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經濟新常態(tài)下中國礦業(yè)供給側改革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2017-07-07 10:19:52沈鐳武娜鐘帥孫艷芝孔含笑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7年7期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經濟增長新常態(tài)

      沈鐳++武娜++鐘帥++孫艷芝++孔含笑

      摘要

      礦業(yè)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產業(yè)。在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和礦業(yè)長期低迷的形勢下,要合理推進礦業(yè)供給側改革,必須理清經濟增長、城鎮(zhèn)化與礦產資源消費之間的長期關系,需要依次回答:是否存在長期關系,這些關系有什么作用特征,這些作用的變化趨勢如何,不同礦產資源是否存在顯著的區(qū)別,針對這些區(qū)別如何提出應對策略。基于上述問題的判斷,本文選取9種礦產資源,利用多種方法進行了組合分析。應用脫鉤指數刻畫了1978—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與礦產資源消費的脫鉤關系,發(fā)現呈現一種周期性的脫鉤和復鉤過程;選取經濟增長、城鎮(zhèn)化和任意一種礦產資源消費為變量,建立了VAR模型,揭示各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將顯著的因果關系分為三種類型,包括循環(huán)因果鏈(三種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接替性循環(huán)變化的關系,包括煤炭、鋅、原鋁和鉀鹽等)、兩兩互為因果(某兩種變量之間存在一種或兩種顯著的雙向交替變化關系,包括原鋁、鋅、鉀鹽、石油、精煉鉛、精煉鎳等)和單向因果(某兩種變量之間僅存在一種顯著的先后變化關系,包括鐵礦石、精煉銅、精煉鎳)等;運用脈沖響應函數刻畫了上述關系的長期變化趨勢,發(fā)現礦產資源消費的長期效應的大小及其波動頻率有顯著差異,大多數礦產可以持續(xù)效應10年以上(如煤炭、石油、鋅、原鋁等消費變動對GDP變動的影響),少數響應僅在5—6年內顯著(如鐵礦石、鉀鹽、精煉鉛等消費變動對GDP變動的影響),之后效應會逐漸消失?;诖?,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提出了中國礦業(yè)供給側改革發(fā)展戰(zhàn)略選擇,包括以去產能為抓手、提高資源效率、堅持底線思維、建立政府適當干預下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促進礦業(yè)經濟創(chuàng)新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tài);供給側改革;經濟增長;礦產資源消費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04(2017)07-0008-10DOI:10.12062/cpre.20170458

      2012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加劇,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tài),伴隨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大幅下跌,礦業(yè)市場蕭條,全球礦業(yè)投資低迷。中國對大宗礦產的需求增長速度減緩,大宗礦產資源消費史無前例幾乎集體下滑。一次能源消費量30多年來第一次出現下降,且未來2—3年還有下降的可能。大宗礦產品價格大幅下滑,短期3—5年內礦產品價格震蕩頻繁并繼續(xù)探底;礦業(yè)企業(yè)面臨的壓力和困難加大。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深入推進,經濟增速全面換擋,主要礦產品需求和生產規(guī)模集體回落,礦業(yè)熱情持續(xù)降溫?;獾V業(yè)新危機、打贏化解過剩產能攻堅戰(zhàn),推進新常態(tài)下礦業(yè)發(fā)展需要新動力和新招數。

      1問題的提出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中國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堅持以提高經濟發(fā)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有利于繼續(xù)保持經濟發(fā)展良好態(tài)勢。外國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不僅為本國經濟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多動力,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新機遇。馬光遠認為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是增速換擋,風險的凸顯以及紅利的轉換的經濟常態(tài)[1];厲以寧[2]認為新常態(tài)就是要保持一個常態(tài)的經濟增長,這種常態(tài)是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產業(yè)升級、動力轉換的常態(tài);吳敬璉[3]認為新常態(tài)是經濟增長減速,但增長質量提高,優(yōu)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率的常態(tài)?!靶鲁B(tài)”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目標,它是一種可持續(xù)的生產方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4]。

