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張秋霞 張瑩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教授黎世明介紹,現(xiàn)在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但不少家長還常擔心孩子是不是沒吃飽、沒穿暖,常自作主張地為孩子添衣加食。古人常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非常有道理。但現(xiàn)在好多家長在育兒上陷入了一些誤區(qū)。
新生兒不宜一直待在空調(diào)房
好多父母認為新生嬰兒從母親肚腹而來,不耐寒冷,即使是夏天,也總以衣被里三層外三層裹之,唯恐嬰兒受涼,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古人怎么說——
隋代醫(yī)家巢元芳說:“小兒初生,肌膚未實,宜舊絮護其背,不可太暖?!薄耙艘婏L數(shù)日,則血氣剛強,肌肉致密,若藏于重帷密室,或厚衣過暖,則筋骨軟脆,不任風寒,多易致病?!?/p>
我們該怎么做——
黎世明解釋,這些醫(yī)家醫(yī)話提示我們嬰兒滿月后就宜多出門曬太陽,稍大則應多到戶外活動,夏天不要整天在空調(diào)房中,冬天不要總待在溫室中,讓嬰兒接觸外界的寒冷及炎熱,適應四時陰陽變化,增強自身的抵抗力,方能健康成長。
穿多少才不算過熱?
古人怎么說——
如何穿衣服才能保持小兒衣著暖而不過呢?明代醫(yī)家王大綸總結(jié)“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五要心胸涼”。
我們該怎么做——
黎世明解釋,就是背部有肺腧穴位,若傷風受涼,則易出現(xiàn)鼻塞、咳嗽、氣喘等癥狀,故要保持背暖;肚為胃腸所居,若受涼則易出現(xiàn)嘔吐、腹瀉、腹痛等癥,故要保持肚暖;足底有經(jīng)絡(luò)繞行,寒從足下生,則會影響全身,故要保持足暖;而頭部為人陽氣匯集的地方,過熱會頭汗出,易出現(xiàn)頭暈頭痛、頭部生瘡等,故要保持頭涼;心屬火,過暖則會內(nèi)外熱盛,容易出現(xiàn)口干舌燥、睡眠煩躁多汗等癥,故要保持心胸涼。
家長們可根據(jù)古人言,舉一反三。一般,孩子衣服比成人多一件外套或背心即可,以手足溫暖為度,活動或進食時可酌情減衣服,多汗時勤更換衣服或在背部添加汗巾,足部穿襪子保暖,腹部肚兜保暖等。
吃多少才不會過飽?
現(xiàn)在好多家長唯恐小孩子吃不飽,嬰兒啼哭,不論原因,即予哺乳,毫無規(guī)律。小孩零食冷飲不斷,不定時進餐,反使飲食積滯,損傷脾胃。
古人怎么說——
古人言“忍三分饑,吃七分飽”,可謂是至理名言。
我們該怎么做——
黎世明介紹,初生嬰兒一般可兩三小時哺乳一次,三個月后可延長至4小時一次均可。孩子稍大些后,在與大人同吃三餐的規(guī)律前提下,稍加一餐。但要使脾胃健康,建議不要過食肥厚甜膩、辛辣香燥,不宜以煎炸快餐代替主食,不宜多飲碳酸冰凍飲料及零食。飲食得七八分飽,規(guī)律進餐,使小朋友在下一餐進食時有饑餓感,這才是飲食得宜的標志。