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鹿
我很喜歡《城南舊事》,這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傳體小說,以上世紀20年代北京城南為背景,透過小女孩林英子的純稚視角,回憶了一段童年往事,溫馨動人。
前段時間,我又重溫了一遍《城南舊事》,依然傷感至淚流。傷感來自兩方面,一是為了故事中苦命的秀貞、妞兒、宋媽……一是勾起我對逝去的童年歲月的緬懷。
雖然,《城南舊事》聚焦的是民國初期的老北京,但書中很多細節(jié),都是生活在南方的我所熟悉的——
比如雞毛撣子,宋媽用它來撣灰塵,撣桌子,撣床,隨著雞毛撣子的舞動,陽光里的灰塵變多了。這情景我多么熟悉。小時候,我家里也有一把雞毛撣子,油亮亮的雞毛,摸上去軟絨絨的。拿著雞毛撣子,這里撣一下,那里撣一下,灰塵就在陽光下跳起舞來。英子的爸爸常常對她媽說,為什么宋媽不用濕布擦,這樣大撣一陣,等一會,灰塵不是又落回原來的地方了嗎?其實這問題我小時候也不明白,但是后來我懂了,不用雞毛撣子,哪里能看得到灰塵的舞蹈呢?
還有小油雞。英子有時會帶妞兒去空閑的西廂房里玩,那里有一個破藤箱子,箱子里養(yǎng)了幾只新買的剛孵出來的小油雞,柔軟的小黃絨毛太好玩了。這情景我也好熟悉。童年的我也曾養(yǎng)過好多只小雞,放在廢棄的紙箱子里,淺淺的黃毛,毛絨絨的,撒一把米,看它們哆哆哆啄米吃,一看看半天,怎么看也看不夠啊??墒乾F(xiàn)在的小孩子們,還有誰會養(yǎng)小雞?還有誰會趴上半天觀察小雞們的一舉一動?
還有描紅。爸爸給英子買了一疊描紅字紙。晚上,在煤油燈下,英子拿著毛筆一筆一筆描紅模字。這情景讓我想起了我小學時的書法課。那時候,每有書法課,就帶著筆墨去學校。起初整一堂課都是描紅,能把兩只小手寫得黑乎乎的。寫字前,照例,書法老師要求同學們?nèi)酒饋?,閉眼靜默五分鐘,他說:“要先靜心才能寫好字?!边@句話我一直記到了現(xiàn)在。就像《城南舊事》里寫的,老師教給英子,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
還有,英子愛吃的八珍梅,我小時候也愛吃;英子愛的小板凳,我小時候也愛得跟什么似的。因為太喜歡英子,我還記得當年看完電影《城南舊事》后立刻剪去了長發(fā),換上跟英子一模一樣的童花頭,那樣不管不顧想做就做的勇氣,如今想來多么珍貴。
除了童花頭,當年看電影時,我還記住了一首歌。隔了好幾年后,我才知道它叫《送別》,歌詞是李叔同寫的?!端蛣e》的旋律慢緩抒情,瑯瑯上口,聽一遍就記住了旋律。
電影《城南舊事》里,這首歌被用作畢業(yè)典禮上的驪歌,英子說她當時還不懂歌詞的意思,但是唱的時候就很想哭,因為她不喜歡離別。
可又有誰喜歡離別呢?在我大學畢業(yè)的送別會上,宿舍伙伴們合唱的就是這首眷眷的驪歌?!伴L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八個伙伴擁抱在一起的往事仍歷歷在目。雖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眼看朝夕相處的伙伴從此天涯海角,不知何日再重逢,淚水就忍不住流了下來。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這是林海音在書中寫過的一段話。
好一個永存的心靈的童年。當我重溫《城南舊事》,當我重聽《送別》,我在分享英子緬懷童年的心情時,我的童年也就重臨于我的心頭。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實際的童年過去了,心靈的童年卻可以永存,在文字里,在歌聲里,在記憶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