      經濟發(fā)展形勢決定了礦業(yè)發(fā)展形勢,目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使得大宗礦產資源領域的供應嚴重過剩,市場由賣方市場變?yōu)橘I方市場[5]。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礦產資源價格明顯偏離市場供求關系,呈現大幅下滑趨勢,嚴重影響我國的經濟發(fā)展。2012年以來,全球礦業(yè)投資低迷,與其他行業(yè)相比,投資者對礦業(yè)的興趣明顯下降。國際權威機構對全球礦業(yè)前景預測不容樂觀。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礦業(yè)發(fā)展模式已無法適應新的發(fā)展形勢,改革已成為共識。未來的礦業(yè)企業(yè)必須轉變發(fā)展理念,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提高生產效率和升級產品,構建新的經營模式,才能實現利潤增長,贏得未來,適應礦業(yè)“新常態(tài)”。

      為了應對我國經濟新常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xù)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6]。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中國宏觀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與主攻方向[7]?!肮┙o側改革”的相關政策推出時間及其主要內容,如表1所示。

      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為了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中國把改革的重心放在了對礦產資源的改革上。從1978年到2015年之間,中國礦業(yè)經歷了六次大的變革,第一次變革:與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相關;礦產需求大增。第二次變革:“有水快流”、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凸起;礦產資源法頒布。第三次變革:國有企業(yè)改革,經濟結構調整。第四次變革:金融危機影響亞洲各國和世界市場;煤炭關井壓產。第五次變革:資源整合和關閉各種小礦。第六次變革:房貸引發(fā)再次金融危機,進而影響礦業(yè)發(fā)展。如圖1所示。由此可見中國對礦業(yè)改革的重視。

      中國已步入工業(yè)化中后期,GDP增速已從10%的高位下降至7%,未來可能將長期保持在6%左右,經濟下行必將導致資源消費量的下降。中國的基礎設施高速建設時代已經結束,不可能再大規(guī)模拉動礦產資源需求;中國出口空間已經不大,“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在不斷下降;中國2/3以上的城市居民都有房貸,內需動力不足。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大規(guī)模投資拉動建設了大量無用的產能,至今多數產能還在釋放過程中,導致中國礦業(yè)幾乎呈現全面過剩的階段。因此,本文認為,“新常態(tài)”的重點在于綜合考慮當前中國面臨的宏觀經濟下行、經濟結構轉型和城鎮(zhèn)化進程逐漸加快的這一個過程。在這種新的經濟形勢下,為了更好地推進改革,需要準確地識別經濟增長與礦業(yè)消費二者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從而為礦產行業(yè)的供給側改革提出新的戰(zhàn)略思路和參考建議。

      2方法與數據來源

      資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并且這種聯系呈現出多種表現方式。Gurgul等[8]基于波蘭2000—2009年的季度數據分析,發(fā)現波蘭存在從能源消費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Wesseh等[9]基于利比亞地區(qū)1980—2008年時間序列數據分析,提出利比亞地區(qū)的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Ozturk等[10]針對世界51個國家1965—2005年的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這些國家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存在長期協(xié)整關系,其中低收入國家的GDP與能源消費之間存在單向因果關系;中等收入國家,GDP與能源消費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系。

