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銅雀臺意象在唐詩中的流變

      2017-07-03 09:21孫京榮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意象詩人

      孫京榮

      唐代是詩的國度,也是詩歌取得全面成就的巔峰,更是詩歌意象生成的黃金時代。詩人大量創(chuàng)作以《銅雀臺》為題的詩。銅雀臺或作《銅雀妓》《銅雀怨》《雀臺怨》《雀臺悲》等,本屬樂府中的相和歌辭,后經南朝詩人發(fā)揮創(chuàng)造,至唐已成為樂府詩與文人詩中的典型詩歌意象之一,也是懷古詩的常見題材。關于唐詩中詠銅雀臺作品的數量,有人已進行了統(tǒng)計:“從今日存詩數量上看,《樂府詩集》收此類詩共28首,除6首南朝詩外,其余22首都為唐詩?!度圃姟烦?9原封不動保留了《樂府詩集》的22首,另有不少作品散見于諸家詩集,共計有35首?!边@些以銅雀臺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作,雖然數量較少,但都能借景生情、托物言志,表達詩人對史跡及前人的緬懷,寄托自身思想情感,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歷史意蘊與文化價值,并直接影響到了宋元時期的戲劇、平話及明清時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擬以唐代詩人筆下的銅雀臺意象為對象,重點考察和梳理各個時期唐人詩作的認識與評價、詠嘆與觀照,進而揭示其在內涵和藝術兩方面的流變歷程,并探索其在三國故事源流生成及傳播過程中的作用及影響,以祈教于方家。

      銅雀臺初名銅爵臺,修筑于漢獻帝劉協(xié)建安十五年(210年)冬,以彰顯曹操求賢若渴、唯才是舉的人才觀,是其雄霸事業(yè)的標志性建筑。整個建筑群前臨河洛,背倚漳水,俯瞰中原,氣勢磅礴。共筑銅雀、金鳳、玉龍三座,其中以銅雀最為壯觀。兩年后,曹操“還鄴。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皶r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辈茇А兜桥_賦序》云:“建安十七年春游西園,登銅雀臺,命余兄弟并作。”曹氏兄弟所作詩賦,皆極力鋪陳銅雀臺高大雄偉的壯觀氣勢,表達江山永固、功業(yè)永恒的豪情壯志。宋人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的按語云:

      銅雀臺在鄴城,建安十五年筑。其臺最高,上有屋一百二十間,連接榱棟,侵徹云漢。鑄大銅雀置于樓顛,舒翼奮尾,勢若飛動,因名為銅雀臺。

      而曹操在其臨終時留下的《遺令》,更表現(xiàn)出他對銅雀臺的格外重視與留戀情態(tài):

      吾有頭病,自先著幘。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葬于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臺,善待之。于臺堂上,安六尺床,下施帳,朝晡上酒脯糒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可見曹操生前對此極為喜愛,死后雖主張薄葬,但更希望能夠繼續(xù)享受這種歡樂。曹丕的樂府詩《臨高臺》,以雜言形式進行夸張描繪,可視為最早的專詠詩篇。其后,銅雀臺及其樂伎迅速進入六朝詩人的藝術視野,成為宮怨題材中的意象之一。單從詩題看,就有張正見、荀仲舉的《銅雀臺》;劉孝綽、江淹、何遜的《銅雀妓》;謝朓的《銅雀悲》《同謝諮議詠銅雀臺》等;涉及物象、人群和情感諸因素,并進一步向人性化方面拓展。一些詩立意高遠,詞旨深切。如謝朓詩中的“寂寂深松晚,寧知琴瑟悲”和“郁郁西陵樹,詎聞歌吹聲”等語,辭異而意同,俱隱含斥責曹操之意。有人認為:“南朝7首作品,具有開創(chuàng)之功,其關鍵意義有二:一是確立了‘人本的而非把人‘物化的‘宮怨主題,使銅雀臺獲得了最初的可貴身份;二是確立了后人寫作此類型詩時長期沿用的一些典型意象,如‘帳‘西陵樹(松)‘玉座等,這些意象使遙遠的痛苦凝聚成形,讀者通過它們進入銅雀妓的心靈世界?!辈懿俪踔杂靡哉故拘郯灾畾夂图ち覊褢训你~雀臺,在詩人所描寫的境界中角色已經發(fā)生了位移,君王讓位于樂伎,男性淡化而突出女性,臺閣隱退而人物為主。更重要的是,對銅雀臺妓悲慘結局的同情成為共識,表現(xiàn)為一種無可奈何的宮怨,而這種“怨”僅僅是一種“命運之怨,清一色只是為歌妓們唱出的人生悲歌,而對于造成此悲劇的禍首,毫無問責,可謂怨天而不尤人”。即便如此,這種從臺到人的意象轉換,畢竟給唐人后來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借鑒。

