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 霞
翻開我的學習筆記,清晰地記載著如下文字——班友書先生《董永遇仙傳說》和《〈天仙配〉演變史考》:“董永遇仙的傳說……自東漢賦梁祠石刻,曹植《靈芝篇》;晉干寶《搜神記》;唐《董永行孝變文》;宋元時期的《董永遇仙傳》話本……”“‘天人感應(yīng)’的傳奇,必然入得戲目?!?/p>
此動人心魄的愛情故事能夠沿襲兩千余年而不衰,定有其必然性。我在排演《天仙配》七女一角時,曾反復咀嚼長輩留下的銘心文字,揣摩“天人”的靈性如何在戲曲故事中感應(yīng)凡間的質(zhì)樸與趣拙。
此后,在《女駙馬》中,我又擔任了馮素珍一角。這兩出大戲是黃梅戲的精髓,我能先后扮演此兩個女一號,實為大幸也。我努力鞭策自己,不能讓她們的美麗形象在我的演繹中輕易地從身邊溜走,要實實在在地下點功夫去體驗一下她們不平凡的內(nèi)在精神——七女和馮素珍,究竟與平常女性有什么不同之處?最終我的選題定格在她們的聰明才智上。
1、七女的膽大,建立在對董永苦難的長工生活的憐憫從而產(chǎn)生愛情,她公開宣示“神仙歲月我不愛”,而欽羨凡間的“男耕女織度光陰”。
《路遇》一折,喚出土地神巧妙搭檔,趁董永躬身之時將白扇插入其頸項,又隨手拿到他的雨傘,儼然成為一對夫妻。正在為難無有媒人之際,一棵不惹人注意的老槐蔭樹竟然在仙扇的作用下活靈活現(xiàn)地唱將起來,解救了危機。尤其當董永訴說自己身世以后,反問七女:“家住哪里,向哪道而去”時,七女是沒有想到他這一問的,便脫口而出:“我家住在……”她內(nèi)心著急,幾乎語塞,突然間靈氣閃現(xiàn),眼睛一轉(zhuǎn),此時唱腔節(jié)奏由漸慢轉(zhuǎn)快:“蓬萊村”。嚴鳳英大師的詮釋已成經(jīng)典,樸實無華,把個仙女的魂靈全部融入到一個二八村姑的身上,讓人嘆為觀止。
膽大是個性使然,心細是智慧所至?!斗謩e》一折,她不斷地暗示即將離別的丈夫:“棗梨棗梨,夫妻遲早分離”;用白扇點化“……指望白頭同到老,誰知鴛鴦兩離分”;“風箏斷線,好比為妻上天”;一對鴛鴦鳥,雌的飛走,而雄鳥木然……無不滲透著七女思維敏捷,聰慧過人的一面。
2、馮素珍在春紅一句“可惜我們是個女兒家”中得到啟迪,靈機一動:女扮男裝,代替李兆廷赴京趕考。她這一步跨出去,不僅僅沖破了封建女子被困閨閣的樊籠,更是表現(xiàn)了身在閨閣中,方知天下事的“女漢子”型特質(zhì),果敢而不盲目,勇毅而不自亂。她們倆能越千山萬水,在茫茫人海,歧視婦道的世界里闖蕩,要度過多少艱難險阻,可見馮素珍先“破萬卷書”,再“行萬里路”的魄力,是愛情的力量使然,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膽量”,怎的一個了得!
《金殿》一折,其聰明才智發(fā)揮到淋漓盡致。當然,這種發(fā)揮并不是在此當場,而是在洞房的幕后戲:她與公主仔細分析,用什么辦法方能闖過皇帝這一關(guān)。我們看,公主只隨便說一句:“昨夜洞房之中,駙馬與兒談古論今……”隨之掀起軒然大波。馮素珍不失時機地“萬歲,有道是君無戲言”,一下堵住了皇帝的嘴。公主繼續(xù)走完馮素珍的最后一著棋:“父王為何不將她收為義女,封為節(jié)義公主?然后將李兆廷放出……”輕松化解“斬殺”危機,終得一馬平川。
1、七女在《上工》一場里,巧與傅員外周旋,使其進入自己所設(shè)棋目。員外指責董永拐騙婦女,七女“就去跟他打官司”;員外要董永送走妻子,七女:“夫有千斤擔,妻挑五百斤”;員外說賣身契未提及,七女:“從小定親,公公去世,趕來成親”;員外問她有何本領(lǐng)?七女:“會紡紗織布”。員外要她一夜織成十匹錦絹,七女喜得好機會:“織成怎樣?”員外:“愿將三年長工改為百日?!逼吲仓挥信c董永“百日緣”,因為天上一天人間百日,她終于幫助了董永,獲得傅員外的一紙文約。
《織絹》一場,員外指責七女“十匹錦絹分明是偷盜而來的”,七女理直氣壯:“誰是失主?誰是見證?分明是怕三年長工改為百日!”《滿工》,董永夫婦待要離去,員外又“好意”相勸留下,七女一個“手長袖短高攀不上!”使員外啞然。
2、馮素珍的能說會道,集中體現(xiàn)在《洞房》的那一核心唱段上。陳述了自己女扮男裝的無奈,累比了前朝民間若干女子為情而于己不顧的勇敢與堅持,最后落在:“誤你終身不是我……”的唱段高潮之中。其集敘述、比擬、訴求、說理于一體,能言善辯,層次分明,終于取得善良公主的同情,跨越此《洞房》一險關(guān)。
詳析人物性格,體驗內(nèi)在精神,使我在藝術(shù)實踐中得以鍛煉,也為我在舞臺形象的塑造上逐漸成熟而打下了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