      關于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如王崇梅[11]基于脫鉤理論發(fā)現1990—2007 年這一階段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總體上處于相對脫鉤階段,其中1998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出現負增長,GDP與能源消費出現絕對脫鉤。趙一平等[12]根據“脫鉤”與“復鉤”的基本思想, 提出中國經濟發(fā)展與能源消費相對“脫鉤”與“復鉤”的概念模型,并對中國經濟發(fā)展與能源消費的響應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郭守前等[13]用脫鉤指數的方法得出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長期處于弱脫鉤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選取了5個脫鉤關聯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從業(yè)人口情況、價格指數之間均存在著長期協(xié)整關系,但是沒有明顯的Granger因果關系,且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呈現反比關系。龐家辛等[14]利用脫鉤指數對甘肅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與預測,認為甘肅省近20年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已實現相對脫鉤。任曉航等[15]建立了VAR模型對清潔能源、碳排放和經濟增長等3個變量進行因果分析,發(fā)現中國經濟增長受外部某一正向沖擊后,會導致碳排放的增加,而中國清潔能源受外部某一正向沖擊后,起初會導致碳排放的增加,后期會減少碳排放。Li等[16]用面板數據對中國30個省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進行了分析,得出中國能源消費彈性通過努力可以被控制在0.2—0.3的范圍。Zhang等[17]運用LMDI方法對中國碳排放和碳排放強度進行方差分解,發(fā)現能源強度和最終能源消費結構對降低碳排放起著重要作用。

      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國內學者分別采取了不同的實證研究方法對中國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費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進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選取的分析方法和樣本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研究結果不盡相同。鑒于此,本文進行了適當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①在樣本的選取上有所改變,考察多種礦產資源消費進行比較分析;②樣本選取的時間跨度相對較大,為1978—2015年;③首先用脫鉤理論分析了中國目前礦產資源與經濟增長的脫鉤狀態(tài),其次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法說明了各種礦產資源、經濟增長和城鎮(zhèn)化之間的動態(tài)聯系,最后采用脈沖響應函數進行脈沖分析,揭示了它們之間的長期動態(tài)變化關系。研究結果對于促進經濟新常態(tài)下礦業(yè)行業(yè)的供給側改革有重要參考價值。文中采用的數據來源于2015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世界金屬統(tǒng)計年鑒、中國黃金年鑒、全國礦產資源年報、國際能源機構(IEA)、英國石油公司(BP)。其中,錳礦石、金部分數據缺失。本文計算均采用Stata11軟件完成。

      3實證研究

      3.1脫鉤狀態(tài)分析

      脫鉤理論是西方學者研究經濟增長與物質消費之間的過程中,針對經濟增長與物質消費的依賴程度提出的[14]。本文在王崇梅[11]提出的脫鉤指數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調整,得出脫鉤指數的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

      脫鉤指數(Decoupling Index,時間t)DI=資源增長指數時間t/GDP增長指數時間t(1)

      本處所指脫鉤指數(DI)的涵義[18]:

      (1)當DI ≥1 時, 表示資源消費增速與經濟增速同步,或快于經濟增速,即沒有發(fā)生脫鉤,或稱為絕對掛鉤;

      (2)當0

      (3)當DI =0 時,說明資源消費總量不變,但仍可維持經濟增長。

      根據上述對脫鉤狀態(tài)的判定,本文將資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脫鉤情況關系分為相對脫鉤、絕對掛鉤。此外,為了剔除1978年到2015年這段時期內因價格上漲而對GDP產生的影響,本文以1978年為基期重新計算了歷年的GDP。根據公式(1),通過數據整理計算得到中國各種資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兩者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如圖2所示。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煤炭、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錳礦石、精煉銅、精煉鉛、精煉鎳、鋅、鉀鹽、金和原鋁等12種礦產品。圖2可以看出,各種礦產資源的脫鉤指數均在1附近變動。煤炭、鐵礦石、錳礦石、鉀鹽和鎳在大部分的年份里處于相對脫鉤狀態(tài)(0

      3.2因果關系分析

      3.2.1變量和數據的選取

      對中國礦產品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的研究,選取的變量有中國GDPY(不變價格,價格=1 978),城鎮(zhèn)化率CIT,煤炭消費量COA,石油消費量OIL,鐵礦石消費量IRO,精煉銅消費量COP,精煉鉛消費量PLO,鋅消費量ZIN,精煉鎳消費量NIC,原鋁消費量ALU,鉀鹽消費量SYL。在分析過程中為了消除變量的異方差和便于變量間長短彈性的分析,文中對各變量分別取對數值,記為ln變量名稱,即變量為lnGDP,lnCIT,lnCOA,lnOIL,lnIRO,lnCOP,lnPLO,lnZIN,lnNIC,lnALU,lnSYL。

