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雅億
29歲的孫亮是一家培訓機構的研發(fā)人員,他感覺上司在用不切實際的要求來衡量他。孫亮剛結婚,希望有正常的周末時間,然而上司總將他與他的前任相比。當上司表揚他的時候,總說:“還不錯,但某某在任時比你更優(yōu)秀。”當上司要說服他多接一個項目的時候,就會說:“你跟某某的天賦能力其實相當,如果你像他那么勤奮的話……”
孫亮所接替的人是一個單身工作狂。孫亮喜歡運動,比較顧家,無法以上司期望的高速運轉(zhuǎn)。上司不斷暗示:“如果你從優(yōu)秀員工名單被除名,就會被裁員。”孫亮疲憊得很,一看到電腦就肩部肌肉緊張,他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家人也非常不滿意。
“情感勒索”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上司用它直接或間接地威脅下屬——如果下屬不順從,就會受到懲罰。用最簡單的話來描述就是,有人向你傳遞著一個信息: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
和中國刑法中的“敲詐勒索罪”不同的是,情感勒索者索要的是比財物復雜得多的東西,可以是對方的關懷、付出、依從等情感,也可以是金錢、時間和精力。身居職場更高級別的情感勒索者往往打著“關愛下屬”或“為你職業(yè)生涯著想”的旗號,披上了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讓下屬感覺“對此毫無辦法”——要么繼續(xù)咬牙忍受,要么只能卷鋪蓋走人。
孫亮在接受心理咨詢的時候,治療師引導他來審視上司的要求。
咨詢師:“你認為他要求的真正核心是什么?”
孫亮:“就是必須按他說的去做,否則就會像某某一樣被解雇?!?/p>
咨詢師:“你憑什么認為自己會有職業(yè)危機呢?他有沒有明確表示呢?”
孫亮:“那還用說嗎?每個人都在拼命,都不想失寵?!?/p>
咨詢師:“你有沒有告訴他這份工作帶給你的肌肉勞損是多么嚴重?其實,你似乎把自己對上司的反應建立在一系列未經(jīng)測試的假象之上了。我建議,你先取消這些自己嚇唬自己的想法。想一想,你要跟上司提出什么樣合理的要求?”
孫亮:“我需要別人幫助我分擔一些工作,希望他能把對我的要求說出來,如果我不愿加班就可以帶回家去做,而不是強迫我待在辦公室里陪他加班……”
咨詢師:“你談了很多上司的事情,那我們討論一下:你要在接下來的溝通與互動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孫亮:“如果我不是總想著最壞的結果……我感到累了或受到傷害的時候,要學著說‘不’?!?/p>
……
咨詢之后,孫亮意識到壓力是來自內(nèi)部而不是外部?;蛟S上司從未想過要解雇他,因為他過去所有的反應都是在告訴上司“我可以,我愿意,我可以用額外勞動博您歡喜”。此刻,他意識到超額的工作帶給自己與家庭的危害,他曾以為的唯一選擇其實并不是真正的選擇。
分析上司的要求——做筆記幫助我們更客觀
面對上司的情感勒索時,以下一系列問題能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一、 他到底要什么?
二、他是如何提出要求的,是令人舒服、威脅、不耐煩、讓我壓抑的方式嗎?
三、我沒有馬上同意時,對方的反應如何?比如身體語言、肢體語言、眼神等細節(jié)。
四、我注意力放在哪些不斷出現(xiàn)的念頭上?比如:我一定要讓他高興;付出再多也沒關系;別人比我能干,我會被淘汰的;公司的需要比我的感覺重要。
五、上司的哪些行為讓我屈服?比如:吼叫、重重摔門、扔文件、嘆息、憤怒的臉、沉默地看著窗外、對視……
書寫和審視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我們從不質(zhì)疑的觀念并不準確。比如:孫亮就意識到“我發(fā)現(xiàn)只要上司臉一紅,露出軍人那種上戰(zhàn)場的神態(tài),我就害怕。害怕對我而言意味著逃跑,簡直是動物一樣的本能”,寫出來之后,孫亮發(fā)現(xiàn)“這種想法好可笑!他臉紅與我失敗之間其實沒有必然聯(lián)系”。
保持這種觀察與反思的態(tài)度,很多人從此不再為其所困。
經(jīng)過反思,你可以發(fā)現(xiàn)上司的需求無非三類:
一、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可以滿足的需求。
二、讓我的完整性受到威脅的需求或是給自己或他人、公司帶來傷害的需求。
三、短期讓我難受,然而長期會幫助我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需求。
如果是第二種,下屬要拒絕——人們或許會更尊重你。就像案例中的孫亮,他禮貌地跟上司說:“我前任無論付出怎樣代價都不應該是衡量我的標準,我關心的是真正的團隊工作,盡我所能,在關鍵時刻能夠投入,在需要自己生活和健康的時候能夠抽身?!?/p>
如果是第一種和第三種,說明上司并非在對下屬進行情感勒索,而只是在栽培和訓練下屬。下屬需要用截然不同的方式來看待,不再將不滿情緒轉(zhuǎn)移到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