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吉隆坡飛禽公園是全世界最大的開放式飛禽公園,凡是在陸上走、河里游、天空飛的鳥與雞,都可以在這里自由走動、飛翔!該公園的飛禽大約有200種,總數(shù)不少于3000只,在園內(nèi)逛一圈,你除了可以看到各種鳥類的風采,對鳥類的認識也將瞬間暴增!
飛禽公園里鳥類居多,包括今年的主角“雞”,園里有紅原雞、珍珠雞,當然也少不了聞名外國的玲瓏雞。
紅原雞可以說是家雞的直系祖先,在體形、羽色、習性及鳴聲等方面都與家雞最為相似,可與家雞交配生育后代。
說實在的,要分辨紅原雞與家雞其實不容易,比起家雞,紅原雞體型較為瘦小,公雞體長約70公分,羽毛色澤更為鮮艷,頭頂為橙褐色,項羽為金紅色,胸部和腹部褐黑色有黑色斑紋,尾部羽毛長而下彎如鐮刀。
想要看到紅原雞,也是需要運氣的,畢竟在開放式公園里,紅原雞可以四處走動也可以躲在樹上,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
這位頭上戴著皇冠的女王是……哪只雞?錯,這是一只鴿子。它的中文名叫維多利亞冠鳩,屬鴿類的一種。
維多利亞冠鳩是所有鴿子品種里體型最大的,體長平均達70公分,雌雄的外形相似,差別只在于雄性體型更大。維多利亞冠鳩另一個特征就是它的扇形頭冠由白色和藍色羽毛組成,眼睛周圍有一片深藍色的“面罩”,格外惹人注目。它以水果、植物種子、軟體動物、無脊椎動物、螃蟹為食,實行一夫一妻制,雌鳥每次產(chǎn)卵一或二枚,由配偶輪流孵化和喂養(yǎng)。
維多利亞冠鳩在飛禽公園內(nèi)還有另一種血源和外形都與之很接近的同類——藍鳳冠鳩。
馬來西亞知名的玲瓏雞前陣子在飛禽公園里搬了新“家”,入住一間米南加保式木屋。為何要住在屋里呢?此舉是為了方便參觀者。畢竟,作為開放式的公園,鳥與雞如果悉數(shù)都自由走動,那參觀者很難找得到它們。
玲瓏雞因為身型長不大故得此名,體重介于350至500克之間;除了可作為寵物,更是參加選美比賽的???。
把最美好的一面呈獻給異性,是天性!人類如此,飛禽走獸亦是如此。在求偶的季節(jié),雄孔雀會極盡所能展示其華麗的長羽毛來吸引雌孔雀的注意。求偶季節(jié)尾聲,這些曾經(jīng)一度十分亮眼的長羽毛會逐漸稀疏脫落,直到新羽毛長出為止。
在這種時節(jié),不知情者看到雄孔雀那一身“殘花敗柳”般的羽毛,會誤以為它遭到不良對待,其實這是美麗的誤會。圖中這只孔雀擁有寶藍色的羽毛,分布在印度和斯里蘭卡,綠孔雀則分布在東南亞一帶。
這位一站出來就氣勢十足的仁兄是誰?它便是貓頭鷹家族中的馬來雕鸮。這類貓頭鷹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分布在馬、新、汶、緬、泰多國。特別長的“眉毛”是馬來雕鸮的標志。其實,這并非眉毛,而是耳羽(又名角羽)。
馬來雕鸮的耳羽呈簇狀并向水平方向伸展,大家看它像不像《一眉道人》里的道長林正英?發(fā)現(xiàn)天敵或獵物出現(xiàn)時,馬來雕鸮的角羽會豎起來,偽裝成折斷的樹干那樣。馬來雕鸮是肉食性動物,飛禽公園管理員會喂食牛肉、雞肉,以讓它們攝取不同營養(yǎng)。
點斑林鸮和隔壁的鄰居馬來雕鸮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差別在于它沒有耳羽,看起來就像沒有耳朵般,頭部更近似球形,臉部和身體之間有一個明顯的臉盤隔開。
不要懷疑,這兩只確實是“兩公婆”。兩公婆之中,誰比較樸素?誰比較花枝招展?憑著出色外形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雄的紅腹錦雞,而樸素無華的是雌的紅腹錦雞,“黃臉婆”用在它身上還真是沒有錯。
雄性紅腹錦雞之間會為了爭奪雌性而發(fā)生激烈沖突,發(fā)現(xiàn)目標的雄鳥會以雌鳥為圓心環(huán)繞雌鳥進行求愛儀式,展示美麗的羽毛是其中的一個手段。
頭盔珍珠雞全身的羽毛上有規(guī)則的圓形白點,看起來就像珍珠,故名珍珠雞。此雞頭小身大,沒有雞冠,頭頂無毛,腳又短,但行走迅速。
犀鳥是飛禽公園里最受歡迎的明星,每逢到了喂食時間,小朋友總是一幅又愛又怕受傷害的表情排著隊瞻仰其風姿。圖中這是雙角犀鳥,它的喙上的盔突特別寬大,上方有一個凹陷,向前形成兩個突起仿佛兩只角一樣,故名雙角犀鳥。其實,盔突內(nèi)部為空心,所以并不會對犀鳥造成大負擔。
鵜鶘長著一張大嘴(喙),下喙有一個能擴大收縮的皮膚喉囊。在捕魚時,鵜鶘張開大嘴,讓魚和水都成了它的囊中物;閉上嘴巴之后,它便收縮喉囊把水擠出來,鮮美的魚兒便吞入腹中,飽食一餐。由于有著一張大嘴巴再加上喉囊,使鵜鶘在地上行走時總是搖搖擺擺步履蹣跚。
喉囊也可以用來哺育下一代。升格當“爸媽”的鵜鶘只要把大嘴張開,讓小鵜鶘將腦袋伸進它們的入喉囊中,就能取食食物了。
數(shù)一數(shù)它身上有多少顏色?彩虹吸蜜鸚鵡的名字由來正是因為它身上有多達5種色彩。據(jù)說,它的身體有那么多顏色是因為它經(jīng)常到花叢中取食,若沒有這些顏色,極容易被花農(nóng)發(fā)現(xiàn)。
這類鸚鵡體型較小,體長約21厘米,重約120克,分布在印尼、東帝汶和澳洲東部、北部等地,總是成雙成隊。
早上10時30分,管理員會在第一區(qū)喂食。接近這時間,就會有一大批鳥類虎視眈眈守候在不同位置,但目標都一致是管理員手中的桶。管理員一開始分派小魚,一場你爭我奪、弱肉強食的搶食大戰(zhàn)就此開打。這時候人類最好是靠邊站,別擋道。
這群競爭者當中以黃嘴鹮鸛占大多數(shù),夾雜著孔雀、牛背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