      3.2.2單位根檢驗

      本文采用Phillips-Perron單位根檢驗(PP檢驗)的方法檢驗序列是否平穩(wěn),即對各變量進行單整性檢驗。原序列l(wèi)nGDP,lnCIT,lnCOA,lnOIL,lnIRO,lnCOP,lnPLO,lnZIN,lnNIC,lnALU,lnSYL的單位根檢驗值均大于5%水平下的臨界值,表明序列不穩(wěn)定但存在單位根,需要重新對各序列進行一階差分后再檢驗,檢驗值小于1%或5%水平下的臨界值,表明序列平穩(wěn),單位根檢驗通過。

      3.2.3格蘭杰因果檢驗

      格蘭杰認為如果x是y的因,但y不是x的因,則x的過去值可以幫助預測y的未來值,但y的過去值卻不能幫助預測x的未來值。需要指出的是,格蘭杰因果關系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因果關系[19]。它充其量只是一種動態(tài)相關關系,表明的是一個變量是否對另一變量有預測能力。本文采用向量自回歸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模型滯后階數p的選擇:出現顯著的格蘭杰因果關系(p 須大)、擾動項為白噪聲(p須大)、兼顧VAR系統(tǒng)穩(wěn)定性(p須小),公式如式(2)所示。對各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具體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y1代表GDP,y2代表城鎮(zhèn)化,x代表各種礦產品消費

      格蘭杰因果的基本判定:P值<0.01、P值<0.05或P值<0.10,任何一種情況成立時,表示拒絕“A does not Granger Cause B”。以GDP和城鎮(zhèn)化的因果關系為例:P值=0.009<0.01,表明拒絕GDP變動不是城鎮(zhèn)化變動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GDP變動是城鎮(zhèn)化變動的格蘭杰原因。P值=0.141>0.10,表明接受城鎮(zhèn)化變動不是GDP變動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城鎮(zhèn)化變動不是GDP變動的格蘭杰原因。各變量間是否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具體如表2所示。精煉鎳消費變動與GDP變動之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中,滯后階數選擇1—7階時無格蘭杰因果關系,8階后模型不穩(wěn)定。因此無法判定二者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

      格蘭杰檢驗證實經濟增長、城鎮(zhèn)化與多種礦產資源消費存在因果關系。這三者間的因果關系可以分為三類:①循環(huán)因果鏈,即某種礦產資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存在顯著的接替性循環(huán)變化的關系,包含4種礦產品(煤炭、原鋁、鋅和鉀鹽);②兩兩互為因果,即某種礦產資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存在一種或兩種顯著的雙向交替變化關系,包含6種礦產品(原鋁、鋅、鉀鹽、石油、精煉鉛、精煉鎳);③單向因果,即某種礦產資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僅存在一種顯著的先后變化關系,包含3種礦產品(鐵礦石、精煉銅、精煉鎳)。如圖3所示,圖中的數字是根據滯后階數大小標注的,從而表明因果關系發(fā)生的先后順序。以GDP、城鎮(zhèn)化和煤炭消費之間的因果關系為例:首先GDP變動對城鎮(zhèn)化的變動產生影響;其次城鎮(zhèn)化變動對煤炭消費變動再產生影響,最后煤炭消費變動對GDP變動產生影響,從而形成一條循環(huán)的因果鏈。

      3.3脈沖響應分析

      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得知,經濟增長、城鎮(zhèn)化和特定礦產資源消費等三者間存在著單向或雙向的因果關系。為了進一步揭示變量之間相互影響的動態(tài)變化趨勢,本文建立了脈沖響應函數,分析了變量間的相互影響效應。脈沖響應函數考察變量相互之間的短期效應與長期均衡的關系,公式如式(3)所示。

