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探索·深海專題之十三
在電視或網(wǎng)絡等傳媒上的視頻影像和紀錄片中,我們常能見到:人們乘坐各種觀光潛艇潛入淺海徜徉,盡情地享受著海底五光十色的美景,觀賞著千奇百怪的海洋動物,乃至于上岸后依然戀戀不舍,細細回味。目前,世界上眾多知名的瀕海景點,也有不少類似的淺海旅游項目,令游客們流連忘返。不過,1960年代初,想要獲得這種淺海體驗是十分困難的,更別說潛入更深的海中去探索發(fā)現(xiàn)了。當然,困難阻擋不了研究海洋的探索者們的熱情,他們決定嘗試改變現(xiàn)狀。雅克·皮卡爾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新思維下的創(chuàng)新
1960年,在雅克·皮卡爾德和唐·沃什共同完成對地球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挑戰(zhàn)者海淵的萬米探索之后,美國的國際形象也得以提升。美國認為自己已占據(jù)了世界第一科學強國的位置,此時沒有必要繼續(xù)進行海底極限探索工作了,加之“的里雅斯特號”深潛器的維護保養(yǎng)成本較高,除了深潛功能之外又別無他用,因此,這艘深潛器不久便被束之高閣。
而“阿爾文號”和“阿魯米娜號”等新型深潛器,倒是在不同方向上得以快速發(fā)展。作為外籍特約顧問的雅克暫停與美國方面的相關(guān)合作,開始其他方向的研究。
早在設計“的里雅斯特號”的時候,奧古斯特就已設想建造不同的潛水器,用于較淺深度的探索和研究,并將其稱為“中深度潛艇”(本文簡稱“中潛艇”)。
雅克的專業(yè)方向原本是經(jīng)濟學,因為幫助父親奧古斯特研發(fā)“的里雅斯特號”,倒也積累了豐富的深海潛水器的設計經(jīng)驗。雅克深化了父親的思想,準備設計各種形式的潛水器,以在不同深度和環(huán)境下使用。
雅克自1961年開始尋求中潛艇的投資方,終于在1962年底得到瑞士某投資方的支持,準備建造這種新的潛水器??上У氖?,同年3月,奧古斯特·皮卡爾德離世了,未能親眼見到中潛艇的誕生。為了紀念父親,雅克把這艘即將誕生的新型潛水器命名為“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編號PX-8。
“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中潛艇的外形像長條形的魚,類似常見的潛水艇。一般潛水艇的設計潛深偏向中深度和淺深度,而“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 中潛艇的設計結(jié)合了潛水艇和深潛器的優(yōu)點,將兩者融為一體。
本欄目往期的文章已經(jīng)講述過,普通的潛水艇是通過調(diào)整壓載水艙的海水量,輔以升降舵來控制下潛或上浮的,而深潛器則是以輕質(zhì)油作為浮力源,通過電磁線圈調(diào)節(jié)釋放壓載鐵球的數(shù)量來控制升降的。兩者既有各自的優(yōu)點,又各有缺點。潛水艇動作靈敏,反應迅速,但相比深潛器,只能在有限的深度內(nèi)進行活動。深潛器具有可觀的潛深,但水平行進能力差,幾乎只能上下運動,這樣的性能難以滿足科考探索的需求。結(jié)合以上兩者的優(yōu)點,“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中潛艇既能像普通潛水艇一樣,在海中靈活地潛進,又能像深潛器一般,自由精確地控制潛深,極利于科學考察和商業(yè)應用。
該中潛艇于1963年2月開工建造,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于1964年2月底完工,4月初進行下水試驗,試驗后運行情況良好。
“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中潛艇全長28.5米,全寬近7米,全高約7.5米,吃水約3.6米。工作全重約165噸,水面排水量約180噸,水下排水量約222噸,載重約10噸。
全艇用高強度的船用鋼材建造,其最大特點是適用于旅游觀光。
