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 黃梅戲美學漫步(連 載)

      2017-07-04 02:44:42周春陽
      黃梅戲藝術 2017年1期
      關鍵詞:天仙配詩化黃梅戲

      ○ 周春陽

      《紅樓夢》

      《雷 雨》

      黃梅戲這次在上海的演出真可謂登上了“黃金舞臺”,她的“亮相”就像新媳婦掀起了紅蓋頭,人們羨慕她“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生命力,又陶醉于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皝碜源笞匀坏霓r(nóng)村”,“日曬夜露風吹雨打的環(huán)境”,“淳樸、健康、生動、活潑”的生命狀態(tài),“泥土的氣味”,“山花的芳香”等美的品質,為黃梅戲的美奠定了基調(diào):即以清新、淳樸、自然、貼近生活、貼近鄉(xiāng)土的美為標準來改造和提升黃梅戲?!洞蜇i草》是一出傳統(tǒng)小戲,赴上海演出前,安徽人像送自己閨女出嫁一樣,為她進行了細致的梳洗打扮。老本是講打豬草的女孩企圖偷筍,被看筍的牧童撞見,要挾調(diào)情,一路跟到她家里,被她嚇走的故事。修改成女孩不留神碰斷了竹筍,引起看筍牧童的誤會,踩壞了她的竹籃。后發(fā)現(xiàn)錯怪了她,愿意賠錢她不收,于是又賠她竹筍,送她回家,她也以雞蛋炒米花來招待他。鄉(xiāng)村少年純潔無猜和勇于認錯的真情,傳達出“只要人義好,人好水也甜”的善;富于民歌風味的曲調(diào)和生動活潑的舞蹈,傳達出清純、質樸的鄉(xiāng)野間原生態(tài)的美?!洞蜇i草》在上海黃金舞臺亮相,真乃“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得到上海大眾的喜愛和藝術大家的青睞,給了安徽黃梅戲前進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

      安徽人從觀眾的喜愛、贊許和喝彩中得到了鼓勵,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黃梅戲美在什么地方,黃梅戲的美是一種什么樣的美。人們從《打豬草》的藝術實踐中得到啟示,對其他傳統(tǒng)劇目也開始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修改提純。讓《夫妻觀燈》、《藍橋汲水》、《戲牡丹》、《游春》、《春香鬧學》、《路遇》等劇目,在新的時代有了新美如洗的面貌。

      1953年4月,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成立,一大批黃梅戲優(yōu)秀人才從黃梅戲之鄉(xiāng)安慶地區(qū)齊聚合肥,開始籌措?yún)⒓尤A東區(qū)戲曲會演的劇目。于1954年4月間,分別在安慶、合肥兩地集中了老藝人胡玉庭、丁永泉、章守寬、龍昆玉、程積善、劉振庭等,翻箱倒柜,把黃梅戲的家底亮出來,讓大家從傳統(tǒng)的劇目、音樂和表演中去吸取精華。最后確定安慶重點整理《紅梅裝瘋》;省團加工排練《天仙配》。

      1954年9月25日——11月2日在上海舉行的華東區(qū)戲曲觀摩會演中,黃梅戲演出了《天仙配》、《紅梅裝瘋》兩個傳統(tǒng)大戲和《打豬草》、《夫妻觀燈》、《砂子崗》、《推車趕會》等傳統(tǒng)小戲?!短煜膳洹帆@劇本

      一年后,《天仙配》影片在上海拍成,于1956年2月在國內(nèi)外發(fā)行。1956年7月10日《安徽文化報》以《全國觀眾喜愛〈天仙配〉》為題發(fā)表一些國內(nèi)觀眾來信的摘錄。咸陽市來信說:《天仙配》轟動了咸陽市,還有從五十里甚至百里以外的禮泉、興平、武功、涇陽等地的農(nóng)民趕來觀看;河北邯鄲的來信說:黃梅戲的腔調(diào)非常優(yōu)美,有些同志看了電影之后,走路吃飯都在哼《天仙配》的唱腔,還準備用黃梅戲的調(diào)子排演小戲;鷹廈鐵路工地上來信說:解放軍鐵道兵在福建山區(qū)偏僻的市鎮(zhèn)里,看了名劇《天仙配》很受感動,他們同情董永和七仙女的遭遇,憎恨玉帝拆散這一對恩愛夫妻的暴行;湘西苗族觀眾來信說:我到長沙來學習,曾連續(xù)五次看了電影《天仙配》?!短煜膳洹芬軌蛟谖覀兠缱宓貐^(qū)和苗族群眾中演出,那會是特別令人興奮的事情;四川觀眾來信說:《天仙配》的上映轟動了整個成都市。觀眾都被這詩一般的神話歌唱片給迷住了。電影院門前一直擁擠著成群的觀眾。有的電影院一天上映十幾場,場場客滿;甘肅玉門來信說:在祖國這戈壁灘上,首次上映《天仙配》時,群眾都當成一部很平常的影片去看,但第二天就相反了,影院前站著長隊,買不到票的人太多了?!短煜膳洹愤B續(xù)放映了二十幾場,場場都是滿滿的,有的觀眾看了七八次之多。影院已將《天仙配》的全部曲調(diào)錄音,每逢星期日廣播一次?!短煜膳洹吩趪夂透郯牡貐^(qū)放映所引起的反響也是空前的,于1956年7月12日起,香港國泰、維多利亞兩家影院一連放映了35天,280場,觀眾超過260000人,當時打破了在香港放映過的歐美影片的賣座記錄。

