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
抓基層黨建要有“微積分”思維
李杜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組織部門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實施者,必須要開拓創(chuàng)新、主動攻堅、潛心總結,特別是要借鑒“微積分”思維,將基層黨建工作從“堅硬巨石”分解成“粒粒細沙”,再將“細沙”重塑成精美雕塑,從而發(fā)揮其最大效用。
“微分”思維啟迪于基層黨建的龐大結構與基層黨建工作者能力素質的不相適應,這種矛盾尤其在農村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要解決這種矛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我們可以通過實行基層黨建項目化管理來緩解這種矛盾。
推行任務條目化,確保可操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黨建工作尤甚。雖難也易,組織部門不妨借鑒“微分”思維,結合實際把工作分割,細化成一項項可操作、能執(zhí)行的具體任務,讓基層干部感受到工作的可操作性,這樣他們才有信心、有激情、有動力去做。
推行工作程序化,確保能完成?!拔⒎帧彼季S就是把工作細化到能夠完成為止,有人認為這是把問題復雜化,其實不然。如果一項工作無法完成,即便再簡單,恐怕也是復雜的。而一項工作再復雜,但只要能夠被做完,也是簡單的。簡單就是效率,效率就是價值。每個人都更愿意做簡單的事情,對于龐大的基層黨建而言,我們必須規(guī)范程序,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基層黨建高效運轉。
推行形式活潑化,確保受歡迎?!拔⒎帧彼季S注重把無解變?yōu)橛薪猓汛蠹也幌矚g的東西變?yōu)橄矚g的東西,從而達到目的。基層黨建工作的受眾是廣大黨員,黨員的參與熱情是基層黨建工作的命脈,生硬的工作模式無法適應基層黨建的新要求?;鶎狱h建工作必須符合黨員受眾的“口味”,要用大家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來開展,從而鞏固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角色。
“積分”一詞在生活中并不少見,“積分”思維強調充分發(fā)揮個體作用,再將個體“積分”起來,把潛力發(fā)揮到最大化,基層黨組織的管理功能和服務功能決定了基層黨建要有“積分”思維。
注重組織與黨員“積分”。如果把黨組織比作神經中樞,那黨員就是神經元,沒有組織作保證,黨員群體就是一盤散沙,就不能發(fā)揮其應有功能。只有把組織與黨員“積分”起來,在“三會一課”、民主評議、定期學習、義務行動等教育管理措施中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才能充分發(fā)揮黨組織在基層黨建工作中的樞紐作用。
注重黨員與黨員“積分”。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黨組織+黨員”的單項聯(lián)系模式明顯不夠,必須要密切加強黨員個體之間的聯(lián)系,一個黨員是一面旗幟,所有黨員“積分”起來就是一座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在黨組織的推動下,在線上線下建立“黨員+黨員”的互聯(lián)互通互動模式,變“樹狀圖”為“網狀圖”,變“單兵作戰(zhàn)”為“多元協(xié)作”,努力增強黨員在聯(lián)組聯(lián)群、應急應變方面的“機動性”,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其強大的輻射帶動潛力。
注重黨員與群眾“積分”。從理論上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基層黨建工作必須緊緊圍繞這個根本。從歷史來看,黨的奮斗史也是人民的奮斗史,是人民選擇了黨,可以說沒有群眾的支持,任何黨派都無法長久。從現(xiàn)實來看,黨員本身也是群眾,與生俱來的共同點決定了黨員與群眾密不可分、榮辱與共的關系。只有把黨員與群眾“積分”起來,在互幫互助中結成最牢固的魚水情誼,才能凝聚起黨群攜手、共同奮斗、齊赴小康的美麗畫卷。(作者系中共資中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編:史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