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墨
上了初中,我們開啟了“亞歷山大”的人生:科目增多,課業(yè)繁重,凌晨即起,深夜方歸,每天奔跑在兩點一線上,寄宿的生活滿是單調(diào)的重復。當然,除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wù)外,還要打掃寢室。這突如其來的生活節(jié)奏的改變,讓平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們有點叫苦不迭,各種奇葩現(xiàn)象開始層出不窮:校園的樹上五顏六色的,遠看以為是精心布置的“圣誕樹”,近看才知原來是各位同學們朝窗外扔出的臭襪子;被子與床單卷成了“雞肉卷”;臟衣服揉成一團,準備打包送給老媽,當作新年禮物;扔垃圾成了三分投籃,扔中了叫“得分”,扔不中叫失誤,掉在地上便真成了《冰雪奇緣》主題曲唱的那樣,“隨它吧,隨它吧……”宿管老師批評他,回答卻是:“學習任務(wù)那么重,哪有時間放在這種小事上呢?”
可是,這真的是小事嗎?中學生到底要不要培養(yǎng)整理房間的習慣呢?
哈佛商學院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huán)境十分整潔;而不幸福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臟的環(huán)境里。同樣,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往往桌明幾凈;反之,一個瀕臨破產(chǎn)的企業(yè),一定有著骯臟的角落。于是人們便摸索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你所居住的房間,就是對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人對生活的管理,必定能幫助他成就許多良好的品質(zhì)。你若不信,請聽我說:
打掃能幫我們建立起一定的邏輯性與條理性。打掃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處理、選擇、摒棄的過程。例如,我們在整理衣柜時,你要考慮衣服的歸類及空間的合理分配;不同的季節(jié)穿不同的衣服,所以,衣服的擺放要方便自己取用……你知道近藤麻理惠嗎?她為什么榮登《時代》周刊“2015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百人榜”與奧巴馬齊名?就因為她是“收納女王”,寫了一本《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轟動了全世界。
打掃能培養(yǎng)我們的責任心。房間是我們生活和休息的地方,里面的一床一柜,臟了,我們擦干凈;壞了,我們擠時間修。與它們處久了,它們就像我們的老朋友,我們愛護它們,其實就是對一個物件負責任。一個對物件都能負責任的人,對工作、朋友、家人,都應(yīng)該是非常負責任的吧。
打掃能培養(yǎng)我們的細心和耐心。比如說,擦桌子細致到每一條腿;疊被子鋪平每一個面,對齊每一條邊;洗臉的毛巾折得方方正正……這些工作完成的水準,都考驗著我們的細心和耐心。當我們養(yǎng)成了每天打掃的習慣后,做任何事情就再也不會虎頭蛇尾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要求也太高了吧”。呵呵,別著急,打掃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讓我們的身心更放松!在經(jīng)過了一天的緊張學習后,放一首輕音樂,拖拖地,擦擦窗戶,整理整理衣柜,讓陽光透過明亮的窗戶照進來……嘿嘿,這時你的心情一定也格外的愉快!因為,在清理房間垃圾的同時,你也清理了大腦中的垃圾,智慧不就進來了嗎?
呵呵,大家現(xiàn)在有沒有想要回寢室打掃一通的小激動呢?就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吧,積累小智慧,成就幸福人生!
(指導老師:羅磊琳)
總評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小作者將這句話貫串全文,并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進一步將“打掃”的好處一一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讀后引人深思。
(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