      初唐時期,詩壇未脫六朝余風,但也出現(xiàn)了新的氣象。高棅在《唐詩品匯·總敘》中指出:“貞觀、永徽之時,虞、魏諸公稍離舊習,王、楊、盧、駱因加美麗,劉希夷有閨帷之作,上官儀有婉媚之體,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龍以還,洎開元初,陳子昂古風雅正,李巨山文章宿老,沈、宋之新聲,蘇、張之大手筆,此初唐之漸盛也?!贝藭r,詩人筆下的銅雀臺意象,延續(xù)了悲愴憂怨的六朝遺聲,但其重心卻已明顯由怨天轉為尤人。隨著詠史懷古之作的進一步興起,詩人們更是開始重視銅雀臺上活動的人及其情感變化,體現(xiàn)對人性的終極關懷,彰顯以人為本的主題,突出對藝伎群體的關注同情和對專制君王薄情寡義的譏彈諷諭。在形式上雖多為古體,但音調和諧、句意流暢,情韻悠然。“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銅雀妓二首》云:

      金鳳鄰銅雀,漳河望鄴城。君王無處所,臺榭若平生。舞席紛何就,歌梁儼未傾。西陵松槚冷,誰見綺羅情。

      妾本深宮妓,層城閉九重。君王歡愛盡,歌舞為誰容。錦衾不復襞,羅衣誰再縫。高臺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前首鋪敘景象,抒發(fā)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之感;后者以“妾”代言,痛訴失寵宮妓的落寞苦悶和無聊情緒。悲傷中含怨懟之氣,抑郁里迸興亡之嘆。如泣如訴,真切感人。喬知之的《銅雀妓》則語帶譏諷、一語雙關:“空余歌舞地,猶是為君王。哀弦調已絕,艷曲不須長?!鄙騺缙诘摹躲~雀臺》面對“昔年分鼎地”,浮想聯(lián)翩,感慨萬端:“一旦雄圖盡,千秋遺令開。綺羅君不見,歌舞妾空來?!币浴岸鞴舱暮铀瑬|流無重回”作結,更有綿里藏針之意。沈德潛評道:“嘲笑魏武意,于言外見之?!笨芍^一語中的。

      與此同時,更多詩人則在創(chuàng)作中緊扣銅雀臺舞伎形象,力圖展示其豐富復雜的心靈世界,并借此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情。詩人們大膽想象與極力鋪陳,借古喻今,詠史感懷,或渲染建筑之銅駝荊棘,或描摹麗伎之身后凄涼,或抒發(fā)英雄凌云豪氣,或感喟自然人事變遷。在痛苦追憶中透閃著犀利的思索,詩酒豪情里隱含著無盡的蒼涼與落寞,歌聲樂舞反襯著麗姬美人的悲慘命運。這些女性形象與六朝詩作中的同類形象相較,更體現(xiàn)出一種個性和對自身悲劇命運的思考。如王適在《銅雀妓》詩中,就針對“日暮銅雀迥,秋深玉座清。蕭森松柏望,委郁綺羅情”提出了“君恩不再得,妾舞為誰輕”的質疑。而王無競的《銅雀臺》詩,面對“帳空蒼蒼,陵田紛漠漠。平生事已變,歌吹宛猶昨”的現(xiàn)實,喊出“妾怨在朝露,君恩豈中薄”的不平之聲,以無可奈何的“曲終淚橫落”作結,雖未觸及悲劇結局的實質,但詩中塑造的歌哭無端的麗人形象卻生動傳神,令人同情。情與景的交匯,古與今的轉換,在此展現(xiàn)出高超的藝術技巧。而在形象布局上,或并置,或對比,從時空兩個維度進行立體式的綜合描寫,更使古今交錯,物我一體,情景交融,既富有感染力,更突顯生動傳神。鄭愔的《銅雀妓》詩,則從舞妓親自登臨表演的角度,敘寫凄涼冷淡、風寒愁濃的景象:

