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正路,趙 婷,楊 飛,焉 寧,唐 超
(1.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shù)研究院 研究發(fā)展中心,北京 100076;2. 北京宇航系統(tǒng)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76;3.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哈爾濱 150080)
空間模擬碎片釋放裝置技術(shù)方案
鄭正路1,趙 婷2,楊 飛3,焉 寧1,唐 超1
(1.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shù)研究院 研究發(fā)展中心,北京 100076;2. 北京宇航系統(tǒng)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76;3.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哈爾濱 150080)
為配合空間碎片主動清除技術(shù)的演示驗證試驗,提出了一種空間模擬碎片釋放裝置的技術(shù)方案:由模擬碎片及分離解鎖裝置組成。模擬碎片不具備任何合作特征,最初通過壓緊桿與分離解鎖裝置相連,釋放時由火工切割器切斷壓緊桿,模擬碎片在壓縮彈簧的驅(qū)動下與分離解鎖裝置分離。最后,通過靜載、模態(tài)、運動特性分析及分離解鎖試驗驗證了該釋放裝置設(shè)計的正確性。
模擬碎片;非合作目標;釋放裝置;分離解鎖試驗;仿真分析
需要予以清除的失效衛(wèi)星、空間碎片等大多為非合作目標,故應(yīng)開展空間非合作目標主動清除技術(shù)的在軌演示試驗驗證[1]。在試驗驗證中,模擬碎片及其釋放裝置至關(guān)重要,模擬碎片需具備空間非合作目標的主要特征,而釋放裝置則應(yīng)在模擬碎片可靠解鎖分離的過程中不產(chǎn)生其他多余物。
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有關(guān)模擬碎片釋放裝置的公開報道很少,沒有可直接借鑒的成果。本文結(jié)合非合作目標主動清除試驗的需求,針對上述問題研制了一套模擬碎片的釋放裝置,開展了仿真及地面試驗工作。
該空間模擬碎片釋放裝置主要用于空間碎片主動清除技術(shù)的演示驗證試驗,其具體的技術(shù)要求如下:
1)模擬碎片需具備非合作目標的主要特征;2)模擬碎片表面狀態(tài)滿足探測設(shè)備的要求;3)模擬碎片與分離解鎖裝置分離后,不得改變其外形特性;4)為防止對其他設(shè)備的污染,模擬碎片分離后不得產(chǎn)生多余物。
2.1 裝置基本組成及原理
該空間模擬碎片釋放裝置主要由模擬碎片本體(包括上、下端蓋)及分離解鎖裝置等組成(見圖 1)。
分離解鎖裝置在發(fā)射入軌后,根據(jù)控制系統(tǒng)提供的火工品點爆供電信號,起爆火工品,完成模擬碎片本體和分離解鎖裝置的解鎖分離。
模擬碎片釋放裝置通過壓緊桿將模擬碎片本體與鎖緊基座連接,采用火工切割器切斷壓緊桿觸發(fā)解鎖并由壓縮彈簧驅(qū)動分離。模擬碎片本體設(shè)計為中空結(jié)構(gòu),以收納與模擬碎片相連的部分分離解鎖裝置,并確保模擬碎片的外形特征不發(fā)生改變。
2.2 模擬碎片本體的設(shè)計
目前空間碎片的來源主要是軌道碰撞所產(chǎn)生的碎片[2],呈現(xiàn)出點線的特性。根據(jù)這些共有特性將模擬碎片設(shè)計成一個26面體,且為純結(jié)構(gòu)體,具備非合作目標的所有特征[3],如圖2所示。
模擬碎片本體內(nèi)部為空腔結(jié)構(gòu),用于被剪斷壓緊桿的收納??紤]到安裝工藝,需將模擬碎片本體設(shè)計為上端蓋與下端蓋兩部分,兩部分采用螺釘連接,并在上端蓋的頂部設(shè)置通氣孔。直接用壓緊桿壓緊模擬碎片并與分離解鎖裝置相連,碎片本體空腔的頂部放置了一個緩沖墊以吸收壓緊桿剪斷分離的能量。模擬碎片剖面如圖3所示。
模擬碎片表面進行噴砂和本色陽極氧化處理。噴砂處理是為了增加模擬碎片的表面粗糙度[4],以滿足探測設(shè)備對表面紋理信息的要求[5]。在噴砂處理后,對模擬碎片本體進行本色陽極氧化處理,使其表面產(chǎn)生一層氧化膜,以防止其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發(fā)生表面腐蝕[6]。
2.3 分離解鎖裝置方案設(shè)計
分離解鎖裝置主要由鎖緊基座、火工切割器、壓緊桿組件、微動開關(guān)等組成,如圖4所示。
1)鎖緊基座
鎖緊基座起連接固定模擬碎片的作用,上端與模擬碎片本體錐面接觸,下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安裝面上。鎖緊基座為壓緊桿組件、火工切割器及微動開關(guān)提供安裝接口和安裝空間?;慕Y(jié)構(gòu)外形如圖5所示。
2)壓緊桿
壓緊桿選用TC4材料,須保證在承受最大剪切載荷時仍能可靠鎖緊。為了使接觸面不發(fā)生相互運動,必須對壓緊桿施加足夠的預緊力。此外,壓緊桿還應(yīng)起到協(xié)調(diào)分離解鎖裝置其他相關(guān)零件尺寸位置關(guān)系的作用。最終確定壓緊桿結(jié)構(gòu)如圖6所示。
3)加載螺母
加載螺母選用 TC4材料,用于壓緊桿的有效加載。在完成加載后,還應(yīng)使用MS螺紋連接膠實施防松處理。
4)黃銅球墊
