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天水師范學(xué)院 741000)
淺析《白蛇傳》故事演變中的許宣形象
楊 敏 (天水師范學(xué)院 741000)
在白蛇故事的早期形態(tài),男主人公形象沒有性格,很是單??;在《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中,許宣是一位自私、懦弱的小市民形象;在方成培《雷峰塔》中,許宣變?yōu)樽运降膼矍樨撔娜恕⒒橐霰撑颜?。田漢改編的《白蛇傳》里,許仙終于走出了自我保存的強烈欲望,勇敢反對法海,走向了愛情。
白蛇傳;許宣;形象塑造
天水師范學(xué)院中青年教師科研項目“新時期革命歷史題材戲曲研究”階段性成果,基金號TSA1530。
白蛇故事從一個簡單的警戒男子的故事雛形,發(fā)展為情節(jié)曲折,人物飽滿,內(nèi)涵深刻的戲曲劇本,歷經(jīng)多次改編,男主人公許宣形象也不斷變化。
中國古代關(guān)于蛇的傳說很豐富,關(guān)于白蛇故事,也有很多記載?!短綇V記》引《博異志》記載隴西李黃,李琯,偶遇白蛇幻化的美女,同住數(shù)日,結(jié)過腦裂而卒。李琯的故事還被《古今說海》引作《白蛇傳》。在這兩個故事中,主要人物就兩人,風(fēng)姿綽約的婦人或孀居或獨居,都是巨大白蛇變化而來,都致人死亡,且具備兇殘的蛇妖本性。而男子都是公子哥,且好美色。故事通過這種因好美色而慘死的恐怖教訓(xùn),警戒后人,內(nèi)容離奇,文學(xué)性不強,人物鮮有突出性格。
明人洪楩所編的《清平山堂話本》中有《西湖三塔記》一篇,記述了宋淳熙年間,臨安奚宣贊,遇如花似玉的白衣娘子逼婚,這位白衣娘子卻是專門食人心肝的蛇妖。最終,奚宣贊兩次逃離蛇妖,三妖被鎮(zhèn)于塔內(nèi)。這個故事中男主人公奚宣贊好閑耍,是唯一對奚宣贊的介紹,也鮮見人物性格。
這些白蛇故事中,男主人公李黃、李琯、奚宣贊的描寫篇幅很少,形象很單薄,人物性格也不突出,這與原故事多以離奇恐怖情節(jié)警戒后人有關(guān)。
出自馮夢龍《警世通言》的《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以許宣的角度,勸誡人們不要被美色迷惑之意,其文中有法海題詩“奉勸世人休愛色,愛色之人被色迷。心正自然邪不擾,身端怎有惡來欺。但看許宣因愛色,帶累官司惹是非。不是老僧來救護,白蛇吞了不留些?!?《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故事內(nèi)容完整,塑造了許宣、白娘子、法海等典型人物形象。
許宣做事老成,有工作能力,并非沒有頭腦之人。在對待白娘子時,卻是是矛盾的。一方面許宣愛慕白娘子,但是更多的是基于女色。文中寫道 “許宣平生是個老實之人,見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婦人,傍邊又是個俊俏美女樣的丫鬟,也不免動念?!?“當夜思量那婦人,翻來覆去睡不著……正是:心猿意馬馳千里,浪蝶狂蜂鬧五更?!?許宣本是父母雙亡,做生藥鋪的主管,到了婚配的年齡,娶親已經(jīng)存在難度。此時,不但風(fēng)姿綽約而且孀居,還貌似有些家底的白娘子提出愿意與許宣結(jié)百年之好,許宣自然是求之不得,喜不自禁,文中有“自己尋思 :‘真?zhèn)€好一段姻緣,若取得這個渾家,也不枉了。我自十分肯了’”4這寥寥幾句心理描寫,生動的寫出了許宣對這段姻緣的態(tài)度,這種滿意多半是出于衡量?;楹?,許白二人琴瑟和諧,文中有“白娘子放出迷人聲態(tài),顛鸞倒鳳,百媚千嬌,喜得許宣如遇神仙,只恨相見之晚……正是: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5可見,許宣對婚姻生活很滿意,而這種滿意更多的則是體現(xiàn)在情欲層面的,是當時市民階層出于衡量之下的婚姻觀。
另一方面,許宣對蛇妖白娘子是又怨又恨又怕。盜銀事件后,白娘子到蘇州找到許宣,“許宣道 :‘你是鬼怪, 不許入來?!?擋住了門不放他?!?白娘子第二次遇到許宣時,“許宣半醉,抬頭一看,兩眼相觀,正是白娘子。許宣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無明火焰騰騰高起三千丈,掩納不住,便罵道 :“你這賊賤妖精!連累得我好苦,吃了兩場官事!”7后來回到姐姐家,再遇白娘子,則是“ 望乞可憐見,饒我則個!”8許宣三次的行為變化顯示了他的心理變化,從盜銀事件對白娘子的“怨”,發(fā)展到盜物事件的“恨”,最后親眼見到白娘子蛇妖本性后,就是恐懼了。
許宣會點小營生、好點美色、貪點便宜、怕得罪雇主、害怕蛇妖鬼怪、沒有絕對忠貞的愛情觀,經(jīng)不住白娘子美色的誘惑,當目睹白娘子的蛇妖原型后,恐怖不已,徹底與之劃清界限。最后親手降服白娘子。這些所為,顯示出男主人公許宣懦弱、膽小、利己、避害的小市民性格。
