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國山
(望奎縣武術協(xié)會,黑龍江 綏化 152100)
陳氏太極拳對全民健身運動的推進意義深度解析
關國山
(望奎縣武術協(xié)會,黑龍江 綏化 152100)
陳氏太極拳作為太極拳最為重要的一個門派,數(shù)百年間承擔了主要傳承與發(fā)展責任:將太極拳引入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展練習者1 億多人,使之成為世界第一大健身運動項目。但近些年也出現(xiàn)了受眾基礎不斷縮小、傳播層次不斷分化等推廣與傳承問題,而全民健身運動主項目往往缺乏較強文化內核,雖能健體卻無法承擔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重任,因此深度解析太極拳對全民健身的推進意義,尋找二者契合點,則可實現(xiàn)多贏目的。
陳氏太極拳;全面健身運動;推進意義
陳氏太極拳屬于太極拳最為重要的流派之一,起源于河南焦作,由明末清初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據陰陽理論,以動靜開合之理,與剛柔虛實之法成就輕沉遲速互練之術,整套拳勢動作,均以螺旋進退,講究纏絲勁是陳氏太極的獨創(chuàng)奧秘。陳氏太極從初創(chuàng)發(fā)展至陳瑜大師歷經19世,陳式太極拳有非常好的健身作用,再加上其上乘的技擊作用及獨特的演練風格吸引著諸多愛好者。陳氏太極的傳承極講求太極拳內功心法和坐樁內功的修煉,起到了很好的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也為其他派別所稱道,發(fā)展至今遍地開花,弟子眾多。
2.1 陳氏太極拳的現(xiàn)代發(fā)展與傳承困局
首先,陳氏太極拳現(xiàn)代推廣與普及重形式,輕文化內質。由于太極拳是一個文化屬性極強的拳種,長期以來傳播者為了較快傳播需要,剝離了文化屬性,將太極拳具化成一種強身健體的拳種,較難吸引青少年群體,從事鍛煉主力軍多為老中年群體,甚至淪為和廣場舞等文化內涵缺乏的運動項目一樣的鍛煉目的了,練拳者的練習目的無非就是降低慢性疾病患病率,如延緩椎間盤退化和彈性縮小及肌肉、韌帶伸展性減退,實現(xiàn)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的淺表化目的,這也成了太極拳生存與發(fā)展的現(xiàn)代之困;其次,太極拳作為一個特殊的拳種,其起源和產生具有極強的禪宗色彩。因此,長期以來學練太極拳各派都過于注重禪宗及門派觀念,這在培養(yǎng)練習者門派自覺性和觀念內化方面起著極好的自我約束作用,但也導致了太極拳練習的絕對人數(shù)并不多,即使有普通民眾從事鍛煉活動,整體展現(xiàn)出的鍛煉水平普遍不高,整體而言普及度不廣,修煉內容和文化涵養(yǎng)滲透度無法深入。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陳氏太極的意義只有健身意義,多數(shù)人缺乏一定的情感歸屬認同感,僅僅滿足于對一套太極拳架的掌握,由于自身認識的局限性,無法涉及并體會太極拳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精神內髓,也就難以對太極拳產生深厚的感情,不能形成深厚的群眾基礎。
2.2 陳氏太極拳與全民健身運動的契合點分析
首先,二者文化根基同源,文化傳承和精神教化目的相同。陳氏太極拳和全民健身運動二者的產生和發(fā)展的文化根基是同源的,都是基于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脈絡。太極拳運動的產生與發(fā)展都是基于對道教的徹悟,具有極強的禪宗色彩,作為我國一項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是我國廣大人民,特別是太極拳各大流派傳人及弟子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太極拳運動是鍛煉價值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既能增強鍛煉者的體質、增進身體健康,而其對“松靜為本”“占中求圓”的內心凈化品格有著極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以柔克剛”“反者道之動”等中國傳統(tǒng)古文化所蘊涵的 “崇德 ”“尚禮”“謙讓”“守下”“用智”“使巧”“內向”的陰性文化特征加以利用并優(yōu)化,又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是一項集鍛煉性、娛樂性、社交性于一體的綜合性運動項目,對于我國當前正在廣泛開展的全民健身運動的發(fā)展和建設也有著積極的意義。這一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是任何其他健身項目都無法取代的。而這些古老的傳統(tǒng)哲學和養(yǎng)生處事之道也正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和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所倡導的,二者有著極多的精神契合點;其次,二者發(fā)展宗旨同質,能夠在相互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互補作用。