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文
貝加爾湖位于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最深處達1642米,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是世界上最深、儲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水可供50億人飲用半個世紀。它的形狀似一輪彎月,因為水質好,透明度深達40.5米,又有“西伯利亞明眸”的美譽。
“貝加爾”一詞源于布里亞特語,意為“天然之?!?。在中國,這里又曾被稱為“北?!保枪糯狈缴贁?shù)民族的主要活動地區(qū),也是蘇武牧羊之地。從地圖上看,貝加爾湖狹長彎曲,形狀好似一輪彎月。實際上,它長636千米,相當于從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之間的距離,最寬處為79.4千米,面積達31500平方千米。
久聞西伯利亞“藍眼睛”的名聲,選擇在11月來到伊爾庫茨克州。這時間的貝加爾湖還沒結冰,秋天金黃的樹葉快要落盡,雪花迫不及待地親近大地。盡管無緣傳說中美到窒息的藍冰,也錯過層林盡染的景致,但那又如何?
后來我才意識到,世界上有這樣一種存在,她似乎每時每刻都和上一秒不大一樣,她善變,卻又讓人隱隱感到永恒,她安靜而蘊含力量,不 言語一句卻總在吸引著你,讓你目不轉睛而小心翼翼。
貝加爾湖就是這樣美的存在。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通過其深處淤泥中的微生物化石,科學家們大約判斷出貝加爾湖形成于兩千五百萬年前。它位于歐亞板塊內部,據(jù)說是因為亞洲地殼沿著一條斷層慢慢拉開,出現(xiàn)一條地溝而慢慢形成。
在貝加爾湖幽深的湖底生活著很多珍稀生物,這里生存著超過1000種植物與超過2500種動物,其中有超80%的物種為貝加爾湖所特有。盡管多數(shù)時間看到的貝加爾湖一派祥和景象,但當霧從湖面上升騰起來,人們總是會對深不可測的貝加爾湖浮想聯(lián)翩,認為某些古老的物種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演變,可能真的會逐漸變成“水怪”。這讓美麗的貝加爾湖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過往的船只常常提心吊膽,擔心“水怪”來襲。
雖然水怪的存在頗有一些虛無縹緲,但在貝加爾龐大的水體中卻的確存在著許多“小水怪”——貝加爾湖特有的端族類蝦與其他的一些水生無脊椎生物。這些“小水怪”充當了為湖水過濾消毒的“清潔工”,讓貝加爾湖清澈透明,坐實了“西伯利亞明眸”的美名。當然,貝加爾湖之所以透明度可達40.5米,還因為它屬于貧營養(yǎng)湖,水中氮、磷等營養(yǎng)元素含量低,藻類植物的密度比較小。另外,湖底又時常發(fā)生地震,產(chǎn)生的化學物質沉淀湖底,也使得湖水凈化。
貝加爾湖還盛產(chǎn)稀有生物物種,其中貝加爾海豹就是世界上少有的生活在淡水湖的海豹種類之一。海豹本是生活在海洋環(huán)境中的哺乳動物,而貝加爾海豹卻完全適應貝加爾湖的淡水環(huán)境。它們身長最多只有1.6米,體重從50千克到130千克不等,是世界上個頭最小的海豹。你可以在湖中部和北部看到它們,但其實它們的活動范圍遍布整個貝加爾湖。平時它們除了捕魚,就是擠在石頭上曬太陽。冬天到了,它們還會在厚厚的冰面上鑿洞以呼吸空氣。
我們在湖中最大的島嶼——奧爾洪島上停留了4天,想要近距離感受西伯利亞藍眼睛的魅力。
