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育曉
理解是風,吹散戰(zhàn)前那片硝煙彌漫的云霧;理解是雨,灑落在蒙塵的心靈上,蕩滌著塵埃。理解是溝通心靈的橋梁,是人在生活中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一日不可或缺。人與人相處需要理解。
理解不難,只需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善待他人。就如那位七旬老人用顫顫巍巍的手寫下:“護士沒吃飯。”五個簡簡單單的字卻感動了無數(shù)的人,為這個寒冷的季節(jié)增添了絲絲暖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樣離不開理解。公交車上,我們要給行動不便的老人或懷孕的婦女讓座,而他們也會面帶微笑,真誠地說聲:“謝謝!”同學之間遇到困難,需要相互幫助,才能共同進步;老師們教書育人,我們從老師的諄諄教誨中受益,同時也需要我們心存感激,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這一切正如老人的老伴所說:將心比心,互相理解。
理解是溝通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橋梁。2012年11月2日下午,揚州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學生徐礪寒騎著自行車上學,途中不小心剮蹭了路邊停著的一輛寶馬車的后視鏡,在原地等待20多分鐘后,車主仍未出現(xiàn),因為快上課了,他便留下一張字條,“尊敬的車主:我是揚大附中的一名學生,在今天中午放學的途中不小心弄壞了您的車,主要是一劃痕及左后視鏡,我無法及時賠償,對不起!”字條后邊還留下了聯(lián)系電話。事后車主凌先生不僅放棄了索賠,而且在網(wǎng)上發(fā)帖稱:“孩子,謝謝你。你讓我們這些被塵俗污染太久的大人的心靈被好好清潔了一回,讓我獲得了久違的感動?!?/p>
理解就如冬日里的一縷春陽,熔化了漸漸冰封的心。
但社會中,總會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三鹿奶粉中被查出三聚氰胺”“地溝油被曝光,出現(xiàn)在餐桌上”“醫(yī)鬧事件頻頻出現(xiàn)”……這些人,為了一己私利,逾越了做人的底線。
理解他人內心的苦衷,體諒他人生活的不易,難道真的就那么難嗎?我不信。我始終堅信:理解只需要我們將心比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教師點評
本文多處運用了舉例論證,有正面的,如揚州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學生徐礪寒和寶馬車主凌先生相互理解,其樂融融;有反面的,“三鹿奶粉”“地溝油”“醫(yī)鬧”等,為“一己私利,逾越了做人的底線”。通過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點明主題,深化了主旨。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8分+發(fā)展等級17分=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