太極拳的拳術技術和精神內核不是可以速成的,需要一個長期的浸潤才能有多領悟,因此,要堅持普及太極拳的長期性。太極拳的普及工作做得好壞直接關系到太極拳的發(fā)展和提高問題,只有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形成穩(wěn)定的鍛煉人群才能推動太極拳運動向前發(fā)展,特別是能夠進入競技體育領域,這對于延長太極拳拳種的生命力來說是非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對于太極本身來說,其鍛煉方法和技術要求有表層、中層和深層3個層次,同理對于參加鍛煉人群來說身心兼修是其根本要求。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好壞也是我國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衡量標志,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二者在發(fā)展宗旨同質,能夠在相互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互補作用。
3.1 具有隱性文化內核,能夠提高全民健身運動的文化屬性,有利于強化文明核心價值觀
可以借助太極拳運動把我國的全民健身運動,特別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工作推向一個更廣的范圍和一個更深的層次。因此,各方相關職能部門一定要重視發(fā)掘整理太極拳運動隱性文化內核,并加以利用,運用到提高全民健身運動的文化屬性工作上,把太極拳普及工作納入國家各級體委工作之內,作為推廣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運動項目來抓。可從以下2個方面入手:其一是建立穩(wěn)健的太極拳專業(yè)隊伍建設工作,成立并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化、知識化、業(yè)務能力強的太極拳運動推廣人員并納入事業(yè)編制,通過浸潤式的培養(yǎng),能夠讓這批推廣人員掌握太極拳隱性文化內核,兼修內外,對外形成良好的推廣形象;其二是抓緊各方聯(lián)合推廣力量發(fā)展民間太極拳運動組織。通過更能產生小眾化影響力、工作更有具象民間太極拳運動組織的互相學習,不定期互相交流,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讓太極拳在群眾中扎下根基,從而優(yōu)化我國目前正在推進的全民健身運動的運動項目,逐步推廣,能夠提高全民健身運動的文化屬性,有利于強化文明核心價值觀。
3.2 強化教化約束力,能夠提高受眾人群的綜合素養(yǎng),符合推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目標
太極拳起源于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因此該拳種的思想內涵相對于其他運動項目來說思想博大精深,蘊含著深刻的科學道理,特別是綜合了歷代各家拳法,結合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了古典哲學和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而成的注重內外兼修的一種特殊拳術。這一文化符號已經被加以強化,在練習者中形成了一道強有力的約束力。相對于目前我國全民健身運動主流運動項目,如廣場舞、健美操、三大球、瑜伽等來說,太極拳更注重自身文化符號的建設,再加上太極拳活動的參與群體從來都是群體性集體活動為主,較少出現(xiàn)個體單獨行動的活動組織特點,能夠有一種不言自威的魅力,對提高受眾人群的綜合素養(yǎng),形成較強的社會約束力是有一定幫助的,這也與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目標,提高廣大人民精神文明有著極高契合度的。
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提倡的全民健身運動,無論就其設計的目的,還是最終實現(xiàn)目標都與陳氏太極拳的根本宗旨高度契合。因此,認識二者的契合點和找到合適的結合點對二者來說都是具有時代意義,都能切實地為增強人民體質、提高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一個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依據。
[ 1 ]劉南亮.關于中國傳統(tǒng)太極拳的整體反思與超越[ J ].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12).
[ 2 ]戴有祥,賈利.太極拳魅力跨界思考[ J ].搏擊·武術科學,2014(8).
G852
A
1674-151X(2017)03-14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6.078
投稿日期:2017-01-15
關國山(1961—),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陳式太極拳發(fā)展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