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
在中國,一直有著“龍生九子、鳳育九雛”的傳說,而雷鳥就是“九雛”之一。巖雷鳥,俗名雪雞,屬雉科雷鳥屬,身體矮胖,體型中等,墩實厚重,憨態(tài)可掬。羽色隨四季而變化。巖雷鳥多棲于林線以上,極耐寒,主要分布于北極苔原凍土帶和高山的樹線以上,在中國僅見于新疆西北部的阿爾泰山地區(qū)。羽色因季節(jié)而異,而與環(huán)境一致︰冬季羽毛白色,與雪地相一致;春夏則為有橫斑的灰或褐色,雷鳥與松雞科其他鳥類不同之處在于腳趾上下均有硬羽。
受緯度位置和氣候因素影響,巖雷鳥棲息地的春天總是來得稍遲一些,但絲毫不妨礙巖雷鳥的換羽和求偶。當(dāng)春天還沒有完全來臨的時候,巖雷鳥的頭、頸和胸部就迫不及待地換上有栗棕色橫斑的春羽。
春羽就仿佛是由冷到熱的一個過渡,再過一段時間,巖雷鳥全身都換成黑褐色兼帶栗棕色橫斑的夏羽,以配合凍原地區(qū)的植被顏色,這是雷鳥最典型的一個特點,也意味著苔原地區(qū)的夏季悄悄到來了。
春夏之交,也是巖雷鳥的求偶期和繁殖期,雄性巖雷鳥繁殖前還有換“婚羽”的習(xí)性,它們用華麗的羽飾來博得雌鳥的青睞,誰的羽飾更漂亮,誰就更有機會贏得雌鳥的“芳心”。
巖雷鳥的繁殖期為6 ~ 8 月,配偶方式也是嚴(yán)格的“一夫一妻”制。雄鳥到達繁殖地后首先進行領(lǐng)地的劃分,并各自在領(lǐng)地內(nèi)不停地鳴叫和飛翔,同時眼睛上面的肉冠膨大, 色彩也變成更為鮮艷的血紅色。如果有其他雄鳥入侵,立刻飛過去驅(qū)趕。而當(dāng)雌鳥被它的求偶鳴叫吸引到領(lǐng)地內(nèi)時, 則弓著頸部,翹著尾羽跑過來, 同時半張著雙翅,頭部向雌鳥伸出,表示求愛。巖雷鳥巢多筑在富有灌木的高山苔原或山坡巖石附近,常有巖石或灌木隱藏,巢較為簡陋,每窩產(chǎn)卵6 ~ 13 枚,孵化期為24 ~ 26 天。雛鳥孵出后隨親鳥轉(zhuǎn)移到潮濕溫暖的山坡地帶,形成較大的群體。
秋天來了,天氣轉(zhuǎn)涼,植被也開始枯黃時,小巖雷鳥也開始長大,巖雷鳥的部分羽毛換成了黃栗色,這也有助于他們在秋天的環(huán)境中很好的隱匿自己的蹤跡。但同時,它們也知道,寒冬馬上就要到了,該為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儲備糧食,做一些打算了。
一場大雪過后,冬天接踵而至,這時的巖雷鳥又換上了厚厚的冬羽,雌、雄鳥的冬羽均為白色,但尾部呈黑色。自嘴角至眼后有一條寬的黑色過眼紋潔白無瑕,與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融為一體。由于冬季太過寒冷,巖雷鳥也會從夏秋季節(jié)的矮樺灌叢、草甸、高山草原等地區(qū),向天氣較暖的地區(qū)移動。
鳥兒是自然界最可愛的精靈,它們的存在為大自然增色不少,但是,它們的生存境況也正在遭受著威脅。由于環(huán)境惡化,氣候變暖,森林線上移, 高山鳥類的生存空間正在不斷縮小。這些與人類為鄰的生靈, 在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時,也期待著我們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