      黃梅戲從“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到“仙樂風飄處處聞”,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時間,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這都是安徽黃梅戲人的驕傲與榮耀。她的成功,實際上只邁出了兩步。第一步從“深閨”到大庭廣眾;第二步從大庭廣眾到世界各地。小戲《打豬草》初出茅廬第一功;大戲《天仙配》一蹴而就成大器。她的成功,沒有任何奧秘。她是美的天使,把自己的“天生麗質”毫無保留地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她是純凈的,像深山里流出的清泉晶瑩剔透;她是浪漫的,像田野里生長的禾苗朝氣蓬勃;她蘊涵著泥土的氣息,發(fā)散著山花的芳香。像幽潭,像瀑布,像霧像雨又像風,像一等獎、優(yōu)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演出獎;嚴鳳英、王少舫、潘璟琍獲演員一等獎。張云風、胡遐齡獲演員二等獎;《打豬草》獲劇本二等獎;老藝人丁永泉、王劍鋒、桂月娥也獲得了獎狀,王文治獲樂師獎。高天流云,真樸無偽自然。

      《天仙配》之所以在那么廣大的范圍內(nèi)得到那么多觀眾的喜愛,源于黃梅戲由來已久的自然美,也得益于修改時完全按照黃梅戲美的基調(diào),保留和增強了《天仙配》質樸純粹的自然美。鵲橋、路遇、織絹、滿工,云霧縈繞,清溪映帶,水到渠成。“梨花一枝春帶雨”,令人賞心悅目。

      “風吹仙袂飄飄舉”,七個仙女在鵲橋上俯瞰人間,贊美漁樵耕讀,一幅幅畫面讓人覺得人間雖平凡但自由自在,像晉人筆下的桃花源,讓七仙女動了下凡之心。“漁家住在水中央,兩岸蘆花似圍墻。撐開船兒撒下網(wǎng),一網(wǎng)魚蝦一網(wǎng)糧”。婉轉清揚的旋律,如幻如夢的畫面,讓人不知自己是在凡間還是在仙境。

      七仙女飄飄蕩蕩下到凡間,化身一村姑,帶著嬌羞,帶著野性,兩次三番與前往傅員外家打工的董永相撞,大言不慚地要與他成婚配。董永婉拒說,無媒無證怎成婚配?七仙女便喚出土地公為媒,讓槐蔭樹開口講話為證,與董永配成婚,一道去傅員外家上工。這是一個多么美麗的童話。木訥憨厚的董永,機敏快活的土地公,啞木頭槐蔭樹,在七仙女的任性驅使下都變得生動有趣。七仙女雖說橫蠻不講道理,但卻具有天然無邪的親和力,誰都期待有一天能路遇七仙女亦做一回神仙。

      眾仙女織絹,載歌載舞喜氣洋洋,從一更天唱到五更天,民俗鮮明,性情活潑,風格清朗,不是仙女織絹,而是鄉(xiāng)間平民女子在織布,在歌唱自己的生活?!拔孟x”、“蛤蟆”、“孤雁”、“斑鳩”、“金雞”只是象征,植桑種棉,紡紗織布,自給自足:“日里撐船撒大網(wǎng),夜里點火織麻紗”是鄉(xiāng)民們的日常生活。仙女織絹展現(xiàn)的是百姓的生活美,像仙女那樣,一夜織成十匹錦絹,又是百姓們的生活理想。因而織絹能在觀眾中引起廣泛的美的回憶與共鳴。

      百日滿工,董永帶妻子返鄉(xiāng),想到即將開始的新生活,內(nèi)心充滿喜悅。這是一段田園牧歌式的抒情慢板,是中國鄉(xiāng)村最有情調(diào)的最溫暖的最高境界的圓舞曲:“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戴笑顏。隨手摘下花一朵,我與娘子戴發(fā)間。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時至今日,凡有井水處,老幼婦孺,脫口能唱。余音繞梁,五十載日日翻新。中國人自老子時代開始,就向往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語)”。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說:“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陶氏認為:在桃花源里,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都表現(xiàn)為和諧的完美的統(tǒng)一。沒有壓迫,沒有紛爭,沒有憂傷,沒有稅負,處處恬靜、和樂,人人敦厚、純樸。這是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向往的理想境界,在《天仙配》電影被大眾接受和喜愛的年代,正是一個新國家想給人民創(chuàng)造嶄新生活的年代,人們都像桃花源中人那樣,都有向往過和諧、寧靜、自由、平等生活的欲望,《天仙配》中的“滿工對唱”正得其時地遂了人們的心愿,因而成為那個時代最美的戀歌。