      公式衡量的是變量x在第 t 期變化 1 單位時,對t+j 期變量y的影響。脈沖效應不是絕對時間t的函數,而是時間間隔j的函數,這意味著:一方面,單位時間內效應波動的頻率越高,所涉及的響應主體越多或者與響應變量相關的因素越復雜;另一方面,效應不為 0 的時間越長,表明效應的持續(xù)性越強。圖4為對經濟增長、城鎮(zhèn)化和9種礦產資源消費進行脈沖響應分析的結果,衡量的是單位變量變動對另一變量的影響效應及持續(xù)時長。例如,圖4-a“GDP變動對原鋁消費變動的影響”是考察單位GDP變動對原鋁消費變動的影響效應及其持續(xù)時長。

      從圖4中可以看出,礦產資源消費的影響或者被影響效應的大小及其波動頻率有顯著差異。大多數影響效應可以持續(xù)10年以上。少數效應僅在5—6年內顯著,之后會逐漸趨向于0,即效應消失。煤炭、石油、鋅和原鋁的消費變動對GDP變動的影響持續(xù)時間較長;鐵礦石、鉀鹽和精煉鉛的消費變動對GDP變動影響持續(xù)的時間較短。GDP的變動對石油、精煉銅和原鋁消費的變動影響持續(xù)時間較長;GDP的變動對鋅、精煉鉛和鉀鹽消費的變動影響持續(xù)時間較短。石油、鐵礦石、精煉銅、精煉鉛、鋅、精煉鎳和原鋁的消費變動對城鎮(zhèn)化變動的影響持續(xù)時間較長。城鎮(zhèn)化的變動對鋅、精煉鎳、原鋁和鉀鹽消費的變動影響持續(xù)時間較長。因此,針對不同礦產資源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需要綜合考慮不同礦產資源與經濟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之間長期作用效應的差異。

      4結論與政策建議

      4.1結論

      本文考察了中國30多年來經濟增長與資源消費的脫鉤指數。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礎上,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以及脈沖響應函數,對中國經濟增長與各種礦產資源消費之間的因果、動態(tài)進行分析探討,得出以下結論:

      (1)1978—2015年之間,中國經濟增長與九種資源消費整體處于相對脫鉤狀態(tài),其中,“九五”計劃期間相對脫鉤的程度比較大,中國經濟增長與資源消費總量的脫鉤關系最為顯著,原因是亞洲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對資源的需求降低?!笆濉庇媱澠陂g出現復鉤,原因在于國際經濟形勢大好,再加上中國成為WTO的成員國,使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對資源的需求增強[20]。當前能源礦產與經濟發(fā)展存在脫鉤趨勢主要得益于能源效率的提高[21],但經濟增長對資源需求的總量大于能源效率提高對資源降低數量。因此,經濟增長與資源消費仍需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達到絕對脫鉤的狀態(tài)。

      (2)格蘭杰檢驗結果表明,煤炭消費和鐵礦石消費同經濟增長之間僅存在從煤炭消費、鐵礦石消費到經濟增長的單向格蘭杰因果關系,表明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煤炭和鐵礦石投入的增加會帶來經濟的增長,但經濟增長不一定會引起煤炭和鐵礦石消費的增加。在新常態(tài)下對煤炭和鋼鐵行業(yè)去產能會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效應。經濟增長與城鎮(zhèn)化之間也僅存在從經濟增長到城鎮(zhèn)化的單向格蘭杰因果關系,這表明在新常態(tài)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城鎮(zhèn)化的速度也會適當放緩。石油消費、原鋁消費、精煉鉛消費、鋅消費和鉀鹽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雙向格蘭杰因果關系,中國已步入工業(yè)化中后期,GDP增速已從10%的高位下降至7%,未來將長期保持在6%左右,經濟下行必將導致資源消費量的下降。

