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
淺談明清山水畫中的情懷展現
張麗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
山水畫在中國起源較早、名家輩出,是繪畫藝術世界中的一朵奇葩,明清山水畫根植于當時的時代背景,成為文人藝術家抒發(fā)情感、表達情懷的一種載體。筆者通過觀賞和對比眾多明清山水畫作品后認為,明清山水畫是特定時代文人藝術家的情懷展現,有人文情懷、家國情懷、天下情懷等。
宋代 山水畫 意境 表現
中國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起源較早、在隋唐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一時名家輩出,是繪畫藝術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宋代因為有官方對繪畫藝術的提倡和支持,成就斐然、山水畫也由此形成了一個藝術高峰。之后的元代雖然歷史短暫,但宋代藝術成就的深厚積累令元代山水畫天然地具有遼闊的視野和空靈的境界。緊隨元代之后的明清兩朝中國歷史上具有長久的大一統(tǒng)政治格局的朝代,幅員遼闊、除了明清易代之際的戰(zhàn)亂外其他大部分時間內的政治局勢相對穩(wěn)定,為經濟文化的積累和發(fā)展打下了基礎,故明清兩代的山水畫藝術創(chuàng)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明清兩代是中國科舉制度登峰造極的時代,“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深入人心,讀書出仕成為很多人的追求和人生軌跡,很多在藝術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文人出身。山水畫是文人藝術家的專利,是文人藝術家區(qū)別于職業(yè)畫師、工匠的重要標志,也是文人抒發(fā)情感、表達情懷的一種載體。相對于雕梁畫棟、容像寫真、風俗長卷等工匠化地繪畫藝術表現形式而言,山水畫創(chuàng)作能更好地展現作者的內在涵養(yǎng)與思想境界。筆者在觀賞和對比眾多明清山水畫作品后認為,明清山水畫是特定時代文人藝術家的情懷展現,其所展現的情懷呈多樣性,有人文情懷、家國情懷、天下情懷等。
在提及明代清代的山水畫之前不得不先說元代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國古代山水畫的發(fā)展到元代時已有較高的表現水平,藝術家們都懂得要從自然界的直觀感受中獲取有用題材。元代山水畫家們對于山水自然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同時因為畫家們普遍學道參禪、師法造化,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能體現于筆下,他們在吸收傳統(tǒng)技法的同時還研究各時期的重要作品及其演變;正是由于這些深厚積累,更兼師承關系與傳統(tǒng)淵源的厚積薄發(fā),到了明代以后,山水畫藝術才所以產生了各種不同的風格和流派。明代山水畫藝術較發(fā)達和普及但畫家趨向摹古、有創(chuàng)造性的不多,明代二百多年中以“浙派”與“吳門派”為最有影響的畫派。晚明時期因為經濟文化發(fā)展而引發(fā)的思想解放潮流,使文人山水畫獲得日漸發(fā)達的土壤,以董其昌為首的“華亭派”得以興起,但整個畫壇偏重筆墨形式。到了明清易代之際,外族入主、山河震動,對廣大知識分子階層的觸動是相當大的,在政治上無法施展抱負的文人們多寄情山水、文人畫可謂盛極一時。此時的文人畫雖然仍以傳統(tǒng)繪畫為基礎,但對待傳統(tǒng)的態(tài)度已經發(fā)生轉變。明末至清代中期近兩百年時間涌現出了很多杰出的文人畫家,他們在繪畫的造型、筆墨以至詩詞題跋上精心創(chuàng)作、取得了一定成就。明清兩代君主專制、政治保守,社會經濟生活缺乏活力,而能夠通過科舉的狹窄通道進入上層社會施展抱負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文人藝術家們,只好以畫為媒寄托情懷。雖然藝術家們對待時局和人生的觀念、觀點不盡相同,但所謂君子和而不同,作為文人藝術家階層的共同語言,明清山水畫是特定時代背景下文人藝術家的情懷展現。
明清山水畫所展現的情懷呈多樣性,有人文情懷、家國情懷、天下情懷等,明清社會保守僵化,自上而下的各級文武官僚更多關心的是處理錯綜復雜的官場恩怨,對改造社會、兼濟蒼生等實務缺乏深入的興趣和動機,也因此,很多從小飽讀詩書并憑借科舉而進入官場的知識分子都會逐漸對形勢失望,在工作中維護現狀的同時多會以山水自娛。明清兩代的山水畫發(fā)展,其水平對于展現創(chuàng)作者的情懷的技術表現方法更加多樣化。在畫面上主要是通過將實景山水進行重構,將山水、花鳥、人物有序結合,表現出符合文人藝術家們審美觀念的造型。中國繪畫歷來重神輕形,對于山水的描繪從來就不拘泥、局限于現實的山景、河道之模樣,從來不主張原樣概括,而是將真實景物素材收集后進行主觀加工,取最能體現山水之神韻和作者心中所希望表現的主觀情感的形態(tài)來精心描繪。山水是被審美對象,但也能反客為主、能夠感染人,文人寄情于山水也是賦予其生氣,明清山水畫作所呈現出的文人情懷是多樣化的,有人文情懷、家國情懷天下情懷等。在山水繪畫的創(chuàng)作中,明清藝術家們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水墨造型語言的掌控,而更是創(chuàng)作思想的體現,畫家心中的“情”決定著創(chuàng)作的過程和結果,更決定著“境”的顯現。明清之變在知識分子階層心中的震動是極其強烈和久遠的,于情于理都促使著他們對家國天下的概念反復審視之。也因此,在明清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心念蒼生、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面服心不服,都時刻在作品中現出端倪。
山水畫是文人藝術家的專利,是文人藝術家區(qū)別于職業(yè)畫師、工匠的重要標志。山水畫在中國起源較早、名家輩出,是繪畫藝術世界中的一朵奇葩,明清山水畫根植于當時的時代背景,成為文人藝術家書法情感、表達情懷的一種載體。筆者通過觀賞和對比眾多明清山水畫作品后認為,明清山水畫是特定時代文人藝術家的情懷展現,所展現的情懷呈多樣性,有人文情懷、家國情懷、天下情懷等。筆者僅列舉一二,或有掛一漏萬之嫌,但容筆者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加以改進提高。
[1]張麗.縱論宋代山水畫中的意境表現[J].文藝生活,2017年第9月中.
[2]張麗.淺談明清風俗畫的風格技法對比[J].青年時代,2017年第2月下.
張麗(1980-),女,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職稱,工藝美術師,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環(huán)境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