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杭州男女瞽者,多學(xué)琵琶,……若紅蓮、雷峰塔、雙魚扇墜等記……”9雷峰塔鎮(zhèn)白蛇妖的故事經(jīng)過民間說書藝人的演繹,情節(jié)越發(fā)曲折,內(nèi)涵越發(fā)豐富,蛇妖越發(fā)迷人,而許宣也越發(fā)自私、薄幸。
明人陳六龍曾作傳奇《雷峰塔》(祁彪佳《遠山堂曲品》曾加評論),可惜佚失。清,乾隆初,蕉窗居士黃圖珌作《雷峰塔傳奇》,黃本《雷峰塔傳奇》在思想境界與藝術(shù)成就諸方面均有所突破。乾隆中期,民間藝人陳嘉言父女將其修訂為40出的梨園演出本,情節(jié)日漸完善。乾隆三十六年(1771)徽州文人方成培又對梨園演出本增刪改編(以下簡稱方本),“雖稍為潤色,猶是本來面目”10劇作以白娘子的角度展開,熱情謳歌白娘子為爭取幸福所進行的頑強不屈的斗爭,許宣則被塑造成膽小自私、負心薄幸的愛情婚姻背叛者形象。
《雷峰塔?開宗》一出中出場詩“覓配偶的白云姑多情吃苦,了宿緣的許晉賢薄幸拋家。施法力的海禪師風(fēng)雷煉塔,感孝行的慈悲佛懺度妖蛇?!?1劇作中許宣是沒有主見、自私薄幸的愛情背叛者。 《雷峰塔?訂盟》許宣唱“【沉醉東風(fēng)】你氣吹蘭可人意中,色如玉天生嬌寵,深愧我一凡庸,怎消受金屋芙蓉?”“即蒙娘子雅愛,使小生不勝感激”12從這里不難發(fā)現(xiàn),許宣對白娘子的愛不僅止于美色,還有感激之情?!独追逅?夜話》一出是方本增加的,是一場抒情戲,前半出寫白娘子的感懷,對前途的憂慮,后半出寫許、白相諧至庭前賞月,極致纏綿恩愛。許宣攜白娘子手,“不要說卑人愛你,嫦娥也移花影……倚風(fēng)含笑向樓臺”13許還用解語嬌花比喻白娘子。從言行到心理描寫,許宣都表現(xiàn)出對白娘子的深深愛意。然而盡管如此,許宣還“家中妻婢二人,其實來歷不明,每每生疑,今蒙法眼看出,但不知有何妙術(shù)治之?”14許宣的這種每每生疑可謂將其無主見與負心薄幸本性寫的通透。無論是發(fā)配蘇州還是鎮(zhèn)江,見到白娘子,許宣的第一反應(yīng)是“見妖容,陡的心驚恐”。許宣與法海一起降服白娘子后,青兒大罵許宣“負義忘情心不善,縱然忍把冰弦剪,也應(yīng)憐免,看你孩兒曲全?!?5這是對許宣自私、負心的激烈控訴,就是許宣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白氏雖系妖魔,待我恩情不薄。今日之事,目擊傷情,太覺負心了些?!?6從初遇的愛慕感激到婚后的幸福美滿,再到協(xié)助法海收服白娘子,許宣的善變、自私、負心形象不斷強化。
《雷峰塔》中許宣形象的塑造不僅通過其語言、心理活動,還通過對白娘子的善良、忠于愛情、為愛獻身的塑造,越發(fā)對比的許宣自私、善變、背叛愛情。劇作中,白娘子對許宣的愛情,反襯的許宣薄情負心,自我保存的欲望讓他變得異常自私、薄情、冷漠,從被白娘子恐嚇而被迫背叛白娘子轉(zhuǎn)變?yōu)榉e極主動的背叛白娘子,完全是一位薄情負心人形象。
1943年,我國著名劇作家田漢將《雷峰塔》改編為二十五場京劇《金缽記》;1958年再度修改劇本,修改為十六場的京劇《白蛇傳》。經(jīng)田漢改編的《白蛇傳》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凄美悲壯的愛情故事,《白蛇傳》前面舍去了白蛇收青蛇的《雙蛇斗》,中間舍去了青蛇《盜庫銀》,后面舍去許仕林祭塔的《雷峰塔》,增加了表現(xiàn)叛逆者反抗精神的《倒塔》等場次。
許仙形象開始超越自私、負心性格特征,逐漸變得明辨善惡,重情重義,反對法海的壓迫。一方面,許仙性格中帶有強烈的自我保存欲望;端午節(jié),許仙將信將疑地勸白素貞飲下雄黃酒,白娘子盜仙草救活他,許仙心存芥蒂,表現(xiàn)出對白娘子的害怕、恐懼;法海揭穿白娘子身份,許仙盡管稍有猶豫,可隨即決定跟隨法海出家,這是許仙性格中對異類的恐懼,對蛇妖的害怕以及強烈地自我保存欲望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許仙明辨善惡,重情。在聽到法海關(guān)于白素貞蛇妖的說詞后,許仙認為“我妻乃賢德之人,怎說是蛇妖所化!老師父說出此話,忒以無禮了!”“她既要害我,為何又對我十分恩愛呢?”“她如今忘餐廢寢,醫(yī)治病人,也是迷惑于我么?”“那白氏她為人溫婉貞靜,老師父說此話有悖人情?!痹谶@里,表現(xiàn)出許仙對白娘子的真情,也表明許仙不輕信法海之言;當看到白娘子不顧個人安危去金山寺救他時,許仙選擇了與白娘子在一起,并向白娘子道歉:“端陽那日我嚇破膽,輕信法海去逃禪。才知娘子心良善,千辛萬苦為許仙,你縱是蛇仙我心不變,”此時的許仙放棄了對異類的恐懼,對蛇妖的恐懼,有明辨善惡的能力,在自我保存欲望面前,果斷地選擇了愛情。這是許仙的大轉(zhuǎn)變,許仙一掃自私、懦弱、薄幸的形象,更加重視與白娘子的感情,通過對事實善惡的判斷,徹底的站到白娘子一邊,與法海劃清了界限,并認為法海非要除妖是很無理、很多余的。在劇中,許仙已經(jīng)徹底的走向了愛情,擺脫了自我保存的自私欲望,勇敢抗爭。