      日斜漳浦望,風起鄴臺寒。玉座平生晚,金尊妓吹闌。舞余依帳泣,歌罷向陵看。蕭索松風暮,愁煙入井闌。

      詩中既有西垂落“日”,又有蕭颯晚“風”;既有眺“望”之惆悵,又有情“寒”之感觸;既有對往昔歌舞繁華盛景的想象,又有現(xiàn)實中無奈“向陵看”的愴傷。此景此情,都籠罩在日暮時分的“蕭索松風”和“愁煙”氛圍里,悲意四溢,語句典雅而又整飭,動靜結合,情景相融。

      至盛唐,對銅雀臺意象的表現(xiàn)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詩人們通過更深入的人文層面表現(xiàn)對歷史、社會與人生的綜合考量。這種變化,也給三國故事的孕育提供了更加豐腴的土壤和寬闊天地,使得正統(tǒng)文士與民間藝人能夠同步解讀歷史信息,共享咀嚼品味、解析透視過程中的藝術情感。一些詩人能夠大膽沖破藩籬,對史實進行新角度的探索認識,表現(xiàn)出難得的膽識與氣量。如李善之子李邕在《銅雀妓》中直接對曹氏進行辛辣諷諭:

      西陵望何及,弦管徒在茲。誰言死者樂,但令生者悲。丈夫有余志,兒女焉足私?擾擾多俗情,投跡互相師。直節(jié)豈感激,荒淫及凄其。潁水有許由,西山有伯夷。頌聲何寥寥,惟聞銅雀詩。君舉良未易,永為后代嗤。

      這種發(fā)聲雖屬個案,但影響卻不容低估。盛唐詩人的自信與自豪,使他們敢于對歷史上的人與事進行深刻大膽的客觀評說,造就了“詩”與“史”的交匯。大歷詩人劉長卿的《銅雀臺》詩,以“‘空‘悲二字為主線,突出了歡愛無常、富貴難保的悲哀”,吟唱出世事滄桑、盛衰難料的古今同悲:

      嬌愛更何日,高臺空數層。含啼映雙袖,不忍看西陵。漳河東流無復來,百花輦路為蒼苔。清樓月夜長寂寞,碧云日暮空徘徊。君不見鄴中萬事非昔時,古人不在今人悲。春風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舊宮路。宮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往來處。

      此詩雖屬早年之作,但旨意深刻,發(fā)人深省。大部分詩人的作品,宮怨色彩依然濃厚,傷感情緒滿紙皆是,如劉庭琦的《銅雀臺》、袁惲的《銅雀妓》、賈至的《銅雀臺》和皎然《銅雀妓》等。賈至的《銅雀臺》,在鋪敘“日暮銅臺靜,西陵鳥雀歸。撫弦心斷絕,聽管淚霏微。靈幾臨朝奠,空床卷夜衣”后,以“蒼蒼川上月,應照妾魂飛”作結,更覺氣魄宏大、景象寥廓,展現(xiàn)出厚重豪邁的不俗情調。皎然的《銅雀妓》則用七言絕句形式,將失去歡愛后的悲哀寫得婉轉優(yōu)雅:

      強開尊酒向陵看,憶得君王舊日歡。

      不覺馀歌悲自斷,非關艷曲轉聲難。

      首用“強”字,表達出對往日盛景的懷念留戀。后二句中因悲不自勝而無法歌唱的情態(tài),抑揚沉郁,栩栩傳神,“非關”二字,更是含蓄蘊藉、寓意深刻,頗耐尋味。

      經過安史之亂后的大唐王朝,由鼎盛漸趨衰微,引發(fā)詩人將目光更多聚焦于易觸及興衰感慨的人與事。銅雀臺也在一定意義上早已超越了僅為一座充滿霸氣與豪氣的儲秀高臺,而是成為歷史的見證和詩家淺斟低吟的不老話題,一個在空間漸行消失而在時間長河中難以湮沒的永恒符號。中晚唐的眾多詩人,對此意象的關注度空前提高。單從詩題來看:有以《銅雀臺》《悲銅雀臺》為題者,如李遠、薛能、汪遵、李咸用、胡曾、羅隱等;有以《銅雀妓》為題者,如劉商、朱放、歐陽詹、顧非熊、崔道融、吳燭、朱光弼等,李賀也有《追和何、謝銅雀妓》詩;有以《雀臺怨》為題者,如馬戴等。都是這種遺憾與喟嘆的傳達者,其中對女性悲劇命運的關注與同情,引人深思。尤其是李咸用的《銅雀臺》詩,更是從正面剖析樂妓人生悲劇的產生根源,并將批判矛頭直接對準了制造此類悲劇的罪魁禍首專制帝王:

