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捷
我們常感喟古時的勇者是多么的大無畏,眉間尺砍下自己的頭顱為干將莫邪復(fù)仇,漢高祖拔劍斬蛇起義……史海中數(shù)不清道不盡的勇士總是亂世豪杰,是力能扛鼎氣吞山河的壯士。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有人感慨世間再無勇士,亂世方顯英雄本色。
殊不知,所謂的大勇者,并不時時刻刻都展現(xiàn)在擁有強(qiáng)健體魄和過人體質(zhì)的壯士身上,有時,這樣的一種“勇”反而體現(xiàn)在“弱者”、甚至是“殘破者”身上。就像文中提到的盲詩人荷馬、聾音樂家貝多芬等,他們都是上帝的寵兒,因?yàn)樗麄儎?chuàng)作出了絕世精彩的作品,世間無人匹敵??赏瑫r,他們又是不幸的,目不能視,耳不能聽,口不能言,食不知味……總有這樣的人,他們看上去不被命運(yùn)眷顧,不能以健全的形態(tài)去面對世界,這已經(jīng)讓人覺得悲傷和不幸,又怎能讓人想到他們可以成為勇者呢?
不,也許正是因?yàn)樗麄兊娜毕?,才成就了他們的“勇”?/p>
音樂家再也聽不見,雕刻師再也無法用雙眼去觀察他的作品,瞎了的指揮家再也看不到任何色彩和樂譜……可這如深淵般的困境,卻恰恰成就了他們的“勇”,前方越是千溝萬壑,他們越是充滿了拼搏的力氣,用超越極限的所有、用身體的其他部分來彌補(bǔ)缺失的那一塊拼圖,最后所構(gòu)成的圖景,竟然是這般令人窒息的華麗!我們甚至可以猜測,也許正是這些缺陷,把他們逼到絕境,置于死地而后生,教他們不肯向命運(yùn)妥協(xié),像暴風(fēng)雨中的海燕一樣奮起反擊,反而促使他們成就了一個從未想過的自己呢?
殘破者的成功要比常人困難十倍百倍,可是他們依舊做到了。他們雕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微細(xì)雕刻,譜出慷慨激昂的樂章,寫出深邃動人的詩篇……這就像是懸崖峭壁上的野花,在貧瘠的土壤里,寸草不生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因此,在這樣惡劣條件下生出的花朵,才有一種驚心動魄的美。同樣的,對于缺陷者和弱者,我們習(xí)慣于同情,可當(dāng)他們并不把自己認(rèn)作弱者,而是超越自己的殘缺,成就人生之不能時,這正表達(dá)出一種可敬的“勇”——像是“逆流洄游的勇敢的鮭魚,以及那搏擊長空的豪邁的山鷹”!在這英勇的驅(qū)使下,缺陷者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與淚水,卻也收獲了常人無法想象和體驗(yàn)的快樂: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不低頭,不流淚,用自己去掌控人生,改寫那一段本來無解的無字天書!
對缺陷者來說,這樣的“勇”有時會有刮骨療毒的痛,而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樣的“勇”有時只是舉手投足之間的小事。感慨過殘缺者的“勇”,也許,我們也可以做自己命運(yùn)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