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亞《新聞報》7月6日文章,原題:我所見到的中國不同于我所聽到的中國? 非洲人對中國的印象大多來自雜志、書籍、新聞報道和電視,實際了解中國的其實并不多(包括本人)。作為一名記者,筆者有幸同非洲10國的記者一起參加中國商務(wù)部每年舉辦的記者研修班。我們因此有機會多了解中國的政治體制、經(jīng)濟和生活方式,也讓筆者見到了一個不同的中國。
在中國時,有人告訴筆者“中國夢”,其內(nèi)容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在一個人口超過13億的國度,不得不說他們在確保法律和秩序及保障13億多人衣食住行方面做得很好,我想這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根基吧。
在非洲,我所聽到的中國是一個缺乏言論自由、社會充滿種族歧視,也不喜歡與別國合作的地方。在深度了解中國政治體制后,筆者發(fā)現(xiàn)中國有專門制定計劃消除貧困,中國還能每年創(chuàng)造2000萬個新的就業(yè)機會,而這是到2020年消除貧困的努力的一部分。
筆者過去聽說中國是一個“封閉”社會,沒有新聞自由或宗教寬容,但從筆者在那里的幾星期看,情況要好得多。幾家國際媒體如路透社、BBC、法廣(RFI)和德國之聲等均能在中國派駐記者。每個社會都有法律管著媒體,即便在利比里亞也是如此,所以記者或媒體理應(yīng)遵守那個國家和社會的法律。作為一名記者,筆者知道,當(dāng)媒體對其所提供給公眾的信息承擔(dān)全部責(zé)任時,新聞自由才對社會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因為此類信息應(yīng)該是真實、平衡和可信的。與西方媒體描述不同的是,筆者所見到的中國在“新媒體”和新聞自由方面正不斷進步。筆者也發(fā)現(xiàn)中國在宗教議題上也相對開放多元,信仰伊斯蘭、基督教等都被允許和尊重。
此外,筆者所見到的中國是一個透著愛、誠實、透明和勤勞的地方。中國讓筆者認識到,人們從治理過程看到更多的正面而非負面,這使得他們更有可能把事情做好。這里的人們對本國的傳統(tǒng)自豪,公民也很珍視和保護傳統(tǒng)。早晨5點從窗口俯瞰北京,街上已擠滿了日常出行的人,勤勞的他們或為了避開交通擁堵,或已經(jīng)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傊宜姷降闹袊糜谖宜牭交蜃x到的中國?!?/p>
(作者尼古拉斯·尼姆里,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