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這是一道看似簡單、內涵卻很豐富的文題。很多同學往往隨意地選擇看到的內容,而不去思考所看到的內容的背后有沒有蘊含著本質。其實,“看”是視覺,需要用眼睛去觀察;而“見”則需要通過豐富的想象來傾注我們的思想情感。在語文書上,也有不少“看見”的范例可供同學們借鑒:王安石登飛來峰,不僅看到了飛來峰的雄偉高大,更見到了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氣和膽略;季羨林從幽徑藤蘿被砍的悲劇里,見到了愚氓滅美的事實,更從深處感知無人去關心藤蘿被消滅的社會和人性的悲劇。只要大家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就一定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乾坤”。
范桂銀:讀完劉若曦的作文,不禁讓我想起學校北面的那座小土山。之前,每每路過這里,總會看見綠樹蔥蔥,青草茵茵,鶯歌燕舞,鳥語花香的美好景象。然而,社會在進步,科技日新月異,這里也悄然發(fā)生著改變:冰冷的鋼筋水泥代替了兒時青澀的記憶,林立的高樓大廈也讓這個城市越發(fā)冷寂,真不知兒時棲居的那片田野是否還在啊。
王煜茹:說起“看見”,在美麗的校園中,我看見最多的便是那條紫藤長廊了。午飯后,我最喜歡與同伴沐浴著陽光在這里散步。夏天走在這里,總能感到絲絲涼意,紫藤盤繞著頂上的柱子,展現(xiàn)出蓬勃的綠意。精致的圓柱花紋,再加上兩旁同學們精美的書畫作品,更讓紫藤長廊富有文化氣息。每每看到它,總能讓我感受到美麗和奮發(fā)的力量。
陳貞伊:如果我寫“看見”,則會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掛鉤。透過史書,我看到了炎黃聯(lián)手大戰(zhàn)蚩尤,夏商周如何誕生,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事紛擾,秦皇漢武統(tǒng)一帝國……史事的背后,也有人性的美丑。丞相諸葛亮忠心不渝,死而后已;將軍司馬炎居心叵測、篡奪帝位;明太祖朱重八與開國元老玩轉權謀詭計……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沉淀于時間,對我而言,這冊陳舊的古書,無疑就是最好的“看見”!
李好:火紅火紅的衣服,鏗鏘有力的鼓聲,那是一群老奶奶正熱情洋溢地打著腰鼓呢!二胡笛子馬頭琴,一群穿紫色T恤的老人,用他們剛練好的曲子在表演,那派頭,很是專業(yè)!臺上是老戲迷的舞臺,臺下是老人的專座。最可愛的爺爺奶奶來頒獎,最活躍的志愿者在行動,這是我們南沙社區(qū)舉辦的迎新會!要不是奶奶帶我來,我真不敢想象這幫老人們的業(yè)余生活居然這么豐富!一次小小的社區(qū)活動,我居然見到了老有所樂的幸福晚年。
老師:人生的腳步匆匆,踩過每一個春夏秋冬。不管是冬日里的漫天雪花,還是山頂上的日出日落;不管是晝讀夜誦,還是人生百態(tài)。每一段時光,每一種生活……都可以成為“看見”的素材,關鍵是要有獨到且有意義的感知和發(fā)現(xiàn)。
從上面幾位同學的精彩發(fā)言中可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同學們有一雙智慧的雙眼,用你深邃的思考和悲憫的情懷去看見世事的真相和人情的冷暖,就一定能在小小的作文里,寫出一個大大的天地和高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