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素材
“犯傻”的盧浮宮 方湘玲
有一年,崔永元去法國參觀盧浮宮。由于當天正值周末,他擔心去晚了人多,便早早地來到盧浮宮。出乎他意料的是,大門口已經(jīng)有好多人在排隊等候了。原來,盧浮宮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末都會對所有游客免費開放,因此,每逢這天時,游客的數(shù)量更是平時的數(shù)倍。崔永元很納悶:國內(nèi)節(jié)假日時,好多景點在正常收費后,還常常會嫌游客太多,埋怨景區(qū)壓力大,盧浮宮為什么要選擇在游客眾多的周末做這樣的“傻事”呢?
數(shù)年后,崔永元有機會采訪盧浮宮的負責(zé)人,于是他特意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每天來盧浮宮參觀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你們?yōu)楹芜€要在周末設(shè)定免費開放日,難道你們不嫌游客多嗎?”這位負責(zé)人說:“你們覺得人很多,但我們覺得人不多。我們期待全世界的人們都能有機會來盧浮宮參觀,從中吸取精神食糧,然而,遺憾的是,有很多人由于經(jīng)濟、宗教,以及各種各樣的原因,一輩子也來不了盧浮宮。因此,我們特地設(shè)置了免費的開放日,還設(shè)有一個基金,專門用于讓這些人來看盧浮宮。”
之后,崔永元說道:“如果只從博物館經(jīng)營的角度去看,我們永遠也不會想到去做這樣一個‘傻事。但是盧浮宮的負責(zé)人卻是從人文的角度考慮的,他們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敬仰,他們心中裝著天下人,所以永遠不會嫌棄游客多?!?/p>
素材延伸
骨子里的高貴 Kevin
一次,作家梁曉聲在法國跟兩個老作家一同坐車去郊區(qū)。那天刮著風(fēng),不時有雨滴飄落。
前面有一輛旅行車,車上坐著兩個漂亮的法國女孩,她們不時地從后窗看他們的車。前車車輪碾起的塵土撲向他們的車窗,加上雨滴,車窗被弄得很臟。他們的車想超過去,但路很窄。
梁曉聲問司機:“能超嗎?”司機說:“在這樣的路上超車是不禮貌的。”正說著,前面的車停了下來,車上下來一位先生,那位先生對他們車的司機說了點什么,然后讓自己的車靠邊,讓他們先過。
梁曉聲問司機:“他剛才跟你說什么了?”司機轉(zhuǎn)述了那位先生的話:“一路上,我們的車始終在你們前面,這不公平!車上還有我的兩個女兒,我不能讓她們感覺這是理所當然的?!?/p>
梁曉聲說,這句話讓他羞愧了好幾天。
這則故事,大致告訴了我們什么是“人文”。
“人文”,就是一種植根于內(nèi)心的素養(yǎng),以承認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一種能設(shè)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它關(guān)乎公平、正義,就在我們?nèi)粘5纳钪?,就在人和人的關(guān)系中。
素材運用
請根據(jù)以下開頭,對本頁中的素材進行改編運用。
什么是人文精神?我認為,人文精神就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是一種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