      《天仙配》之后,黃梅戲來不及陶醉,又馬不停蹄地趕路。安慶市和安慶專署都組建了黃梅戲一團、二團,安慶專署各縣也相繼成立了黃梅戲劇團。老藝人和戲改工作者一道,走遍黃梅戲流行地的各個角落,收集藏于民間的老本子,開掘、整理和移植兄弟劇種的好劇目,還通過老藝人的口述,搶救和網(wǎng)羅瀕臨失傳的戲本,為黃梅戲進一步提升提純積蓄了海量資源。安徽人擯棄局限,敞開心胸向湖北、江西、江蘇等省的黃梅戲老藝人學戲,不僅獲得了許多孤本,還學到了各省別具風味的表現(xiàn)形式,豐富了黃梅戲美的元素和美的內(nèi)涵。

      在黃梅戲黃金時代的起步階段,安慶人(包括地區(qū)各縣)為黃梅戲的繁榮鋪路墊基,不斷向外輸送優(yōu)秀人才和已排演定型的好劇本,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要把每一部戲(無論大小戲還是折子戲)都打扮成待嫁的新娘,讓她新妝宜面風姿綽約光彩照人地走向觀眾,只要打扮得漂亮,在哪兒出嫁,安慶人都視同己出引以為榮耀。安慶人的大度無私,來源于這方水土的滋潤,一條大河貫穿而過,兩岸(當時包括貴池、銅陵)湖泊星羅棋布。老子說,上善若水。安慶人的善從水中來,安慶人的美從水中來,安慶人的愛從水中來,安慶人的黃梅戲也是從水中來,也具有水的美善品格和水一樣容納萬匯的情懷。

      依托這方水土,黃梅戲大開大合,一鼓作氣,相繼修改、創(chuàng)作推出了一大批如《女駙馬》、《羅帕記》、《牛郎織女》、《慈母淚》等傳統(tǒng)大戲和《春香鬧學》、《絲羅帶》、《蕎麥記》、《點大麥》、《打豆腐》等小戲,還從越劇移植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西廂記》、《春香傳》、《打金枝》、《碧玉簪》等劇目。黃梅戲舞臺出現(xiàn)了欣欣向榮的可喜局面。

      《女駙馬》是繼《天仙配》之后修改推出的又一部傳統(tǒng)名劇,是黃梅戲走向美的進程中的一部具有典范意義的力作。1958年夏、秋之間,安慶專署劇目組和安慶專署黃梅戲劇團將《雙救主》改成了《女駙馬》(王湛、楊琦執(zhí)筆),參加了1958年12月在蕪湖舉行的“安徽省第二屆戲劇會演”,取得了第一步成功,引起當時省委主要領導重視,要求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在安慶改本的基礎上進行再改編。再改編本(陸洪非執(zhí)筆)由嚴鳳英主演,先后在合肥、上海、北京、杭州、濟南、青島、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地演出數(shù)百場?!杜€馬》集中筆墨塑造了馮素珍這個有膽有識、聰慧伶俐、敢于擔當?shù)纳倥蜗?,她為搭救愛人而女扮男裝進京趕考,得中狀元被招為駙馬而陷入險境,以情感動公主以智愉悅皇帝而化險為夷。劇的開頭直截了當,中間大刀闊斧,收尾干凈利索,前后照應銜接自然。表演也很精煉,從唱、白到做工,都采取了典型化的手法,以簡馭繁,因而顯得生動、洗煉、樸實無華。

      像《天仙配》一樣,《女駙馬》也是按照黃梅戲本質的原生態(tài)的美來進行提純與升華。老本《雙救主》,只是一個劇本提綱。安慶改本刪除了老本中一些蕪雜和不健康的東西,在劇本結構和內(nèi)容上做了許多豐富工作。安徽省黃梅戲劇團的再改編本,首先是對劇本結構做了較大調(diào)整,壓縮了首尾部分,刪除了多余的人物,增設了新的人物;其次是加強了馮素珍這個主要角色的行動,使其成為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中心人物;其三是增寫了“狀元府”的中場戲,表現(xiàn)了馮素珍中狀元后的喜悅心情,為劉大人上場說媒做了鋪墊,使劇情急轉直下,并將“洞房”一場推向高潮;其四是對“金殿”一場將原以公主為主變?yōu)橐择T素珍為主,讓她與公主同時上殿隨機應變,變被動為主動,用自己的智慧化險為夷;其五是將劉大人善變的本領添補了筆墨,使其“不倒翁”的形象栩栩如生。

      從表面上看,《女駙馬》說的也是皇帝宮廷、才子佳人的故事,實際上她更像是一則寓言。她通過巧妙有趣的情節(jié),高揚人性的美善。贊許貧賤不移的愛情,贊頌女性的善良、同情、寬容等種種美德。在人性美的感召下,皇帝也變得通達人心順流隨化,劉大人奉承圣上巧妙變通化解了危險,讓人覺得這個“不倒翁”成就了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是一個充滿喜感、善良、還有幾分可愛的“老頭”(特像當了大官的土地公)。因此,這出戲是關于真、善、美、愛與和諧的寓言。在這則寓言里,所有角色都是善與美的使者。