奧爾洪島的北線游貫穿雪地和森林,一路上坡下坡,顛簸不斷,除了司機,全車人都抱著好奇的態(tài)度望著窗外,忽然,車子在坡中央停了一秒,又往下溜了一點。乘客們臉一僵,倒吸一口氣,沒等回過神來,車子又開始往上爬,像個醉漢似的忽快忽慢、挪動著大身軀。正當大家松了一口氣,繼續(xù)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時,車子又整個翻過坡,車頭沖下,重心轉換,搖搖晃晃地下坡了。
有位英國游客坐在副駕駛座,略懂俄語,和司機師傅一路聊天,司機聊到興起還總帶比劃、雙手脫離方向盤,讓乘客們看得又驚又笑。有趣的是,大家臉上的擔心轉眼就不見,更多的是對司機大叔的完全信任。這種無言的默契,給旅途悄然增添一份暖意。車里人來自五湖四海,此刻卻像早已熟識的鄰居一般。我們將共同度過這未知奇妙的一天。
胡日爾鎮(zhèn)處在草原和森林的環(huán)抱中,只有1500人。這里的小鎮(zhèn)生活,就像每天下午6點黑夜會登場一樣規(guī)律。我們在奧爾洪島住的地方,就是胡日爾鎮(zhèn)上著名的尼基塔(Nikita)莊園。
莊園主人是前蘇聯(lián)的乒乓球冠軍尼基塔(Nikita)先生,他在1994年建了這家客棧,20多年的經(jīng)營帶動了整個奧爾洪島的旅游業(yè)。
天空轉向淡藍色,那是夜幕將要拉下來的前奏。不知是誰隨意地抹上了幾筆顏色,就變成了軟糯的棉花糖,在空中飄呀飄。下一秒切換童話世界,如果你按下加速鍵,會看見天空變成一整幅流動的水彩畫。你會相信嗎,在東西伯利亞的一個島上小鎮(zhèn),有這樣寧靜祥和的美麗,像一個低調內斂的姑娘,稍微粗心一些,你就不會看到她臉上流露的一絲害羞。
離開胡日爾鎮(zhèn),我們去了一個位于貝加爾湖和安加拉河交匯處一個名叫利斯特維揚卡的鎮(zhèn)子,這里被譽為“貝加爾湖的大門”。小鎮(zhèn)人口2000多,建筑也多是原汁原味的小木屋,和湖岸垂直的山谷,就是居民們住的地方。
初到利斯特維揚卡,天色已晚,湖邊停著的漁船在風雪里顯出幾份落寞,湖水一聲一聲拍打著湖岸,似乎對冒昧到訪的陌生人并不友好。
但我們在來時的路上,邂逅了一位會中文的俄羅斯女孩,伊列娜,曾在孔子學院學過中文的她,因為遇到我們而有機會說中文,她很開心,于是我們相約次日一起逛貝加爾湖博物館。
第二天,天空放晴。沿著山谷三步并作兩步奔到湖岸邊,陽光穿透云層灑在整片貝加爾湖上,微風輕輕吹起漣漪,湖邊白色的浪花盛開不斷,那是貝加爾湖的裙擺。兩三輛車駛過,四五個人站著垂釣,千萬朵浪花哼著小曲前赴后繼,貝加爾湖一掃昨晚的高冷,向我們張開懷抱表示“歡迎”。
我們沿著湖邊大道散步去貝加爾湖博物館,與俄羅斯少女會合。
貝加爾湖博物館是棟三層樓的建筑,但館內面積并不大,門票也不算貴。一樓是貝加爾湖的基本知識,能看到貝加爾湖特有的魚類和海豹。二樓可以用顯微鏡觀察貝加爾湖的水生生物,這其中多數(shù)是凈化貝加爾湖的功臣。還有地下一層,可以體驗模擬潛水艇,竟然還配有中文講解。我們在一層的水族箱里看到了兩只貝加爾海豹。它們身材渾圓,皮色暗灰,在水族箱里貝加爾海豹愜意靈活地游來游去,頗為可愛。
就在我們準備結束博物館參觀時,發(fā)現(xiàn)館后院有條步行登山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想沿著這條小道一路走下去,看看會發(fā)現(xiàn)什么別樣的景致。果然,這是一條通往切爾斯基山的小徑,我們最終在黃昏時分步行登上了切爾斯基山,俯瞰貝加爾湖。
此時聽不見湖水拍打岸邊的聲音了,貝加爾湖像在打盹兒,看上去安詳美好。伊列娜卻說起她曾和朋友橫渡貝加爾湖的驚險故事: 那是一個晴好的早晨,貝加爾湖風平浪靜,他們乘船到湖中心時,天公卻臉色突變,湖面上刮起大風,瞬時間波濤洶涌,眼看雷雨就要下來,整船人趕緊駛向最近的岸邊避雨。伊列娜說“那次可把我嚇壞了”。
望著此時眼前寧靜祥和的景色,我還在幻想,沒準湖里真有傳說中的水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