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本身永遠是一個療養(yǎng)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別的病患,但至少能治愈人類的自大狂癥。人類應(yīng)被安置于“適當(dāng)?shù)某叽纭敝?,并須永遠被安置在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這就是中國畫家在所畫的山水中總將人物畫得極渺小的理由。在中國的“雪后觀山”畫幅中,那個觀望山中雪景的人是被畫成小到粗看竟尋不到的尺寸,必須要仔細尋找,方能覓到。這個人蹲身在一棵大松樹下,而在這十五吋高的畫面中,他身體的高度不過一吋而已,而且全身不過寥寥數(shù)筆。又有一幅宋畫,上面畫著四個高人游于山野之間,舉頭觀看頭頂上如傘蓋般的大樹。一個人能偶爾覺得自己是十分渺小時,于他很有益處。有一次我在牯嶺避暑,躺在山頂上,遠望百里外的南京城中有兩個渺小如螞蟻一般的人,正在那里拼命地爭奪報效國家的機會,但從遠處望過去時,其情狀便覺得是很滑稽的。所以許多中國人都以為游山玩水有一種化積效驗,能使人清心凈慮,掃除不少的妄想。
人類往往易于忘卻他實在是何等的渺小無能。一個人看見一座百層大廈時,往往便會自負。治療這種自負癥的對癥方法就是:將這所摩天大廈在想象中搬置到一座渺小的土丘上去,而形成一種分辨何者是偉大,何者不是偉大的更真見解。我們所以重海洋,是在它的廣浩無邊,重山嶺是在它的高大綿延。黃山有許多高峰都是成千尺的整塊花崗石從地面生成,連綿不絕的長達半里多路。這就是使中國畫家的心靈受到感動的地方。它的幽靜,它不平凡的宏大,和它那顯然的永在,都可說是使中國人愛好畫石的理由。一個人沒有到過黃山?jīng)Q不會相信世上有這么樣的大石。十七世紀中有一個黃山畫派,即因愛好這種奇石而得名。
在另一方面,常和大自然的偉大為伍,當(dāng)真可以使人的心境漸漸也成為偉大。我們自有一種把天然景色當(dāng)作活動影片看的法子,而得到不亞于看活動影戲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天邊的烏云當(dāng)作劇臺后面的布景看,而得到不亞于看布景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山野叢林當(dāng)作私有的花園看,而得到不亞于游私有的花園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奔騰澎湃的巨浪聲音當(dāng)作音樂聽,而得到不亞于聽音樂的滿足;自有一種把山風(fēng)當(dāng)作冷氣設(shè)備,而得到不亞于冷氣設(shè)備的滿足。我們隨著天地之大而變大,如中國第一個浪漫派才子阮籍所謂“大丈夫”的“以天地為廬”。
我生平所遇到的一幅最好的景物是某晚在印度洋面上所見。這景物的場面長有百里,高有三里。大自然在上面表現(xiàn)了半小時的佳劇,有巨龍、雄獅等接連地在天邊行過。獅子昂首而搖,獅毛四面飄拂;巨龍婉轉(zhuǎn)翻身,奮鱗舞爪,——有穿著灰白色軍服的兵士,帶著金色肩章的軍官,排著隊來往不絕,倏而合隊,倏而退去。在這軍隊彼此追逐爭戰(zhàn)時,場面上的燈光忽而變換,白衣服的兵士忽而變?yōu)辄S衣服,灰色衣服忽而變?yōu)樽弦路?。至于背后的布景,則一忽兒已變?yōu)橐鄣慕瘘S色。再過一刻,這大自然劇臺的管理技師漸漸將燈光低暗下去,紫衣服的兵士吞沒了黃衣服的而漸漸變?yōu)樯钭虾突疑T跓艄馔耆缰暗奈宸昼?,又顯現(xiàn)出一幅令人咋舌的慘怖黑暗景象。我看這出生平所僅見的偉大的戲劇,并沒有花費分文。
這星球上面還有幽靜的山,都是近乎治療式的幽靜。如幽靜的峰、幽靜的石、幽靜的樹,一切都是幽靜而偉大的。凡是環(huán)抱形的山都是一所療養(yǎng)院,人居其中即好似依偎在母親的懷里。我雖不信基督教科學(xué),但我確信偉大年久的樹木和山居,實具有精神上的治療功效。并不是治療一塊斷骨或一方受著傳染病的皮膚的場所,而是治療一切俗念和靈魂病患的場所,如:竊盜狂、自負狂、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狂、奴隸他人狂、討債狂、統(tǒng)治狂、戰(zhàn)爭狂、詩狂、惡意仇恨狂、好于人前顯耀狂,一般的頭腦不清,和種種的不道德脾氣。
(選自《林語堂文選》,有刪改)
1.全文共分五個自然段,請理清全文層次,并概括層意。
答:
2.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一個什么觀點?
答:
3.作者將自己在印度洋上的所見作為論據(jù)的目的是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