      《徽州女人》

      馮素珍是黃梅戲舞臺上第一個才貌雙倫、德美雙修、智勇雙全的知識型新女性形象。她是一個舊時代貴族家庭中的千金小姐,但她的身上卻充滿新時代的青春氣息;她是一個凡人,但她卻有超凡的品質;她是一個贏得了科場、得寵于皇室的奇女子,又是一個承載著平民百姓美好生活理想的、可親可愛可信的鄰家女孩;她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者,又是新中國朝氣蓬勃和諧美滿的形象大使。這種知識型新女性形象,是迄今為止黃梅戲舞臺上最具親和力的美侖美奐的藝術形象。

      《女駙馬》走向大眾,成為半個世紀的經(jīng)典,安慶專署黃梅戲劇團有篳路藍縷之功,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有溢美開新之力,兩地黃梅戲人的通力合作才有了馮素珍這個美麗的新娘,她像西方名畫《維納斯的誕生》一樣,乘著一片薄荷而來,“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像洛神一樣瑰姿艷逸儀靜體閑,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她的美傾城傾國,傾倒了整整幾代人,是幾代人心中的最愛!

      《羅帕記》也是經(jīng)過改編提純的大型傳統(tǒng)劇目。1959年由金芝、蘇浙、李建慶、喬志良改編向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后又由金芝加工,繼續(xù)公演。這個改本當時就有人將它與莎士比亞的《奧賽羅》并論,認為各有特色?!拔母铩苯Y束后,經(jīng)過進一步修改,除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在合肥、南昌、長沙、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演出外,幾乎所有專業(yè)黃梅戲劇團都搬演,成了共同的保留劇目。盡管這個戲故事情節(jié)有些曲折,承載的思想主題有些沉重,但還是緊緊抓住了黃梅戲一以貫之的美,著力于人物感情的刻畫和內(nèi)心世界的描繪,在鞭撻偽善和丑惡的靈魂時,頌揚了女性的善良純真、堅韌頑強的精神和蒙受冤屈從不放棄、歷盡艱辛矢志雪恥的高潔情操。

      1984年秋,林青女士根據(jù)作家石楠的小說《畫魂——張玉良傳》改編的《風塵女畫家》,由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排演并在當年舉辦的“安徽省首屆戲劇節(jié)”上獲得多項獎勵。從此《風塵女畫家》中的“海灘別”、“忽聽琵琶”等唱段繼《天仙配》、《女駙馬》中的經(jīng)典唱段之后成為新時期的經(jīng)典?!讹L塵女畫家》最成功之處是劇本唱詞“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通過作曲家陳精耕的設計,為主角創(chuàng)造了許多綿延悱惻又蕩氣回腸的唱腔,且生旦并茂平分秋色?!昂﹦e”豎黃梅戲生旦對唱之高標,“忽聽琵琶”領黃梅戲生角獨唱之冠冕。詞勝曲高、唱演俱佳(馬蘭、黃新德、王少舫主演)、風騷獨秀、無與倫比。

      《風塵女畫家》是黃梅戲黃金時代具有承前啟后意義的作品,她承接了《天仙配》、《女駙馬》的詩意與浪漫,開創(chuàng)了散文詩一樣美的抒情風格,引導和影響了黃梅戲求新求美的詩化進程。

      1986年,黃梅戲《無事生非》在上?!笆讓弥袊勘葋啈騽」?jié)”成為受眾關注的“亮點”,這是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中一次具有象征意義的嘗試,它意味著在莎士比亞劇作與黃梅戲之間架設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莎氏的《無事生非》,喜劇中含悲劇因素,多條情節(jié)線并行延伸,矛盾沖突此起彼伏,思想內(nèi)涵潛藏在異域風情之中,給黃梅戲的改編設置了重重障礙;金芝因勢利導,巧妙地將這些障礙化成具有黃梅戲特色的戲劇沖突,在忠實于原劇的基礎上,對戲劇結構、人物關系、呈現(xiàn)樣式都做了中國化、黃梅戲化的處理,將莎氏的詩劇成功地改編成金氏黃梅戲詩劇。金芝的貢獻在于他將莎氏戲劇的貴族化文學品格成功地融入黃梅戲通俗化人文精神之中,不僅為黃梅戲和其他地方戲接納莎氏戲劇打開了大門,也為黃梅戲劇種文學品位的提升拓展了新的空間。