      但見西陵慘明月,女妓無因更相悅。

      有虞曾不有遺言,滴盡湘妃眼中血。

      有人評論前二句“是對以往許多詩人營造出的銅雀妓對魏主的依戀感恩或楊貴妃、唐明皇式虛假愛情作出的一次總反動”,后二句“用舜帝和湘妃的典故,反襯出曹操臨終恃權逞欲之舉的毫無意義,是對專制暴政的辛辣諷刺和尖銳批判,同時也是對銅雀妓悲劇最深刻的同情和對人的求生存、求幸福權利的肯定和高揚,因而這首短短的七絕猶如一紙判決書,使拖延數個朝代的銅雀臺公案得到了歷史的公正審判,也為中晚唐銅雀臺詩的新變劃上了圓滿句號——這個句號充滿人性的光輝”。雖有拔高之嫌,但也道出了此詩在史識上的高明之處。朱放的《銅雀妓》詩:“恨唱歌聲咽,愁翻舞袖遲。西陵日欲暮,是妾斷腸時?!笔惆l(fā)悲情,自然蘊藉,也充滿了對女性的體恤之情。實際上,大多數詩人還是囿于傳統(tǒng)、老調重彈,缺乏新意。他們或撫今追昔,如馬戴《雀臺怨》、吳燭《銅雀妓》;或穿越場景,如崔道融《銅雀妓二首》、朱光弼《銅雀妓》,都表達了一種冷清凄涼、盛景不再的境況。銅雀臺與昔日的美艷伎、悅耳聲關聯(lián),而當今的荒涼寂寞則更易引發(fā)遐想;作為歷史載體的伎樂舞娘,自然就成為詩人們釋放其同情心的對象。如劉商《銅雀妓》云:

      魏主矜蛾眉,美人美于玉。高臺無晝夜,歌舞竟未足。盛色如轉圜,夕陽落深谷。仍令身歿后,尚縱平生欲。紅粉淚縱橫,調弦向空屋。舉頭君不在,惟見西陵木。玉輦豈再來,嬌鬟為誰綠。那堪秋風里,更舞陽春曲。曲罷情不勝,憑闌向西哭。臺邊生野草,來去罥羅縠。況復陵寢間,雙雙見麋鹿。

      語肖直白的率真訴說,讀來令人傷感、肝腸寸斷。生死離別之人生況味,充溢字里行間。

      羅隱《銅雀臺》詩,更是以代言體寫宮怨的佳作,其中飽含的嘲諷意味尤為明顯:

      強歌強舞竟難勝,花落花開淚滿膺。

      只合當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

      有人說:“結合羅隱人格觀之,實極有可能又是一首典型顯示作者遺民心態(tài)的絕望之詩?!倍_隱《鄴城》一名《銅雀臺》,詩云:“臺上年年掩翠蛾,臺前高樹夾漳河。英雄亦到分香處,能共常人較幾多?”劉永濟評道:“魏武遺令,頗纏綿死后之情,羅隱殆譏其非英雄氣概,故有三四句?!笨梢?,至晚唐詩人筆下,銅雀臺意象已經成為對曹操進行口誅筆伐的箭垛,對女性命運的同情和對奸臣狡詐的揭露成為共識。而至宋元,這種傾向則更積淀成為平話乃至小說的基調。薛能《銅雀臺》詩亦云:“魏帝當時銅雀臺,黃花深映棘叢開。人生富貴須回首,此地豈無歌舞來?!睉压旁伿?,以古鑒今,充滿對人生富貴功名的哲理思考,句式整飭,音節(jié)瀏亮,對偶工穩(wěn),雖稱不上佳作,但中規(guī)中矩,自然流暢,功力不凡,體現(xiàn)出近體詩的成熟。晚唐更是涌現(xiàn)出詠史組詩這一七言絕句的新形式,汪遵、胡曾等人都將銅雀臺意象納入其中,使之成為系列意象中的一環(huán)。

