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泡饃的第一道程序是由顧客自己完成的,也就是自己動手將饃掰碎。在西安任何檔次的泡饃館,一般是落座后服務員送上大海碗和饦(tuō)饦饃,附帶一個有號碼的紙條。于是大家動手掰饃,一面山南海北地聊著天。
有耐心的能將兩個饦饦饃掰上半個時辰,饃被掰得細如米粒。急性子的人往往不到十分鐘即掰完兩個饃,狀如指甲蓋兒大小。我曾請教過內(nèi)行,饃掰成多大最為相宜,人家告訴我可根據(jù)個人口味而定,一般掰到玉米粒大小正相當。
泡饃的工序是用現(xiàn)成的老湯一勺放入炒勺內(nèi),兌(duì)入兩倍清水,使老湯化開,大火燒開后,將一碗掰好的饃和幾大塊羊肉或牛肉倒入炒勺,再加粉絲和作料,將饃翻滾煮透,最后淋入少許臘羊油即成。
(節(jié)選自趙珩《西安稠酒與泡饃》,題目為編者加,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