      黃梅戲在美的詩化進程中,有了《風塵女畫家》的浪漫瀟灑,又有了《無事生非》的理性幽默,她的開放性與包容性更加寬泛,她的吸納能力與演化能力更加扎實,她已經(jīng)具備了向更高目標沖刺的能量。1991年,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鎖定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集結了國內(nèi)一批高層次人才,按照黃梅戲的詩化標準,沿著取大雅向大俗,再由大俗向大雅的創(chuàng)作途徑,編劇、導演、作曲、主演、舞美、文學顧問等通力合作,一部嶄新的黃梅戲《紅樓夢》被精心打造出來,首度公演,即給人以超凡脫俗的大家風范,黃梅戲家族也因她的粉墨登場而面貌一新。

      《紅樓夢》是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中的必然產(chǎn)物。黃梅戲在《天仙配》、《女駙馬》、《風塵女畫家》、《無事生非》之后,迫切需要一部更具文學涵養(yǎng)、更有詩劇意蘊的大戲來提升劇種的藝術品位,《紅樓夢》應運而生,其目標指向十分明確,就是要打造一部高雅、經(jīng)典、有格調(diào)、有意境、有韻味的黃梅戲,并以其多元文化取向、雅俗共賞的藝術本真直指當代人的心靈。

      《紅樓夢》創(chuàng)作之始就洗盡鉛華、追求空靈沉靜的戲劇氛圍,將故事虛幻淡化,將人物寫意凈化,將情節(jié)集中優(yōu)化,將形象典型深化,將一部被譽為“封建社會百科全書”的史詩式小說內(nèi)容,濃縮在兩個小時的戲劇情境之中,出場的所有角色都是符號都是象征都是戲劇臉譜,人們所感受到的似乎是“悲金悼玉憐寶”的情節(jié)與場面,但驀然回首,封建社會由盛向衰的歷史軌跡赫然在目。

      戲劇的魅力往往不在戲劇本身而在戲劇之外,《紅樓夢》最大的成功不在劇場之內(nèi)而在劇場之外,是觀眾看過《紅樓夢》之后的審美回味,是戲劇家看過《紅樓夢》之后的審美啟迪。黃梅戲能夠承載像《紅樓夢》這樣厚重文化積淀的古典名著,而且能夠演繹得如此美侖美奐,證實了黃梅戲劇種的孕育創(chuàng)生能力已經(jīng)趨向成熟,增強了黃梅戲劇種卓越向上繼往開來的自信。一時間,《紅樓夢》紅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在許多地方幾乎成了黃梅戲的代名詞,這為后來的黃梅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贏得了許多機遇。迄今為止,《紅樓夢》仍是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中難以逾越的豐碑。

      黃梅戲《紅樓夢》承接的是古典文學名著的巨大文化遺產(chǎn)與精神遺產(chǎn),她的影響超越了小說文本閱讀群體,讓習慣于從戲劇中汲取人文精神與生活理想的人們,樂于走進劇場去享受《紅樓夢》呈上的文化精神盛宴。因而《紅樓夢》是在讀者群體和非讀者群體中同時發(fā)力,相互推波助瀾,在黃梅戲劇種發(fā)展史上形成了一個《紅樓夢》接受欣賞時代,在當時她的光芒似乎蓋過了《天仙配》、《女駙馬》的輝煌。

      《紅樓夢》無疑是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中樹起的一面旗幟,她在戲劇藝術上達到的高度令后來者不得不仰視,不得不望而卻步。黃梅戲劇界因《紅樓夢》而倍感榮耀,也因《紅樓夢》而徘徊觀望停滯不前。在此之后,也曾有《未了情》、《啼笑因緣》、《富貴圖》這樣的優(yōu)秀劇目相繼出臺,但她們都難以穿越《紅樓夢》的光暈。直到1998年,在安徽省黃梅戲藝術年期間,上演了《柳暗花明》、《乾隆辨畫》、《斛擂》、《龍鳳奇緣》、《半邊月》、《木瓜上市》、《風雨麗人行》、《秋千架》和《徽州女人》等一批新戲,才使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在整體上重新顯示出厚積薄發(fā)后來居上的生機與活力。

      《風雨麗人行》、《秋千架》、《徽州女人》這三部戲,緊緊抓住黃梅戲以女性抒情見長的特色,更加有意識地向高品位、高層次、高目標邁進。始作俑者就是想傾城傾國地不惜一切代價地打磨出一部可以與《紅樓夢》比肩的劇目,當然,他們更期待能夠超越《紅樓夢》,實現(xiàn)領導者“三度梅開”的熱望。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三部戲都部分地實現(xiàn)了當初預設的標的,使黃梅戲在美的詩化進程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風雨麗人行》是在“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時代背景里,用寫意的水墨勾勒出三個弱女子生死不棄患難與共的烈女情懷,像江南的雨霧一樣凄美惆悵,像江南的松柏一樣蒼翠剛勁,像江南的溪水一樣玉潔冰清,如泣如訴,如吟如歌,如詩如畫。

      《秋千架》徹底解構了《女駙馬》的傳統(tǒng)抒情方式,以輕歌劇散文詩織體架設起一道彩虹般美麗的秋千,青春、愛情、智慧、浪漫凝結于秋千之上,飄逸于天地之間,確實像一個童話,也確實是一則寓言。童話讓人們分明看見主人翁生活在別樣的世界;寓言讓人們明白換一種生存方式人生有可能更加精彩。

