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高福生
把好“廉關”過“年關”
文丨高福生
有道是:“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jié)?!苯昶毓獾脑S多腐敗大案,都與“年關”有染,“年關”成了領導干部“失貞”的高發(fā)期。一些投機鉆營、唯利是圖、買官謀位者,瞄準“年關”這一特殊節(jié)點,扮著“親友”的角色,打著“串門”的旗號,向權力官員奉上古玩文物、名家書畫等“雅”禮,甚至直接呈上煙酒、紅包、購物卡等。這一切均發(fā)生在“年關”特有的其樂融融、喜慶吉祥的氣氛中,送禮者冠冕堂皇、理由十足,收禮者樂而忘“廉”、心安“禮”得。
俗話說得好,“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軟”。人家“投之以桃”,你勢必報之以“禮”,這是權錢交易的“游戲規(guī)則”,古今皆然。在“人情往來”外衣的掩護下,不少別有用心者“暗度陳倉”,攻城掠地,戰(zhàn)無不勝。而那些貪吃愛占、意志薄弱的領導干部,一旦被這些非份之“禮”套牢,將會被人“思”過沒完,“拜“個沒完,“求”個沒了,其結果是“錢財前門進,原則后門失”,為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埋下了伏筆,給自己鑄就了一雙黨紀政紀和法紀的枷鎖。
也正因為如此,每當元旦、春節(jié)臨近之際,各級各部門都不厭其煩,頻發(fā)禁令,大唱“節(jié)日歌”,大念“防腐經”。不可否認,在道道鐵令的高壓之下,明目張膽的節(jié)日歪風難見蹤影,但“曲徑通幽”者并未銷聲匿跡,有的甚至在新媒體技術的包裝下更加隱蔽,送禮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高。一些領導干部平日里懾于法紀,不敢把手伸得太長,好不容易等來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大節(jié),私欲便急速膨脹,對打著“人情牌”的“年禮”來者不拒,大行權力尋租或利益交換之實。
居官當知年關險,借機斂財惹禍端。過往眾多案例警示我們,不少“失貞”的官員并非一開始就有意為之,大多是在“年關”中忘記了“廉關”,將正常的人情往來和包藏禍心的“賄賂”,全都“兼收并蓄”,一步步滑向了犯罪的深淵。其蛻變過程和人們熟知的喝酒套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剛端酒杯時,嚴防死守;喝過三巡,半推半就;酒至半酣,來者不拒。最終,不勝酒力,倒在桌下。
前車之鑒,后車之轍。各級領導干部,應做淡泊明志、嚴以律已的典范。越是逢年過節(jié),越要頭腦清醒,心不貪、口不饞、手不伸。同時管好自己的家人,共同將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情往來”拒之門外。如此,方能不讓“年節(jié)”害“廉潔”,把好“廉關”過“年關”,過一個“夜半敲門心不驚”的吉祥年、開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