分別達到了93.9%、96.9%、89.8%、81.6%。即在水稻分蘗期選用200g/L氯蟲苯甲酰胺(康寬)懸浮劑10mL/667m2+32.5%苯甲·嘧菌酯40g,對水45kg噴霧防治;在孕穗期選用200g/L氯蟲苯甲酰胺10mL+32.5%苯甲·嘧菌酯40g+25%吡蚜酮20g,對水45kg噴霧防治,田間稻瘟病和稻曲病發(fā)生較輕。
近5年,我們一直在水稻主產區(qū)不同縣(市、區(qū))開展水稻綠色防控技術的試驗示范。試驗表明:在合理配方施肥和科學管理田間農事操作的情況下,播種期采取藥劑拌種,從返青期開始燈光誘殺,6月中旬~9月下旬,可開展性誘劑誘殺,重點是二代二化螟、三代稻縱卷葉螟,同時在分裂期可選擇生物農藥BT16 000IU/mg蘇云金桿菌WP100g添加25%吡蚜酮20g防治二代二化螟、三代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可選用24%井岡霉素水劑40mL~60mL/667m2防治紋枯病、稻曲病,如果同時有稻瘟病發(fā)生,可選擇5%諾沃霉素可濕性粉劑100g~200g/667m2,或用枯草芽孢稈菌1000億活芽孢/g可濕性粉劑67g~100g/667m2防治。在中稻整個生育期,前期在采取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基礎上,如果病蟲發(fā)生較重,可適當選用高效低毒農藥防治,只用防治2次即可,即在水稻分蘗期選用200g/L氯蟲苯甲酰胺(康寬)懸浮劑10mL/667m2+32.5%苯甲·嘧菌酯40g,對水45kg噴霧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在孕穗期選用200g/L氯蟲苯甲酰胺10mL+32.5%苯甲·嘧菌酯40g+25%吡蚜酮20g,對水45kg噴霧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紋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和稻瘟病。
表1 試點地藥劑防治效果
S435.13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3-022-002
2017-02-15
許艷云(1965-),女,正高職高級農藝師,長期從事植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