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玲
在一次訪談活動中,記者向4位事業(yè)有成的男士問了同一個問題:你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回答分別是:企業(yè)上市、扛過經(jīng)濟危機、產(chǎn)值破億、海外分公司建成。記者問:為什么家庭不在其列呢?4人集體緘默不言。
我有一位男性朋友,也是公認的“成功人士”。一年大概有300天都在外吃喝應酬。我曾問他,全年能分多少時間給太太孩子?
他說:“男人在外要打拼、要賺錢,怎么還能要求我們有多余的精力顧家?”
傳統(tǒng)價值觀里,男人就該志在四方義薄云天,轟轟烈烈干事業(yè)。討妻兒開心,不在“干大事”之列。
在這種婚姻狀態(tài)里待久了,女人怨男人不夠愛,男人嫌女人要得多,女人越發(fā)像怨婦,男人越發(fā)不著家。于是得出結(jié)論: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守寡式的婚姻和喪偶式的育兒,都是這么來的。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有人要建功立業(yè)、揮斥方遒、功成名就;有人要安居樂業(yè)、琴瑟調(diào)和、平安喜樂。無論哪種選擇,沒有家庭責任感,都不足以談成功。
我表姨和姨夫,從新婚就兩地分居,姨夫是軍人,部隊長駐海南。他每次回來探親,都把日程安排得很滿,除了陪老婆孩子休閑娛樂,還會在晚上連夜在院子里做蜂窩煤球,他回來一次,煤球夠用好幾個月。
他恨不能把一年的家務都干完。他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妻子的愛,彌補對家庭的虧欠。
多年以后,表姨得以調(diào)動,隨軍定居海南,姨夫40多歲時,晉升遭遇瓶頸,最后選擇轉(zhuǎn)業(yè)。
他并未功成名就,也未能官至高位,但他讓妻女始終活在愛里。表姨如今年過50,明顯比同齡人年輕。女兒亦考入名校,成長為陽光少女。
身為丈夫,他給了妻女力所能及的最大的幸福,這已是成功。
奧巴馬在告別演說中感謝了妻子米歇爾:“過去25年中,你不僅僅是我的妻子、孩子的母親,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擔任了一個不是你爭取來的職責,但是你的優(yōu)雅、勇氣和幽默都給這個身份烙上了你自己的印記?!?/p>
然后他對兩個女兒說:“在我的一生中,我為成為你們的父親而自豪。”
即使是總統(tǒng)也會卸任,而丈夫和父親,卻是一生的角色。對家庭負責任的男人,才有資格談成功。
(浪淘沙摘自《祝你幸福》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