      《徽州女人》則另覓蹊徑,以完全遠離黃梅戲傳統(tǒng)的姿態(tài),娓婉平靜地敘述一個姑娘出嫁時渴望成為女人,經(jīng)過三十五年的苦苦期盼守望之后,最終卻未能成為女人而只能以孩子姑姑自稱的慘淡人生故事。人們欣賞這部戲,就像是在欣賞一卷年代久遠的風俗畫,畫框是古舊的,畫面是不斷流動的,而畫面中的女人隨著畫面的流動,逐一顯示出她的風采:花轎中的嬌羞靦腆,期盼中的溫柔賢淑,堅守苦吟時的青春覺醒,男人歸來時的心如止水。這個女人是為這個男人而嫁而守的,但這個男人卻全然不知。女人也不因此而怨恨,也不為自己的終身付出而索求回報,而是平靜地接受并且打算為他繼續(xù)守候。這部戲扣人心弦的地方正在這里,這部戲的最大成功也不在戲內(nèi)而在戲外,徽州的全部文化內(nèi)涵都呈現(xiàn)在這部戲的空靈的詩意的表達之中,這就意味著《徽州女人》不僅僅是黃梅戲意義上的《徽州女人》,而是一種地域文化的象征。

      《秋千架》、《徽州女人》在音樂方面的創(chuàng)新更加具有詩人的浪漫氣質,徐志遠、陳儒天幾乎完成了黃梅戲向中國輕歌劇華麗轉身的變奏,接下來本該是向輕歌劇大踏步邁進,一步一步地接近黃梅戲演變成中國歌劇的那個夢想了。然而,先行者所付出的代價是:要么退回傳統(tǒng),要么被傳統(tǒng)所淹沒?!肚锴Ъ堋烦蔀榍罢?,《徽州女人》成了后者。付出如此代價對曲作家來說是多么不公平!人們?nèi)粼诩澎o無聲的境域里,完整地欣賞《秋千架》和《徽州女人》的音樂,前者輕靈悠揚,像秋千在春日的風中飄蕩;后者迭宕錯落,像溪水在深谷的巖洞流淌。乍一聽,它不像黃梅戲;再聽,它是黃梅戲;三聽,它是更好聽的黃梅戲。黃梅戲為什么不接受這樣好聽的音樂?黃梅戲為什么不允許這樣的音樂創(chuàng)新?這是值得今天的人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就像一部大戲一樣,《天仙配》、《女駙馬》拉開序幕,《風塵女畫家》承上啟下,《紅樓夢》掀起高潮,《徽州女人》完美謝幕,大幕一落,一部戲就演完了,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也該告一段落,停下腳步好好地回望回望總結總結了。下一步怎么辦?是繼續(xù)向上攀登?還是踏上回歸旅程?借用莎翁的話,這是一個問題?

      三、黃梅戲的回歸之旅

      進入新世紀,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仍在繼續(xù)。新創(chuàng)作上演的有《長恨歌》、《孔雀東南飛》、《雷雨》、《胡雪巖》、《何處桃花紅》、《霸王別姬》、《六尺巷》、《槐樹謠》、《獨秀山下的女人》以及青銅三部曲等劇目,其中《雷雨》進入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這些戲豐富了黃梅戲劇目,進一步拓寬了黃梅戲的題材范圍,穩(wěn)定和鍛煉了黃梅戲的演出隊伍,堅守保持了黃梅戲的詩化方向,延續(xù)了黃梅戲觀眾的審美情趣,促進了黃梅戲藝術事業(yè)的整體繁榮。

      豐碩的成果有目共睹,產(chǎn)生的影響與時俱增,但是從黃梅戲詩化進程的全過程看,這些劇目的推出,只是數(shù)量的增加,未能產(chǎn)生質的飛躍。這就好比游覽黃山,你登上天都峰時,還有蓮花峰比它更高。在黃梅戲詩化進程中,《徽州女人》好比是天都峰,《紅樓夢》好比是蓮花峰,除了你創(chuàng)造一座比蓮花峰更高的山峰,否則,你再登黃山的任何一座山都超越不了它的高度,而只是你又多登了一座山而已!所以物極必反(返),登上了黃山極頂就要考慮它的歸程了。

      2011年4月,在《風塵女畫家》首演二十七年之后,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復排上演了這個劇目,這意味著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開始邁向回歸之旅?!讹L塵女畫家》的復排首先意味著黃梅戲開始走進向戲劇本體回歸的旅途。黃梅戲是一個年輕的地方戲劇種,仍處于上升發(fā)展時期,由于其自身的不完備與不成熟,所以總想博采眾長兼收并蓄。這種謙卑開放的心態(tài)如果把握適度,對黃梅戲的豐富與完形大有裨益。但近年來因為操之過急、貪大求全、取之甚多,化之甚少,使有些大戲在創(chuàng)新探索的過程中偏離了戲劇本體,失卻了黃梅戲的鄉(xiāng)野風格特色,沖淡了黃梅戲的柔美抒情品質,割舍了黃梅戲的人文理想追求。剩下的只是一些堂而皇之的形式與華而無質的軀殼。導致的結果是黃梅戲走了樣變了味,投入很多,收獲很小。因此,黃梅戲必須回歸戲劇本體,徹底解除黃梅戲本體之外的羈絆。