白蛇故事從最初的民間傳說故事,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劇作者、藝人的再創(chuàng)作,許宣形象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段骱洝分修尚澔臼菦]有性格特征的單薄形象;《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中,許宣還只是被異類威脅而背叛了愛情的,趨利避害的小市民形象;而《雷峰塔》中,對許宣自私、負心、強烈地自我保存欲望被塑造的入木三分、活靈活現(xiàn)。在田漢創(chuàng)作的京劇《白蛇傳》中,許仙終于走出了自我保存欲望,勇敢抗爭,走向愛情。許仙形象的不斷改編過程,是這部戲劇作品不斷成熟的過程,是文學(xué)性不斷厚實的過程,也是一個離奇故事反映不同時代審美觀的過程。
注釋:
1.馮夢龍編.《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413.
2.馮夢龍編.《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318.
3.馮夢龍編.《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390.
4.馮夢龍編.《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391.
5.馮夢龍編.《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397.
6.馮夢龍編.《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396.
7.馮夢龍編.《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403.
8.馮夢龍編.《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409.
9.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方成培.《雷峰塔?水斗》總批,王季思等編《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下)》: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11.1013.
11.方成培.《雷峰塔?開宗》.王季思等編《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下)》: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11.951.
12.方成培.《雷峰塔?訂盟》.王季思等編《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下)》: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11.962.
3.方成培.《雷峰塔?夜話》.王季思等編《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下)》: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11.980.
14.方成培.《雷峰塔?贈符》.王季思等編《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下)》: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11.984.
15.方成培.《雷峰塔?煉塔》.王季思等編《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下)》: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11.1027.
16.方成培.《雷峰塔?煉塔》.王季思等編《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下)》: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11.1028.
楊敏(1987— ),天水師范學(xué)院教師,上海大學(xué)戲劇戲曲學(xué)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