      (3)對經濟增長影響持續(xù)時間較長的礦產資源,政策的貫徹需要保持長期的一貫性,對城鎮(zhèn)化影響持續(xù)時間較長的礦產資源,如果去產能措施的持續(xù)時間較長,可能會不利于中國城鎮(zhèn)化水平的提高。應該針對各種礦產資源消費的影響或者被影響效應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制定不同的政策來調控礦產品的產量。

      4.2中國礦業(yè)供給側改革發(fā)展戰(zhàn)略選擇

      中國處于工業(yè)化中期階段,產業(yè)結構不合理,技術和設備較為落后,促進資源節(jié)約集約利用成為未來中國資源發(fā)展戰(zhàn)略和政策制定的關鍵所在[22]。在資源開發(fā)與利用方面應以“綜合資源安全”、“資源效率倍增”、“增長與資源脫鉤”為主要指導,弱化甚至取代靠自然資源和要素投入驅動的傳統(tǒng)經濟發(fā)展模式,依靠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各類創(chuàng)新活動的引導推動經濟發(fā)展[23],從資源保護、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創(chuàng)新、管理等全系列經濟活動視角提出礦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選擇[24]。

      4.2.1以去產能為抓手推動大宗礦產資源供給側改革

      通過化解過剩產能助力推進礦業(yè)供給側改革,必須通過退出、轉型轉產、兼并重組等方式,減少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25]。化解過剩產能要分情況、分類別進行。第一類是煤炭資源,要優(yōu)先化解資源劣、成本高的中小型煤礦產能。第二類是具有傳統(tǒng)優(yōu)勢的礦產資源,要對全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做“減法”、去產能[26]。第三類是短缺金屬礦產資源,要化解冶煉環(huán)節(jié)的產能。第四類是可以被替代且對環(huán)境損害較大的礦產資源,先重點化解發(fā)達地區(qū)及生態(tài)脆弱區(qū)礦山的產能,并促進綠色礦山建設[27];同時,冶煉環(huán)節(jié)也是化解過剩產能的重點。相關部門要著力引導產業(yè)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降低轉產成本、減少企業(yè)退出損失。

      4.2.2著力提高資源效率,實現資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相對脫鉤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需要做大經濟規(guī)模,縮小資源消費總量。主要途徑包括:轉變資源的利用方式,促進資源利用觀念的轉化,從低成本利用資源向全成本利用資源轉換;從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換;從重視資源本身向重視經濟效益轉換;調整產業(yè)機構,從資源驅動型向創(chuàng)新驅動型轉換;依靠技術突破,開發(fā)先進開采技術,發(fā)展清潔生產技術、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等等;依靠管理挖潛力,利用現代管理技術,擴大管理幅度,延伸管理深度。

      4.2.3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資源對外依賴可能導致的極端風險

      實施礦產資源安全戰(zhàn)略是面對當前礦產資源國際國內形勢和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客觀要求[28]。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系統(tǒng)提出包括資源安全在內的“11種安全”??傮w國家安全觀把資源安全獨立出來,提升到與經濟安全并列的高度。資源安全“底線”即定量地界定資源安全的合理界限和資源供給的區(qū)域安全結構[24]:在和平時期的“底線”是指保證經濟平穩(wěn)運行、群眾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的最低資源供應量;在戰(zhàn)爭條件下,則意味著要保證軍事、軍工最低需求。保障國家資源安全,需要針對不同資源、不同時期、不同情況,分別制定針對性底線指標。

      4.2.4建立政府適當干預下的市場化資源價格形成機制

      在宏觀層面,要分步推進資源定價形成機制的改革:優(yōu)先推進資源稅費制度改革;逐步分類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規(guī)范資源產權市場,明晰產權,實現資源有償開采;建立健全資源儲備制度和價格調節(jié)基金制度;在微觀企業(yè)層面,要建立公平、公正、充分競爭的約束激勵機制,著力提高資源性企業(yè)的自主定價能力,維持資源價格的穩(wěn)定性。將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創(chuàng)新與資源稅改革和國有企業(yè)改革結合起來,最大限度釋放出經濟發(fā)展?jié)摿Α?/p>