      《風塵女畫家》的復排喚醒了黃梅戲向舞臺藝術回歸的意識。由于電影、電視和其他載體的沖擊,戲劇藝術早已失去舞臺。人們走進劇院已很難欣賞到真正的戲劇,只能看到電影或電視劇的濃縮版,因為唯恐模仿不及,舞臺總是被塞得滿滿當當,演員的表演空間越來越小。誰都明白,戲劇藝術是寫意的藝術,邁一步就跨越千山萬水,旌旗獵獵象征千軍萬馬。舞臺越空靈,表演者的空間就越大;表演越寫意,觀眾想象的余地就越廣闊。由于戲劇在舞臺體現(xiàn)過程中,寫意、象征、浪漫的表現(xiàn)手法日漸消彌,戲劇的意味與情趣在舞臺上漸行漸遠,舞臺對觀眾的吸引力也隨之越來越小?!讹L塵女畫家》的復排演出,讓觀眾享受到了在舞臺以外無法產(chǎn)生的戲劇趣味,領悟到欣賞戲劇必須走進劇場貼近舞臺,才能聚焦舞臺與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達到全身心的投入與釋放。

      《風塵女畫家》的復排喚醒了黃梅戲向抒情本體回歸的意識。戲劇藝術是聲腔藝術,黃梅戲的聲腔十分豐富,其轉接、融入、對唱、變腔十分靈活,擅長表現(xiàn)人物豐富復雜起伏曲折委婉深沉的情感世界,因而被譽為具有抒情品格最受百姓歡迎的戲劇。在黃梅戲故鄉(xiāng),百姓稱演戲為唱戲,由此可知,戲是唱出來的,名角也是唱出來的,唱是戲劇的抒情本體,其他都是為唱而衍生鋪排的附屬品?!讹L塵女畫家》緊緊抓住抒情本體,用大量富于變化的唱腔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境界?!讹L塵女畫家》的復排喚醒了黃梅戲向傳統(tǒng)戲劇回歸的意識。我們中國戲劇歷史悠久,傳統(tǒng)文化積淀源遠流長。自宋參軍戲始,繼之元雜劇、南戲,明清話本、戲劇,清流如許,一脈相承。中國戲劇一個最為顯著的特色,可以和中國的《詩經(jīng)》相媲美,也是詩歌、音樂、舞蹈三位一體,融文學、詩學、美學于一爐。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中國戲劇是中國文學藝術的百科全書。黃梅戲從孕育衍生到成為一個獨立的劇種,滿打滿算也僅兩百余年。她自身的傳統(tǒng)微不足道,但她年輕開放,善于吸納包容,所以她拿來的東西很多,通過比照、借鑒、模仿、延襲、轉化與改造,逐漸形成自己的品質與特色。由于黃梅戲藝人持之以恒百年不渝勤勉追求,才有了一批屬于自身劇種的黃梅戲曲目,我們今天把她稱之為黃梅戲傳統(tǒng)劇目?!讹L塵女畫家》的文化意蘊詩化風格,都是從戲劇傳統(tǒng)劇目中衍生而來,因而她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

      《風塵女畫家》的復排,是黃梅戲邁向回歸之旅的開端。黃梅戲該不該回歸怎樣實現(xiàn)回歸,對這個問題的討論與研究還沒有開始。筆者認為,黃梅戲的詩化進程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如果再一味地拔高提純升格,她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小,她的路子就會越走越窄,她離大眾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由此觀之,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只有回歸才會出現(xiàn)“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

      黃梅戲源于鄉(xiāng)野民間,她的泥土本色與芳草氣息,她的清新活潑與淺白曉暢,伴隨著物換星移的鄉(xiāng)愁沖動,形成了黃梅戲婉轉悠揚的抒情風格。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時斷時續(xù),前前后后持續(xù)了近六十年,六十年間,黃梅戲的原汁原味經(jīng)過不斷稀釋,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淡而無味的程度。《風塵女畫家》之所以被反復提起,其許多唱段之所以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就是其黃梅戲的原生態(tài)的東西保留的較多,這是《風塵女畫家》復排的動因,也是其復排的現(xiàn)實意義:她意味著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開始邁向回歸之旅。

      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一旦從真正意義上走上回歸之旅,她就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新的藝術生命周期的開始。老子曰:“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是循環(huán)往復地運動,最終都要回歸本體。然后再從本始出發(fā),開始下一輪的生命旅程。黃梅戲也是一物,也必須經(jīng)歷循環(huán)往復的運動,最終也要回歸根本,回到她出發(fā)的地方,再從新起步開始新一輪的美麗跋涉。這里所說的回歸本體,不是讓黃梅戲去復制《打豬草》、《鬧花燈》,也不是要回到“一桌兩椅、三打七唱”的原始雛形,而是要重拾黃梅戲的泥土本色與芳草氣息,重新凝聚散發(fā)在鄉(xiāng)野民間的每時每刻都在生長的藝術活力,重新認識與復興黃梅戲百年不渝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蘊與人文精神,這是黃梅戲走向回歸的第一步。

