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謠
相識遍天下,知音何幾人。所幸十幾年行至此時,總歸留下幾個好友。知音一生難覓,她們的相伴,讓我無比感恩。
還記得加利福尼亞的海岸、斯坦福的校園、棕櫚樹的葉子和長廊的油彩。
遇見她之前,我覺得因為一個人而改變是幼稚而荒謬的。遇到她之后,我才漸漸明朗,所謂朋友,的確會改變你和你的一生。
前幾天她說,“我學(xué)會給別人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學(xué)會鼓勵與支持,我學(xué)會將煩惱分享給別人,我學(xué)著一點點去變得積極,我變得越來越好,都是因為你啊。謝謝你小公主?!?/p>
這段話是她發(fā)給我的,她很少這樣說話,我開心地點了收藏,后來又看了很多遍。
要怎么講述我們的故事呢?繁繁雜雜,不知從何說起。
她是一個對我影響很大的人,不管從哪一方面。
圣地亞哥的海灘不是很好看,我和她唯一一張合影卻是在那里。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陰雨天,我盯上了小店里的熱可可,拉著她從海邊跑出來,她后來形容那時候的我用了最好的形容詞,她說,我在回首看她的時候,仿佛星辰盡落眼底。
她文筆很好,讀書很多,寫字漂亮,除了理科有點“水”,很難再找出什么缺點了。我有一點點傲氣,所以我能和她相處得很好,多半是因為她的段數(shù)比我高。事實證明,她的段數(shù)比我高很多。
是她改變了我對讀書的態(tài)度,也幾乎是她啟蒙了我的閱讀。在美國那個不知名的偏僻小鎮(zhèn)子里,她不厭其煩地熏陶了我對李杜詩詞的鑒賞,直接導(dǎo)致了如今的我依然喜歡大開大合的詞句。后來我們經(jīng)常一起去書店待一整天,當時的我還在讀《行者無疆》,她已經(jīng)在看《沉默的羔羊》了。再后來我心血來潮寫“同人”的時候,她一聲不吭地在紙上列了十多篇功底極深的小說推薦給我,還很細心地分好類,看哪些是注意學(xué)習(xí)細節(jié)描寫的,看哪些是注意敘事方式的。那些文章我直到現(xiàn)在也沒看完,但是我寫的第一篇“同人”在2015年7月28號那天晚上完結(jié),之所以記得清楚,是因為那個時候她很鄭重地告訴我,記得這個時間,這是你處女作的完成。
她比我想象的還要超脫,這讓我很害怕。我其實庸俗而平凡,很容易被流行的東西打動,骨子里還是凡人屬性,只是某一瞬間和她的三觀有了交集,在那時卻根本沒有能力與她并駕齊驅(qū)。我不知道她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點,但她對我毫無保留。
她使我成為現(xiàn)在的我。
但或許是我看到了另一個自己,我們很相像。不管多失望多低沉多迷茫都不會放棄自己,我們還是覺得有一線希望存在,我們都在追求足夠美好的未來,相信遠方會有更廣闊的世界,而我們愿意努力、愿意付出。
我給她講過“夜來忽夢少年事,惟夢閑人不夢君”,她洋洋灑灑地寫了兩段解讀。最后的最后,她說,幸好仍在少年時。
是的,幸好仍在少年時。
一起走過,何其幸事。
在某一段時間里,你會和幾個人十分交心,并不是每一個人的身影都會貫穿的你的成長,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帶給你一生難以磨滅的影響。在下一個路口是否會揮手告別總是未知,但當我行至終點,身上是一路風(fēng)塵中你們留下的氣息。
你是我的驕傲。
我是你的驕傲嗎?我會成為你們的驕傲嗎?
(編輯:彭宇)
評點:張引
所謂“知音”,是心靈相契,更是成長路上的彼此扶攜。對作者影響深遠的“她”未曾露面,但我們卻能在作者的生命刻度里分辨出“她”清晰的模樣。文章從“她”發(fā)給作者在一段話開始,本以為“她”是這段友情的受益者,不曾想,作者卻用全篇來敘寫自己對“她”的感恩。是“她”看見了自己眼底閃爍的光芒;是“她”引領(lǐng)了自己廣泛而深刻的閱讀之旅;亦是“她”見證了自己處女作的誕生……“她”像是作者的分身,甚至比作者更了解自己。青春作伴,彼此映照,這份友情令人欽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