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兆軍
最美是半飽
文/喬兆軍
美食家蔡瀾教人做五香花生,這樣強調(diào)過:“記得只拿一小碟上桌,等客人吃不夠要求時,再出一小碟……兩碟為限度。不管他們再三哀求,也不能心軟?!弊屗灾€能想著——這老饕,真是把食客的心理摸透了。
古人曾說過:“若要身???,腹中三分饑”?!都t樓夢》第四十二回中寫王太醫(yī)給巧姐兒診病,就說:“我說了,姐兒又要罵我了,只是要清清靜靜餓兩頓就好了……”《戰(zhàn)國策·齊策四》中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齊宣王要任用名士顏斶做官,以利祿引誘他,說,做官多好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顏斶毫不動心,堅決辭謝,他說:“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彼^的“晚食以當肉”,就是在饑餓的時候再進食,吃的時候就有一種山珍海味的感覺。
半飽是知足,是節(jié)制,一些聰明的人只吃到半飽便停箸不食,這大合養(yǎng)生之道。但也有一些人,吃相兇惡,不吃到無法下咽絕不罷休,不僅全無美好回味之趣,而且還吃出了渾身的倦氣、濁氣,那辛苦勁兒,最是難受。
吃飯要吃七八成,做事留三四分。半飽,實際上是一種自我約束,收納更多誘惑的生活哲學。為人不要太過貪心,不給自己過不去,不給朋友找別扭,取舍有度,方是做人最高境界。
“半飽對待人生的缺陷,就能幻想它的美好,篤悠悠地享受縮短這距離的過程。”因為半飽,我們可以慢慢挑選自己的生活;因為半飽,我們對現(xiàn)實與夢想不遠不近、若即若離;因為半飽,我們深諳幸福的真諦,堅守住潔身自好的底線。半飽是一種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才是一整片藍天。對現(xiàn)實保持一種滿足,對未來保有一份好奇,相信生活里頭總有更好玩的事情,會在下一個階段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