黃銅(H62)球墊用于分離解鎖裝置裝配時的對中調(diào)節(jié),即使模擬碎片的多面球體中心孔與鎖緊基座中心孔精確對中,同時保證壓緊桿與接觸面的垂直度要求。由于兩個接觸面中間均開有通孔,給裝配對中帶來一定的難度,為了保證裝配的精度要求,在加載螺母一側(cè)(加載螺母與被連接件之間)加設(shè)了一個黃銅球墊。黃銅球墊的使用除了滿足裝配的精度要求,還可使壓緊桿只承受沿桿長方向的預載,避免因桿彎扭導致的變形而使切斷后的模擬碎片無法向上下分離運動。為保證黃銅球墊與多面體內(nèi)部底面球窩之間的良好接觸同時避免發(fā)生真空冷焊[7],其表面須噴涂二硫化鉬。
5)壓縮彈簧
為了保證壓緊桿被火工切割器切斷后與加載螺母連接的部分作向上(遠離基座方向)運動,設(shè)計了一個壓縮彈簧及其限位螺母,避免該部分與多面球體內(nèi)部頂面撞擊后產(chǎn)生往復運動,導致被切斷的壓緊桿又彈回至基座通孔中,阻礙分離。壓縮彈簧選用不銹鋼的圓柱形壓縮彈簧。
6)火工切割器
火工品由2個鈍感單橋電點火器組件和1個火工切割器本體組件組成。其中火工切割器是分離解鎖的執(zhí)行元件,工作時,利用裝藥的爆轟能量通過機械切割方式將壓緊桿切斷?;鸸で懈钇鳂?gòu)型如圖7所示。另外,為滿足使用溫度的要求,在火工切割器上進行了多層隔熱材料的包覆。
3.1 模態(tài)計算
在火箭發(fā)射上升段,模擬碎片釋放裝置固定在安裝板上,需要承受發(fā)射中的振動和沖擊載荷。為此,需要對模擬碎片釋放裝置進行模態(tài)分析。
模擬碎片釋放裝置進行有限元網(wǎng)格劃分后的模型如圖8所示,其約束面為基座下表面。
前4階模態(tài)振型如圖9所示。從分析結(jié)果可以看出,解鎖前裝置結(jié)構(gòu)的一階基頻為 220.97 Hz,大于70 Hz的技術(shù)指標要求,滿足設(shè)計要求。
3.2 靜載分析
模擬碎片釋放裝置的靜載過載分析分為 3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跨階段至最大動壓時段;第二階段:助推器發(fā)動機關(guān)機前;第三階段:助推器發(fā)動機關(guān)機。
建立靜載分析的模擬碎片釋放裝置有限元模型如圖10所示。各階段靜載有限元分析結(jié)果見圖11~圖13(安全系數(shù)取1.5)。
由分析結(jié)果得到,第二階段靜載試驗中壓緊桿出現(xiàn)了474.25 MPa的最大應(yīng)力值,但該應(yīng)力在材料強度允許的使用范圍內(nèi),且安全系數(shù)為1.47;其余構(gòu)件的應(yīng)力值均較小。這表明模擬碎片釋放裝置設(shè)計合理,結(jié)構(gòu)不會發(fā)生損壞。
3.3 分離后運動特性分析
模擬碎片分離后沿分離方向運動,為確保運動的模擬碎片不對其他機構(gòu)造成損壞,需對其運動特性進行分析。圖14給出了模擬碎片分離后的速度變化曲線,可以看出模擬碎片的最大分離速度約為0.4 m/s,滿足≤1.5 m/s的指標要求,不會對其他機構(gòu)造成破壞。
為驗證模擬碎片釋放裝置設(shè)計的合理性,考察分離后模擬碎片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了模擬碎片釋放裝置的地面分離解鎖試驗,如圖15所示。
試驗時將模擬碎片釋放裝置固定在安裝板上,在模擬碎片下方放置一塊海綿墊,以防止模擬碎片跌落后受損。
點爆火工品后,模擬碎片完成解鎖分離,斷桿的一部分縮進了模擬碎片本體內(nèi),其余部分留在分離解鎖裝置內(nèi),如圖16和圖17所示。
通過驗證試驗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模擬碎片的解鎖分離正常(壓緊桿縮進模擬碎片內(nèi)部,模擬碎片表面無凸起物),沒有產(chǎn)生多余物,也沒有造成對其他設(shè)備的污染。
本文針對各種空間碎片的特性,設(shè)計了一種類球形多面體的模擬碎片以及模擬碎片釋放裝置,用以開展空間碎片主動清除技術(shù)試驗驗證,實現(xiàn)了模擬碎片的正常解鎖分離,且模擬碎片的分離速度等指標均滿足驗證試驗的要求。
(References)
[1] 蔡洪亮, 高永明, 邴啟軍, 等. 國外空間非合作目標抓捕系統(tǒng)研究現(xiàn)狀與關(guān)鍵技術(shù)分析[J]. 裝備指揮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10, 21(6): 71-77 CAI H L, GAO Y M, BING Q J, et al.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key technology analysis of foreign non-cooperative target in space capture system[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Technology, 2010, 21(6): 71-77
[2] 林來興. 空間碎片現(xiàn)狀與清理[J]. 航天器工程, 2012,21(3): 1-10 LIN L X. Status and removal of space debris[J].Spacecraft Engineering, 2012, 21(3): 1-10
[3] BOGE T, WIMMER T, MA O, et al. EPOS–using robotics for RvD simulation of on-orbit servicing missions[C]//Proceedings of the AIAA Guidance,Navigation, and Control Conference, 2010: 1-15