      值得注意的是,晚唐杜牧的《赤壁》雖屬典型的詠史懷古之作,但詩人借題發(fā)揮,對銅雀臺進行了合乎情理的想象。詩曰:“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弊髡哂晒艖?zhàn)場上遺留的一片“折戟”,引發(fā)對往昔戰(zhàn)爭場景及人事的無限想象,展露出其敏銳的藝術觸覺和非凡的史家膽識。后二句的大膽設問,尤其關系到對三國故事情節(jié)布局的組織闡釋。從詩人口吻可以看出,當時三國故事在流傳過程中已出現(xiàn)了普遍的虛構傾向,加之文人在創(chuàng)作中的浪漫想象夯實了本來無中生有的故事情節(jié),對講史中的“文”“史”分流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霸谶@里,詩人強調了一個偶然性因素往往可以決定歷史結果的走向。盡管杜牧所論,也是從一個方面而言,但他至少打破了歷史英雄論,從另外一個側面引發(fā)了人們對歷史的重新思考?!睆乃未鷮W者頻繁熱鬧的討論中,正說明銅雀臺意象及其意義的迅速發(fā)酵和擴散。

      唐代女性詩人的同題詩作只有3首,分別是程長文《銅雀臺怨》、張琰《銅雀臺》和梁瓊《銅雀臺》。詩作以女性心理為獨特視角,通過感同身受的深沉控訴以深化主題,拓展內涵,豐富情感容量,表現(xiàn)出批判與反思意識。如梁作云:“歌扇向陵開,齊行奠玉杯。舞時飛燕列,夢里片云來。月色空余恨,松聲莫更哀。誰憐未死妾,掩袂下銅臺?!鄙畛梁?,寄托遙深。

      唐代詩人對以三曹為首的建安風骨極為推崇,競相效法。銅雀臺作為曹操事業(yè)鼎盛的見證,理應是其雄霸氣概的象征,但卻成為感懷寄托的對象。其中所透露出的強烈的批判意識,已經對曹氏集團頗為不利。宋代以來,對曹魏父子的貶斥與丑化色彩愈來愈濃。宋人葛立方《韻語陽秋》卷第十九中指出:“銅雀伎,古人賦詠多矣?!何潢庂\險狠,盜有神器,實竊英雄之名,而臨死之日,乃遺令諸子,不忘于葬骨之地,又使伎人著銅雀臺上以歌舞其魂,亦可謂愚矣。東坡云:‘操以病亡,子孫滿前,而咿嚶涕泣,留連妾婦,分香賣履,區(qū)處衣物,平生奸偽,死見真性。真名言哉!”在歷史演義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中,諸葛亮正是通過對銅雀臺事的故意渲染,引入江東二喬,智激周瑜,不僅使情節(jié)復雜多變、妙趣橫生,同時進而污化了曹操形象,表現(xiàn)出強烈鮮明的尊劉貶曹傾向,對三國故事的敘述者、接受者和傳播者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

      綜上所述,唐人詩歌中銅雀臺意象的漸次演變,表面上看來雖是由“臺”這種自然物象向“伎”這類特定人群的轉變,實質上反映出的卻是整個詩歌創(chuàng)作在唐人手中的全面成熟。正是唐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使銅雀臺意象在深度、廣度和高度上都達到了一定的境界,為后來戲曲、平話乃至長篇小說積累了素材,提供了經驗。

      (選自《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猜你喜歡
      意象詩人
      新銳詩人
      遇見一名詩人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一場細雨,攜著意象而來
      意象、形神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人貓
      詩人與花
      “玉人”意象蠡測
      分宜县| 额济纳旗| 漯河市| 广南县| 呼玛县| 永善县| 正蓝旗| 巫山县| 秀山| 景洪市| 通道| 常熟市| 五莲县| 金川县| 南郑县| 元朗区| 太谷县| 灯塔市| 南召县| 仙桃市| 互助| 平山县| 南郑县| 茌平县| 武平县| 章丘市| 茂名市| 莒南县| 全椒县| 岳普湖县| 疏附县| 萨迦县| 福贡县| 新干县| 古交市| 桑日县| 凌云县| 海淀区| 五常市| 荆州市|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