      4.2.5打造礦業(yè)經濟創(chuàng)新升級版

      礦業(yè)的基礎地位和作用不會改變,需要打造礦業(yè)經濟升級版。向傳統(tǒng)的礦業(yè)強國學習,強化資源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礦業(yè)體制改革,建立國家能源資源發(fā)展中心,以積極應對礦業(yè)下行的新常態(tài)。對于資源生產國尤其是重要礦產資源國可以適度增加進口,促使礦產供應的全球來源多元化[29],從而保障重要礦產資源的供應安全。

      (編輯:李琪)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趙庚科,吳慧慧,史曉妮.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下“供給側改革”的思考[J]. 商場現代化,2016(18): 238-241. [ZHONG Gengke,WU Huihui, SHI Xiaoni. Under Chinas economic new normal thinking of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J]. Market modernization, 2016 (18): 238-241.]

      [2]厲以寧.新常態(tài)最基本的含義是保持常態(tài)的經濟增長[R/OL]. http://www.ccln.gov.cn/sixiang/sixiangx/sixiangzatan/102663.shtml.[LI Yining. New normal basic meaning is to maintain normal economic growth[R/OL]. http://www.ccln.gov.cn/sixiang/sixiangx/sixiangzatan/102663.shtml.]

      [3]吳敬璉.對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我們誤讀了什么?[R/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7a99420102wlp3.html.[WU Jinglian. For Chinas economy is the new normal, we misread?[R/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7a99420102wlp3.html.]

      [4]王丹.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J].商業(yè)經濟研究,2015(36): 33-35. [WANG Dan.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 [J]. Journal of commercial economics, 2015(36): 33-35.]

      [5]張強. 中國煤炭行業(yè)新常態(tài)研究[J]. 中國煤炭, 2015, 41(2): 11-15, 29. [ZHANG Qiang. Research on new normal of China coal industry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5, 41(2): 11-15,29.]

      [6]賈康,蘇京春.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JIA Kang,SU Jingchun. Supply side reform: the new supply plain text [M]. Beijing: Citic Press, 2015.]

      [7]??撕?,詹敏.煤炭供給側改革策略分析[J].煤炭經濟研究,2016,36(4): 33-36.[NIU Kehong, ZHAN Min.Analysis on tactics of coal supply front reform[J]. Coal economic research, 2016, 36(4): 33-36.]

      [8]GURGUL H, LACH L.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versus economic growth of the polish economy[J]. Energy economics,2012,34(2):500-510.

      [9]WESSEH P K, ZOUMARA B.Causal independence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in Liberia:evidence from a nonparametric bootstrapped causalitytest[J].Energy policy,2012,50:518-527.

      [10]OZTURK I,ASLAN A, KALYONCU 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2010,38:4422-4428.

      [11]王崇梅.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脫鉤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 20 (3):35-37.[WANG Chongmei.Decoupling analysis of China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3): 35-37.]

      [12]趙一平,孫啟宏,段寧.中國經濟發(fā)展與能源消費響應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 2006,27(3):130-136. [ZHAO Yiping, SUN Qihong,DUAN Ning.Respon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J].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2006, 27(3): 130-136.]

      [13]郭守前,馬珍珍.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脫鉤關系研究[J]. 統(tǒng)計與決策, 2012,361(13):133-135.[GUO Shouqian, MA Zhenzhen.Decoupling relationship research of China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12, 361(13): 133-135.]

      [14]龐家幸,陳興鵬,王惠榆.甘肅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及能源消費預測[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4, 28(2):31-36.[PANG Jiaxing, CHEN Xingpeng, WANG Huiyu.Relationship of energy consumption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Gansu Province [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28(2): 31-36.]

      [15]任曉航,王震,張雨濛.中國碳排放、清潔能源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5, 25(11):6-9.[REN Xiaohang,WANG Zhen,ZHANG Yumeng.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Chinas carbon emissions,clean energy and economic growth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 25(11): 6-9.]

