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把水放進杯里,水便成了杯的形狀;把水放進壺里,水便成了壺的形狀;把水放進盆里,水便成了盆的形狀……有人說,水任人擺布,太沒個性,太缺剛強,沒有英雄氣概。然而我說,面對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順應(yīng)形勢,改變自己,寧彎不折,將以有為,這正是水的智慧。
古人云: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這是中國仁人志士千百年來追求的境界。如蘇武牧羊,風(fēng)餐露宿,十九年不改初衷;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于是游歷名山大川;文天祥誓死不降,名留青史……他們執(zhí)著追求,寧折不彎,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讓后人景仰。
寧折不彎,不失為一種豪邁氣概,但是許多時候“折”得不當,那就不如換一種活法,寧彎不折,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譚嗣同被稱為“中國維新流血第一士”,他的那種愿以頸血刷污政、視死如歸的精神不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敗和黑暗,同時也為人民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后人永遠敬仰。然而我總是在想,如果他在戊戌變法失敗后接受了同仁的建議和安排,與康有為、梁啟超一起流亡日本,保其生命,對中國革命的作用未必就不如從容就義。生命只有一次,放棄就意味著永遠地失去。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道義,輕生命,圣賢們大多鼓勵人們?yōu)榱艘环N思想而放棄生命,勇于獻身??鬃诱f要殺身成仁,孟子說要舍生取義。但是魯迅主張與敵斗爭盡量采取壕塹戰(zhàn),提倡韌性戰(zhàn)斗。不知道生之價值者,也就不知道死之意義,所以魯迅對那些魯莽從事、不講戰(zhàn)法的人,從來不予同情。許褚赤膊上陣,中了好幾箭,魯迅說那是有勇無謀。
有人總覺得寧折不彎才稱得上勇敢,而寧彎不折則有懦弱之嫌。其實,寧折不彎未必都有價值,寧彎不折也未必都是消極的明哲保身。許多時候,寧彎不折是審時度勢的明智,是一種力量的過程。勾踐深通此道,屈辱求和,最終滅吳稱霸;劉邦深通此道,自甘下處,最終漢立楚亡。在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被民團抓獲,他用兩塊銀圓買通押解人員,得以逃脫厄運。如果毛澤東放棄寧彎不折的策略,其吉兇就很難預(yù)測,中國革命歷史上很可能就會失去一位偉大的領(lǐng)袖。須知,我們的目的是消滅敵人,而不是消滅自己;惜生怕死應(yīng)當是人之常情,而非罪孽。
狂風(fēng)大作,參天的梧桐樹攔腰折斷,叢叢白柳隨風(fēng)狂舞,風(fēng)暴平息之后,梧桐英姿不在,白柳婀娜依舊。水潑進土里,便以滲透的形式儲存在土里;水潑進火里,便以氣態(tài)的形式升騰在空間。
順從形勢,改變自己,寧彎不折。這水的智慧,不也是人的哲學(xué)嗎?
教師點評
文章觀點新穎,分析辯證。既有對寧折不彎的辯證否定,更有對寧彎不折的充分論述;既有對傳統(tǒng)文化的檢討,又有對生死意義的闡述;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社會內(nèi)容,又有自然現(xiàn)象。句式整散結(jié)合,長短搭配;“自甘下處”“而非罪孽”“英姿不在”等文言詞語的嵌入,使文章莊重高雅,用的恰到好處。
教師亮分
基礎(chǔ)等級39分+發(fā)展等級19分=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