[4] 張海永, 林紅吉, 孟憲林. 噴砂處理對鋁合金性能的影響[J]. 材料開發(fā)與應(yīng)用, 2010, 25(5): 39-42 ZHANG H Y, LIN H J, MENG X L. Influence of abrasive blasting on properties of Al alloys[J].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2010, 25(5): 39-42
[5] 郝剛濤, 杜小平. 空間非合作目標位姿光學測量研究現(xiàn)狀[J]. 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 2013, 50(8): 240-248 HAO G T, DU X P. Advances in optical measurement of position and pose for space non-cooperative target[J].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 2013, 50(8): 240-248
[6] 楊丁, 黃云珠, 楊崛. 鋁合金表面處理技術(shù)[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12: 86-94
[7] 汪力, 閆榮鑫. 超高真空環(huán)境冷焊與防冷焊試驗現(xiàn)狀與建議[J]. 航天器環(huán)境工程, 2008, 25(6): 558-563 WANG L, YAN R X. A study on cold welding and protection against cold welding[J].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2008, 25(6): 558-563
(編輯:肖福根)
A technical solution for a space simulated debris release device
ZHENG Zhenglu1, ZHAO Ting2, YANG Fei3, YAN Ning1, TANG Chao1
(1.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Beijing 100076, China;2. Beijing Institute of Astronautical Systems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76, China;3.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For the space debris active clean-up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validation test, a technical solution for the space simulated debris launching device is proposed. The device consists of the simulated debris and its separating and unlocking device. The simulated debris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parating and unlocking device through the pressing rod initially not related to the debris and cut off by a pyrotechnic cutter,and the simulated debris is separated from the separating and unlocking device by a compression spring. The design is verified by the modal analysis, the static load analysis,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the separation and unlock test.
simulated debris; non-cooperative target; release device; separation and unlock test;simulation analysis
V416.8
:A
:1673-1379(2017)03-0301-05
10.3969/j.issn.1673-1379.2017.03.013
鄭正路(1985—),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航天運輸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總體設(shè)計。 E-mail: zhengzhenglu33103@163.com。
2016-11-14;
2017-05-15
鄭正路, 趙婷, 楊飛, 等. 空間模擬碎片釋放裝置技術(shù)方案[J]. 航天器環(huán)境工程, 2017, 34(3): 301-305
ZHENG Z L, ZHAO T, YANG F, et al. A technical solution for a space simulated debris release device[J].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2017, 34(3): 3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