      [16]LI Fei, DONG Suocheng, LI Xue,et al.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11,39(2):568-574.

      [17]ZHANG Yuejun,DA Yabin.The decomposition of energyrelated carbon emission and its decoupling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5,41: 1255-1266.

      [18]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economic growth[ R]. 2002.

      [19]陳強.高級計量經濟學及Stata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80-381. [CHEN Qiang. Advanced econometric and Stata applications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14:380-381.]

      [20]牛彤,袁長舉,牛沖槐,等. 基于彈性脫鉤的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脫鉤關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8): 243-247.[NIU Tong,YUAN Changju,NIU Chonghuai,et al. A study of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based on elastic decoupling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5(18): 243-247.]

      [21]魏艷旭,孫根年,李靜. 基于技術進步的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J]. 資源科學, 2011, 33(7): 124-131. [WEI Yanxu, SUN Gennian, LI J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due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J]. Resources science, 2011, 33(7): 124-131.]

      [22]沈鐳,劉立濤,王禮茂,等. 2050年中國能源消費的情景預測[J].自然資源學報, 2015, 30 (3): 361-373.[SHEN Lei,LIU Litao, WANG Limao, et al.2050 energy consumption projection for China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5, 30(3): 361-373.]

      [23]沈鐳. 保障綜合資源安全[J].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3, 28(2): 247-206.[SHEN Lei.Investigations to safeguard comprehensive resources security of China [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3, 28(2): 247-206.]

      [24]沈鐳, 成升魁. 論國家資源安全及其保障戰(zhàn)略[J]. 自然資源學報, 2002, 17(4): 393-400. [SHEN Lei, CHENG Shengkui. On the national resources security and its guaranteeing strategies[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2, 17(4): 393-400.]

      [25]榮冬梅.關于新常態(tài)下礦業(yè)發(fā)展的思考[J].當代經濟,2016.9(26):38-39.[RONG Dongmei.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under the new normal[J]. Contemporary economics,2016,9(26):38-39.]

      [26]陳甲斌,王嬙.弱市下的礦業(yè)發(fā)展趨勢與建設[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6(2):14-18.[CHEN Jiabin, WANG Qiang. Suggestions on the trend of mining development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weak market[J].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2016(2):1959-1967.]

      [27]SHEN Lei, KONG Hanxiao, WANG Jian, et al. The status and achievements of green mines and mining ethics in China[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6, 7(5): 317-322.

      [28]陶建格, 沈鐳. 礦產資源價值與定價調控機制研究[J]. 資源科學, 2013, 35(10): 1959-1967. [TAO Jiange, SHEN Lei. The value of ore resources and pricing regulation mechanisms [J]. Resources science, 2013, 35(10): 1959-1967.]

      [29]陳甲斌,余韻,馮丹丹,等.主要礦產品價格整體反彈礦業(yè)市場繼續(xù)清冷[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6(4):12-16.[CHEN Jiabin, YU Yun, FENG Dandan, et al. The Main commodities price rebounded overall while the mining market continued to be chilly[J].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2016(4):12-16.]

      Study on the supplyside reform strategy of mining industry underthe new normal economy in China

      猜你喜歡
      供給側改革經濟增長新常態(tài)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qū)域經濟增長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34:16
      反腐與經濟增長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07:06
      人口結構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經濟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1:08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碳排放、產業(yè)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清河县| 新河县| 永春县| 博爱县| 甘南县| 老河口市| 清远市| 昌宁县| 辉南县| 靖安县| 鱼台县| 延川县| 宜春市| 抚州市| 西林县| 二手房| 松桃| 大丰市| 微博| 江都市| 东莞市| 张北县| 灵寿县| 嘉祥县| 乌鲁木齐市| 东乡族自治县| 深圳市| 乌兰浩特市| 民权县| 稷山县| 西藏| 秦皇岛市| 宜君县| 武川县| 洞头县| 桑植县| 深泽县| 托里县| 曲麻莱县| 泰顺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