全艇共有近50個觀察窗,所有觀察窗都用有機玻璃制造。該艇外形與“阿魯米娜號” 潛水器有些相似,但更為修長。
艇內(nèi)空間較為舒適,長約22米,寬約2米。滿載成員44人,40人為乘客。4名工作人員中,除艇長、駕駛員、技術(shù)工程師外,還有一名女性服務員,這開創(chuàng)了水下游覽潛艇配備女服務員之先河。在艇體兩側(cè)各有20個觀察窗,艇內(nèi)的座席沿兩側(cè)平行設置,每側(cè)各20座。這也就意味著每名乘客都能通過身邊的觀察窗觀看水下的奇景,這可比電影里的鏡頭真實、有趣多了。
在潛艇后部上方有乘員出入口圍塔,這是該艇外觀的一大特色。整個潛艇由電動機驅(qū)動推進,蓄電池提供電力,在滿員的工況下可提供整整2天的自持力。該艇速度水上約5節(jié),水下約6.5節(jié),遠遠快于深潛器。
“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 中潛艇自問世后就備受外界矚目。很快,它便參加了1964年的瑞士國家博覽會,作為水下觀光潛艇,一經(jīng)展出即受到大眾的廣泛好評。因為全艇白色的涂裝和上甲板兩側(cè)各有一條鮮紅的色帶,人們?yōu)樗×恕獋€水上“白天鵝”的愛稱。
僅在1964—1965年,就有超過33 000名乘客乘坐“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中潛艇,參觀瑞士日內(nèi)瓦湖底約100米深處的美景。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超過1100次的運營活動中,沒有出現(xiàn)過一起安全事故。當然100米的深度對該艇的設計極限潛深來說有很大冗余,它的極限潛深甚至優(yōu)于同一時期的軍用潛艇?!皧W古斯特·皮卡爾德號” 中潛艇長時期不間斷的安全運行和大量承載旅客的工作能力,使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民用觀光潛艇。
1965年,“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中潛艇離開瑞士,來到法國馬賽港的地中海繼續(xù)開展觀光的運營活動。
1969年,它被轉(zhuǎn)賣給一家美國公司。在加拿大接受動力系統(tǒng)的改造后,直到1984年,它都在大西洋墨西哥灣里被用于工程考察和探索。1984年它被報廢,放在了干船塢里。1986年,美國德克薩斯州某工業(yè)公司購得了它,但并沒有好好地加以養(yǎng)護。到1999年,它已經(jīng)銹跡斑斑,然而這些并沒有阻擋瑞士海洋協(xié)會想回購它、將它帶回祖國的決心。同年它越過大西洋,途經(jīng)法國馬賽,最終回到了它誕生的地方。
2002年的瑞士國家博覽會上,“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中潛艇作為展品參展,它被安置在湖邊供游客觀賞。這一屆瑞士國家博覽會極具特色,有的區(qū)域的展館瀕湖而建,有的索性建造在水里,通過小橋連接或使用水上短駁艇作為場館間的交通工具?!皧W古斯特·皮卡爾德號”中潛艇的設計者——年邁的雅克·皮卡爾德先生特地來到了博覽會的現(xiàn)場,在“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 前駐足觀望,他談起這艘中潛艇的光榮往事來,依舊感慨萬千。
斑駁的銹跡在船體上留下了近40年歲月滄桑的痕跡,為人們展示著“瞬間與永恒”的主題,而它——“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中潛艇無疑是歷史的見證者,是這屆博覽會上的“水下明星”。
在這屆博覽會參展結(jié)束后,瑞士交通運輸博物館收藏了“奧古斯特·皮卡爾德號”中潛艇,并將它翻修一新,從2005年至今一直在博物館的露天展區(qū)進行公開展示。如果哪一天你去瑞士旅游,不妨去一睹它的風采。
其實,雅克·皮卡爾德的故事并沒有到此結(jié)束,還有更為光輝燦爛的未來等待著他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