      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走向回歸的第二步就是要“入靜”:入靜就是要擯棄世俗浮躁,放下已有的繁華與榮耀,不為名利金錢欲望驅使,以觀眾心為心,以戲劇志為志,以生命感悟生命,以人性敘說人性,使黃梅戲真正進入自然而然的生命狀態(tài)。

      《六 尺 巷》

      《風雨麗人行》

      黃梅戲自黃金時代初開始,就一直試圖以自然美(泥土氣息、芳草味道),引導大眾貼近自然歸根“入靜”。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六十余載春秋更序,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生活節(jié)奏變得越來越快,人們從早到晚都在路上,高速公路、高鐵、神舟航天、嫦娥奔月,從未停歇,永無止境;而人的內(nèi)心都希望平靜,都想有一個寧靜的港灣,和自己的愛人、家人在一起欣賞“楊柳岸曉風殘月”。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膀嚾换厥住蹦銜粫l(fā)現(xiàn):黃梅戲就是這個“她”,她一直“在燈火闌柵處”,人們一直在“尋她”、發(fā)現(xiàn)她、欣賞她。在她的面前,人們的心靈會趨向寧靜,時間會緩緩地流淌,生活的節(jié)奏會漸漸慢下來。你要讀懂她,你就要有耐心,你就要有胸懷,你就要有逸致?!膀嚾换厥住蹦憧赡苓€會發(fā)現(xiàn):六十余年間,黃梅戲以她特別的美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讓人們在“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時有興趣走進劇場,“燈火闌柵處”的那個“她”,會引領你去曉風殘月楊柳岸,你會欣賞到最美最靜最悠揚最和諧的風景。

      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走向回歸的第三步就是要“守望”:守望戲劇傳統(tǒng)——上下兩百年;守望戲劇經(jīng)典——從《天仙配》到《徽州女人》;守望戲劇家園——從鄉(xiāng)村草臺到城市花臺;守望戲劇人生——編劇、作曲、導演、演員。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的第二個生命周期會有一個怎樣的面目,要看這些“守望”是否恰到好處。

      隨著黃梅戲美的詩化進程邁向回歸之旅,黃梅戲的黃金時代開始悄然遠去,黃梅戲的后黃金時代已經(jīng)來臨。黃梅戲的后黃金時代亦即戲劇藝術整體的夕陽西下時代,這個時代有可能持續(xù)五十年、一百年或更長時間,黃梅戲未來的路還很漫長,也許需要一代人或者幾代人的持續(xù)努力,才會取得較大收獲,她的下一個黃金時代何時才能到來現(xiàn)在尚不知曉,但黃梅戲的再一次出發(fā),一定會向著更美更輝煌的未來,唯其如此,我們今天的努力才有價值?。ㄍ辏?/p>

      注:本文中較早史料均引自陸洪非《黃梅戲源流》,為行文簡潔未一一標出,敬請諒解。

      本文引傳統(tǒng)劇目均出于《安徽省黃梅戲傳統(tǒng)劇目匯編》(安慶市文化局1998年重印本)

      《女 駙 馬》

      猜你喜歡
      天仙配詩化黃梅戲
      新詞入詩重在“詩化”
      中華詩詞(2022年11期)2022-07-31 05:31:00
      天仙配
      黃梅戲《中國夢》
      黃梅戲藝術(2021年3期)2021-11-06 03:18:38
      “本”性的詩化建構與文化糾結——阿來《河上柏影》簡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40
      黃梅戲藝術(2021年1期)2021-03-29 06:07:54
      論西夏偈頌的詩化——以西夏文《賢智集》為例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12
      大型黃梅戲《寸草心》
      黃梅戲藝術(2018年1期)2018-07-08 01:52:40
      《天仙配》與董永故里東臺
      僑園(2016年5期)2016-12-01 05:23:38
      2016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優(yōu)秀黃梅戲劇目展演一覽表
      黃梅戲藝術(2016年3期)2016-07-08 07:34:34
      天仙配
      小說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42
      南丰县| 琼海市| 江口县| 永顺县| 宝丰县| 淮阳县| 阜新| 平湖市| 竹溪县| 太谷县| 彰武县| 北京市| 达拉特旗| 沭阳县| 夏津县| 措勤县| 白河县| 泰州市| 镇康县| 兰西县| 忻州市| 天柱县| 凤城市| 东乡| 花莲县| 平潭县| 霍林郭勒市| 连城县| 长海县| 马尔康县| 阳山县| 乐至县| 英吉沙县| 连江县| 平昌县| 成都市| 五指山市| 招远市| 安庆市| 武山县|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